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固体超强酸:代替浓硫酸作催化剂,对乙酸了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影响酯化率的多种因素.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丁酯,具有较高的活性,在最佳条件下,酯化率大于90%。此外,该法与硫酸作催化剂相比,具有流程短、设备腐蚀程度小、无三废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4.
稀土固体超强酸SO24-/TiO2/Y3+催化合成乙酸环己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以稀土固体超强酸SO^2-4/TiO2/Y3^ 为催化剂,乙酸和环己醇为原料合成乙酸环己酯,并考查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SO^2-4/TiO2/Y^3 对合成乙酸环己酯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质量的2.3%、醇酸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60min、带水剂质量占反应物质量的12%。上述条件下乙酸环己酯的可达85%。 相似文献
5.
6.
7.
固体超强酸TiO2—Al2O3/SO4^2—催化合成水杨酸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固体超强酸TiO2-Al2O3/SO2-4为催化剂,水杨酸和甲醇为原料合成水杨酸甲酯。并考察了醇酸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杨酸用量为0.1mol的情况下,用固体超强酸TiO2-Al2O3/SO2-4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1g,甲醇和水杨酸的摩尔比为10∶1,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66~69℃,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酯产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稀土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丙酸和环己醇为原料合成丙酸环己酯,并考察了影响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环己醇与丙酸物质的量之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1.4g(丙酸用量0.1mol),带水剂为甲苯,用量为2mL,反应时间3.0h时,反应效果最佳,其酯化率可达90.9%。 相似文献
9.
用纳米稀土固体超强酸 SO42-/TiO2/La3 为催化剂,以尿素和乙二醛为原料合成了尿囊素.考察了原料配比、pH值、活化温度、硫酸浓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以及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荆用量对尿囊素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乙酰基二茂铁的传统合成方法的基础上,用稀土固体超强酸SO2-4/TiO2/Y3+代替磷酸为催化剂,以二茂铁、乙酸酐为原料探索合成乙酰基二茂铁,找到了一种合成乙酰基二茂铁的新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实验结果表明:SO2-4/TiO2/Y3+类固体超强酸可以催化合成乙酰基二茂铁.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固体酸TiO2 /S2 O2 - 8作为环己醇的脱水剂 ,成功地制备了环己烯 ,并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重复使用对环己烯收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其最佳反应条件为 :催化剂用量为环己醇质量的 10 % ,油浴温度为 16 0~ 16 5℃ ,反应时间为 6 0min ,产品收率达 84 .8% ,产品纯度为 96 .6 %。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 ,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以固体酸SnCl4 ·5H2 O/C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 ,确定了酯化优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异戊醇用量为 0 .16mol,醇酸摩尔比为 1∶1.3情况下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 2 .0 %~ 2 .5 %,带水剂苯 13ml,反应时间 12 0min ,反应温度为 10 2~ 116℃ ,酯化率可达 97.2 2 %。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H2SO4和(NH4)2S2O8为浸渍溶液,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固体超强酸SO42-/ZrO2、SO42-/ZrO2及SO42-/ZrO2-Ce2O3。用红外光谱和Hamm ett指示剂表征了合成的固体超强酸,并用环己酮和乙二醇的缩合反应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它们的催化活性。实验表明:(1)SO42-/ZrO2-Ce2O3在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比SO42-/ZrO2和SO42-/ZrO2要强;(2)引入适当数量的Ce2O3使得固体超强酸的酸强度增大;(3)当固体超强酸SO42-/ZrO2-Ce2O3的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550℃、焙烧时间4h、Ce2O3质量与ZrO2质量比2%时,酸对缩合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制备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用于合成乙二酸二异戊酯,研究SO4^2-/ZrO2-TiO2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以及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乙二酸二异戊酯酯化率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乙二酸二异戊酯的酯化率达到94.53%.最佳条件如下:酸0.2mol,醇酸物质的量比为4:1.催化剂用量为2g,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90min,带水剂用量为8mL.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固体超强酸SO42 - /TiO2 , 用脉冲色谱法就其对环己醇脱水的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用正己烷作探针分子对其进行了差动热分析研究,发现沉淀温度、陈化时间、焙烧温度对其催化活性和酸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