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说文解字》中的“喬”族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斋"族字的分析,探讨"喬"作为声符在"喬"族字中的音义作用,并在证实"母文表义"的同时,揭示出其与同源字、同源词、形声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诗论>第24号简论及<兔置>,"兔"字作" ",这使人们得以见到楚系文字"兔"字的写法,亦为人们释读第四号简、第八号简、第二十五号简的从兔之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尔雅>的训诂模式与方法都围绕"求同"而展开,形成完整而严密的语义系统,认识论中的"同一性"思想是其深邃的思想根源.原著以此为基点构建了语言层面"求同"的整体框架体系构建以"同一"为目的的多层次语义类聚系统;在"沟通同一"和"辨释通别"的两个层次上组织词条的"求同"训解;实现包容"同一性"的最大义象整合.它们对哲学的"同一性"思想多方包容,同时这种独特的整体训诂格局在"求同"认知领域也得到了圆满的解释.这也成为<尔雅>的训诂传统.  相似文献   

4.
贾生海 《阴山学刊》2002,15(1):38-42
"所"字短语是古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句法结构形式,并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情形.学术界对"所"字短语的分析存在歧见与纷争."所"字短语的词性属类、"所"字短语的结构类型、内部结构层次及切分是理解"所"字短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的状字研究相当全面深入 ,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相当的混乱 ,术语使用的混乱就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状字”与“状词”这两个术语提出自己的看法 ,认为“状词”是句法学概念 ,相当于现在的状语 ;认为“状字”是词法学概念 ,是指作“状词”的字  相似文献   

6.
北宋东京城在中原古代城市,甚至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无疑是独具魅力的一个。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文人笔记中,记述了一个商业街市发达、民俗生活繁阜的文字中的东京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图像东京。对画中虹桥"桥市"及其周边的沿汴"河市"与历史典籍记述之关联性、北宋东京清明坊与张择端画作之关联性进行探讨,能够补充前人在北宋东京城市史、民俗史研究中的不足,进而丰富中原历史遗产的内涵,并在文化支持方面为中原崛起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周峰 《东岳论丛》2002,23(3):68-70
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风俗画始于五代而盛于两宋。宋代的风俗画 ,除延续前代作为统治者“礼失而求诸野”的采风意图及辅佐皇权“成教化、助人伦”的鉴戒功能外 ,更体认了庶族地主和城市平民的生活愿望 ,迎合世俗的欣赏口味和心理要求 ,故以愉悦心目、畅神适意的观赏倾向和生活情趣为重 ,突出地表现了艺术探索及创造意愿、物态意蕴并求 ,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匹配。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就是这一时期“粉饰大化 ,文明天下”最具代表性的风俗画作品之一 ,其中较多地涵有市民阶层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的成分 ,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某些向往和爱好 ,显示出它独有的文化活力和艺术功能 ,从而将宋代风俗画创作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8.
船山《俟解》通过对庶民之"恶"的刻画、对学者救世的义务和圣人教化作用的分析等来呈现他晚年的社会批判和价值关切.船山从明伦、察物、居仁、由义四方面分析了庶民的行为及由此而来的风俗之败坏和人道之丧失.船山期许学者立下希圣的志向,成就自我的君子品格,成为豪杰之士,以提振风俗之暮气,改良社会之积弊.从孔子的性习关系出发,船山阐释了"习"在造成庶民之"恶"中的作用,而圣人以人文化成天下也唯有依赖于"习",养"习"于童蒙以化"俗"正是其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从"敬"字玺谈先秦时期儒家的修身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锋 《中州学刊》2005,(5):182-184
古玺是指先秦时期人们随身佩戴的印章,分官玺、私玺和格言玺等.在战国时期将"敬"作为格言镶入玺中,说明"敬"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与儒家所倡导的修身准则的关系非常密切."敬"字及与其相关的古玺所反映出的含义,体现出儒家学派倡导的修身准则对当时社会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内容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10.
浅析德阳黄许话中的"咖"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阳黄许镇及邻近乡镇方言中常用词"咖"不同于城区的西南官话,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和独特的语法特征,本文对其体现出的多种时体特征、作为结构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以及在比较句当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语法分析.结合黄许的湖广移民史,从"咖"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看到黄许方言同西南官话、湘语及客家话等方言的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11.
唐宋汴河经历了由盛转衰、废而复通、最终堙废的变迁过程。导致其变迁的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根本原因是黄河泥沙的长期侵袭和改道北流,战乱中以水代兵又加剧了它的淤废程度。汴河的变迁一方面阻遏了黄河的南泛,改变了淮北地貌,淤泥用以肥田改土,分洪排涝保障了黄河安流;另一方面又导致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破坏了正常水系,淤塞了湖泊,致使流域经济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2.
从"以文为诗"到"以诗为画"——北宋士人画体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与院体画(或称作家画)相对的文人画或士人画体形成于北宋.北宋以苏轼为首的文人在创造了"文章之余事"的"以文为诗"的宋诗体;同时也以书画为诗余,创造了以诗为画的"墨戏"一体.以苏轼为领袖的文人画群体超功利的艺术观念与创造活动,使"墨戏"形成北宋的士人画一体.  相似文献   

