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自然成为审美观照对象的过程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过程。当今世界,自然已高度被“人化”,由此而造成自然界原本的生态平衡与生态和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重新审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传统意义上的“人化自然”观点,重新考虑自然的人化的限度,从而保有自然本身的和谐之美是当代哲学必须持有的立场。而老庄重视和强调顺应自然之性而为,反对以人为目的去干预和损害自然天道的美学精神的重新激活,在今天尤其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流形态,实践美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要丰富和发展实践美学,应从其内部着手,整合"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两个核心概念,生成"‘自然人'化"观,创新实践美学理论内涵,增强实践美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本质上存在着同一性,但是无论从社会现实,还是文学作品,都发现二者之间的冲突远远胜于同一。究其原因是人的异化。通过对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进行分析,梳理出人的本质在异化中的背离、扭曲、缺损和瓦解,藉此来解释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的人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何缓解和补救人类物种的退化,用"人的自然化"来维持人类的自然属性,体育运动则是最可行、最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了青年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即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阐释了青年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价值,它为自然观念的重构提供了可能,避免了近代以来的对人的主体性的片面高扬,再现了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论伊斯兰教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把真主当做一个象征,即超越一切的存在,而人只是“属自然”的一分子。人并非是超越自然限制的存在;人应该积极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不断扩大人类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7.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双重性与地理环境的双重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实际上是通过人化自然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做出的突出的哲学成就,就是以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从马克思当时使用的术语来看,虽使用了费尔巴哈关于人是类存在这个提法,但已是一种全新的解读。费尔巴哈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成是自然和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不但把自然看作是直观的对象,而且看作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历史领域,并用“人化自然”说明人的本质,说明人特有的改造世界的能动与伟大力量,强调自然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此,本文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自然界是人创造的;离开人的实践,自然界只是一种虚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只能被理解为人和“人化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说到底,整个人类历史就是通过不断地认识和实践,使“非人世界”转化为“属人世界”即“人化自然”,从而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10.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实践美学的视野来论述该部小说中的自然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以及在两者的双向运动中所产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从而达到了实践美学到生态美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11.
从"实践"的界定反思实践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作为实践美学体系构架的基础性范畴 ,对其发展和完善应是实践美学的当务之急。目前实践美学的最大局限正在于实践范畴界定的模糊性 ,对实践美学的质疑大多也可归结到对实践理解的差异上来。因此实践美学应解决好“实践”中物质性与精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等关系 ,弥补自身的缺陷 ,以显示其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自我超越的开放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孟子、荀子间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源自天人观上的分歧。孟子之天人合一乃个体的人与义理之天的合一。荀子之天人相分为群体的人与自然之天的分离。孟子以心善言性善,认为性在心中;荀子以欲望为人性,认为性在身。在孟子,天人因道德而合一;在荀子,天人因道德而相分。  相似文献   

13.
李泽厚提出"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思想的一条主线"。他把从思想史发掘出的"儒道互补"也应用到美学领域中,引发了美学中的命题矛盾。李泽厚最终通过"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调和了矛盾,获得了"儒道互补"在美学上的确立。  相似文献   

14.
高校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与变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成熟程度以及高等学校的职能活动,决定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学校管理的决策主体,行政人员只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辅助性力量。但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行政权力主导”的管理理念在我国高校已经根深蒂固,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现实要求用“教师权力为主,行政权力为辅”的新管理理念来指导高校的改革,并通过改革来强化这种新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与"生态人"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与自然的关系原本是依赖关系与实践关系,"经济人"却将其看作利用与被利用、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关系;囿于此,"经济人"的行为就必然造成生态危机.反思"经济人"行为,走出生态危机的出路是"经济人"与"生态人"的有机统一,即坚持"三个统一"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相统一,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伦理化经营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企业的伦理现状,认为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建设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企业伦理准则、加强对员工的伦理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和建立相应的行业中介机构等一系列加强伦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社会转型的深化、新型媒体的普及、人的自我意识的增强以及以人为本理念渐入人心等,决定了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向人性化方向转变。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的一定程度的空洞化、教育方法的填鸭式灌输和教育评价的单维向度化等,妨碍了其有效性的发挥。因此,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向注重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人文关怀模式以及评价的多维向度的方向转变,以体现教育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人性化,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人性论影响着教育目的,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决定了教育要注重培养“道德人”,近代人性论热衷培养“个性独立之公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种教育目的都只是“那个时代的假设人”,被赋予强烈的政治色彩,不是人性的全部应有之义,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人性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基于人性本身发展的历史逻辑性,“使人发展成为人”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