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林文化是长期生活在山地的游猎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极强的文化。这里我们要探讨的是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族的山林文化。鄂伦春有两种解释: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狩猎是鄂伦春族生存的根本需要。鄂伦春人把狩猎融进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桦树皮文化”是北方狩猎民族的一种古老文化。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性文化传承现象。鄂伦春是一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鄂伦春人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并靠着口耳相传,顽强地保留到今天。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鄂伦春的山林文化渐行渐远,保护好鄂伦春族的山林文化,不仅是对文化的捍卫,更是对鄂伦春这个处于“边缘”的民族拥有更广泛的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空间和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在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落成,已于1991年10月1日建旗40周年时开馆展出。 首次展出的是《鄂伦春狩猎文化陈列》,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林海猎民。主要介绍了鄂伦春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鄂伦春人的体质特征,鄂伦春族的族源及鄂伦春人古老的社会风貌。 第二部分,攫取经济。首先介绍了鄂伦舂人最基本的生产手段狩猎:陈列了自古以来的狩猎工具,演示了狩猎生产的不同发展阶段,还以标本、模型、图片等形式介绍了猎人的形象及狩猎的基本过程。陈列了捕鱼用的桦皮船和鱼网,介绍了“挡亮子”捕鱼方法及鄂伦春妇女在夏季采集野菜野果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鄂伦春族是一个典型的狩猎民族,狩猎不仅是鄂伦春族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蕴含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笔者在新生鄂伦春民族乡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鄂伦春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现象,收集各方意见,做出一定整理,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意图促进更有利于鄂伦春文化自觉自强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中文信息》2008,(1):17-17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市贡岗区文庙街,以哈尔滨文庙为馆舍,是全国第一家省级专业性的民族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宣传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风情为主,目前展出的八个民族是“赫哲族、鄂伦春族、朝鲜族、锡伯族、鄂温克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一个民族的发展,根本上说来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民族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着民族的发展水平,而要稳定、协调、高速发展民族经济,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生产形式和正确的生产发展方针。鄂伦春民族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遇到了一个生产转向的问题,确定适合鄂伦春族历史发展特点和现时生产条件的生产形式,采取正确的生产发展方针,这是一个关系到鄂伦春民族繁荣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因此研究鄂伦春民族的生产转向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而鄂伦春自治旗又是全国第一个民族自治旗。鄂伦春民族不仅是对我国物质和精神财富有贡献的民族,而且是当之无愧的大兴安岭的忠实而勇敢的卫士。当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们特邀请几位同志,撰写有关鄂伦春族经济、文化、习俗、宗教等方面的五篇学术文章,向兄弟的鄂伦春族人民表示热烈庆贺。  相似文献   

7.
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是第一座新疆高校筹建的民俗博物馆,该项目被列为新疆大学211工程的重点项目。博物馆现存有从全疆各地搜集到的近千件民族民俗文物,百余张相关图片资料,90多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已初具规模。随着新疆大学211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也将日臻完善。新疆的地理、民族和文化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民族文物众多,筹建民族民俗博物馆很有必要,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的落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落成@张昀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民族现代化的抉择》述评○王春华洪时荣《鄂伦春民族现代化的抉择》(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2月出版,以下简称洪著)是一部对鄂伦春族发展道路做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历史是未来的基础,抛开历史,未来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分析历史的...  相似文献   

9.
鄂伦春族的情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伦春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通古斯——满语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十七世纪以后,满文传入,鄂伦春族中的少数民族头领学会了满文,但他们用满文是为了记载族谱。而大量的民间文学,却是挂在广大猎人的口头上,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解放后,鄂伦春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政策的指引下,用汉文出版了多种民间文学作品,其中民歌集于1981年正式出版。(见《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民歌》) 鄂伦春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具有独特民族形式的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10.
《中文信息》2008,(1):114-114
固原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民族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省级博物馆,1988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馆中文物藏品总量约1.2万余件,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的国宝及国家一级文物123件。藏品中以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时期丝路文物最富特色。展览以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为依据,再现了固原早期先民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1.
由近代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1945年以前黑河地区鄂伦春人口呈下降趋势,在伪满时期达到历史的最低点,鄂伦春社会人口结构呈现出青壮年男性较女性比例高,中老年女性较男性比例高,老年人口极少的特点。新中国时期,黑河地区新生乡鄂伦春族人口保持平稳的水平,各年龄段男女比例无显著变化,鄂伦春人平均寿命延长。1970年代前后汉族人口的大量迁入,使鄂伦春族与外族通婚的现象日益普遍,从而改变了鄂伦春族家庭人口的民族结构。1990年代以来一些单纯地统计鄂伦春族人口的数据,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鄂伦春社会家庭人口结构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12.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狩猎民族之一,世代生活繁衍于黑龙江中、上游,大小兴安岭之间。鄂伦春族有语言无文字,早年教育是通过言传身教进行,直至民国初年,鄂伦春才兴起学校教育,并发展极为迅速,仅有4000余人口的鄂伦春族竟建起8所初、高等小学,数百名儿童受到学校教育,使这个时期成为鄂伦春族教育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1911年,清王朝土崩瓦解,但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所篡夺。在东北边疆,政府面临着外患日益加深的局面。1911年沙俄扶植外象反动势力在库伦建立大蒙古国,1912年又策动蒙古王公福股组建呼伦贝尔自治政府,同时沙依本…  相似文献   