13.
李修建 《阴山学刊》2006,19(5):11-15
"世说新语时代"一个特有的现象就是对男性之美的极大关注,从形体与神情两方面对"世说新语时代"秀骨清相的人物之美展开分析,可以把握那一时代男性之美所具备的美学特征.总结起来,即形体上以高、瘦、白、丽为审美标准,神情上以清、秀、远、朗为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4.
汪世清 《江淮论坛》2001,(4):104-110
《十百斋书画录》自成以来迄未刊刻 ,本文据抄本首次披露其详 ,并考证人物 ,钩沉史事 ,旁征博引 ,发明诸多 ,又因全是著力于徽歙之间 ,故于新安画派之出 ,别有所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自旧史纪传中稽录参与伐灭西夏的蒙古将帅人物50余人,就其人员的成份构成、参战时间、蒙古灭夏依靠的主要力量及蒙夏双方“人力资源”的对比方面进行了述略探讨。认为在冷兵器战争时代,人力资源的强弱、优劣对战争的胜败起关键性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琳 《中州学刊》2005,(6):209-212
"精忠报国"作为涵盖岳飞精神、事功的主题词汇,实由刺字"尽忠报国"、御赐"精忠"旗二事捏合而成.在明代,"尽忠"与"精忠"二者泾渭分明,各有其专属意义."尽忠"源于岳飞刺字,是岳飞对自身行为的期许,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精忠"源于皇帝嘉奖,体现了社会评价对岳飞精神、功业的认可,代表以帝王为代表的外界评判.在清初,这种自我评判与外界评判实现合流,出现了融二者于一体的"精忠报国"."精忠"取代"尽忠",说明以帝王言行为代表的官方评价、社会评价以强大的力量、绝对的权威压倒个人的自我评价,最终在历史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精忠报国"成为岳飞一生行事、精神之象征,并内化为国民精神,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鉴于《诗序》作者与时代问题争论千余年后仍无定论的研究现状,特对其研究状况作了纵向梳理,以期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在梳理过程中,尽量探求诸种说法所以得出结论的合理因素及论证中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历代观点作了初步统计,得29说。  相似文献   

18.
要使“两课”教学更具实效性 ,就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不断深化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认识 ,深刻理解和把握“两课”教学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19.
邓文华 《河北学刊》2006,26(6):137-140
在西方文学史上,诗与宗教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具有一种“持续的含混性”。这种“含混性”背后隐约透露的是对一种永恒超越的“虚灵价值”的追寻。在英国近代文化史上,马修.阿诺德对“完美”的追求、瓦尔特.佩特“艺术至上主义”的思想、T.S.艾略特“文学与神学的双重标准”以及英国新批评派代表人物I.A.瑞恰兹对“诗歌真理”的倡导,都在不同侧面彰显了宗教与诗对虚灵价值的不断趋近。  相似文献   

20.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于何时、为谁而作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从中秋的本来含义,从苏轼中秋诗词的惯例,从苏轼与苏辙兄弟的情谊角度分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应该是写给苏辙的;从该词表露的情感,从苏轼在黄州、儋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与苏辙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作于儋州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