13.
一、驮运工具早期,鄂伦春族和其他民族一样,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他们猎获的猎物和搬迁时所需携带的东西,主要是靠背背、肩扛和手提。直到定居以前,他们所剥的桦树皮、采集的野菜和野果,都是背回来;搭盖“斜仁柱”所需树杆都是扛回来;到河边打水都是提回来。鄂伦春族在使用马以前,主要是使用驯鹿。驯鹿是一种古老的驮运工具。关于鄂伦春族使用驯鹿,多种文献上都有记载。如《龙沙纪略》载:“鄂伦春无马多鹿,乘载与马无异,庐帐所在皆有之。”《黑龙江外记》载:“四不像亦鹿类,鄂伦春役之如牛马,有事哨之则来,科以盐则去,部人赖…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博物馆,近年来筹办了四个基本陈列,即:《内蒙古古生物与古人类陈列》、《内蒙古历史文物陈列》、《内蒙古民族文物陈列》和《内蒙古革命文物陈列》。对外正式开放后,几年来观众反映很好,收到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这四个基本陈列,我们首先是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特点、历史特点和民族特点出发;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内蒙古博物馆历年来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库藏文物等基本状况,并在分析研究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和存在困难的基础上组织了这四个基本陈列的。 本文想结合这一筹办与展出的实践,谈几点关于民族地区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做法和一些经验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以独特的狩猎生产、生活方式,在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之间创造了“一人一匹猎马,一人一杆猎枪”的神话般的“鄂伦春社会”,并以其典型的“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即社会发展史中的原始社会制度的特征而受到国内外民族学工作者的注目。 那么,鄂伦春族对自身存在的“社会”,有何理解,有何说明呢? “乌力楞”是鄂伦春社会的一般表现形式。鄂伦春人的日常生活、游猎生产、社会活动都是以”乌力楞”为组织形式和核心集团进行的。“乌力楞”之上有“莫昆”,即胞族组织,但它并不干预日常的社会生活。“乌力楞”中还有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柱”,“它做为鄂伦春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依附于“乌力楞”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中文信息》2008,(1):36-37
丽江纳西东巴文化博物馆以东巴文化为特色,成立于1984年,位于黑龙潭公园旁边,占地7亩。原名为丽江县博物馆,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1999年7月才正式更为现名。博物馆现收藏了12000多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3件,东巴文物2500多件,是世界上收藏东巴文物类型最多最全最丰富的博物馆。博物馆主体建筑形式为仿古纳西族四合院式,  相似文献   

17.
鄂伦春族在苏联《百科全书》中被叫做“南哈巴罗夫斯克地方的少数民族”。据1959年调查,所谓东部鄂伦春有394人,西部鄂伦春有83人,共约有450——500人。 起源 关于鄂伦春名称有如下说法。使这个名称开始进入学术领域的是法国航海家让·里沃斯。据说他于1787年访问了德·卡斯特里港,在那里遇到了自称“鄂伦春”的人们。至于他见到的是否现在所说的鄂伦春人,尚不清楚。里沃斯的报告引起学者之间的争论。施伦克认为,他所遇到的不是鄂伦春,而是奥罗奇。因为奥罗奇在通古斯语里,常把L发音R,所以不是OLCH,而是OR(O)CH。他认为到当时为止,谁也没有见过自称鄂伦春者。而施伦克把称作“肯戈尔”的民族向世人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民族文物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历史沿续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在民族学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是研究呼伦贝尔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十年来,我们主要对盟内蒙古族(巴尔虎部和布里亚特部)、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族文物从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艺术发生学等学科进行了初步考察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初步认识。本文就呼伦贝尔民族文物研究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居住在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兄弟民族之一。关于鄂伦春族的历史起源和演进过程,由于史料的匮乏,至今在学术上还不是已经很清楚的。这里只就此作一初略的考证,谈一点看法。 对于“鄂伦春”一词,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另一种是“山岭上的人”,持这种说法的人占多数。笔者认为,后一种解说系讹传附会,前一种解说方符合历史实际。在阿尔泰语系的许多北方民族中,称关在笼子里招唤同类的树雀为“鄂伦春”(实音“斡日勒”),用桦皮哨吹成仔鹿之叫声以诱引母鹿,或用母鹿之声诱引雄鹿者,均称  相似文献   

20.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历史比较悠久,但可考证的史料却很少。因此,研究鄂伦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情况,不能不依靠大量存在于鄂伦春民间的各种传说、神话,说唱、叙事歌及萨满神曲等。 鄂伦春族民间文学反映了鄂伦春族人民的原始信仰观念。即:万物有灵、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这些信仰习俗对于鄂伦春族的风俗礼仪,尤其是对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及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对自然的崇拜是人类最早的宗教、意识活动,也是对自然界最初认识的反映。恩格斯曾写道:“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历史初期,首先是自然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获得这样的反映。”费尔巴哈也说过:“自然不但是宗教的最初的、原始的对象,而且是它的始终如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