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土族的族源问题,学术界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影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吐谷泽说、蒙古说、沙陀突厥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于1981年5月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一书中倾向于蒙古说,这也是五十年代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队土族调查组经实地调查和研究编写而成的《土族简史简志合编》一书中阐述的观点。其后,我们没有看到有份量的具有论证意义的文章,但在1982年11月出版的《土族简史》中不知何故,突然换了一种说法,认为土族与历史上的吐谷浑有关。这以后,《辞海·民族分册》、陈永龄编《民族词典》等…  相似文献   

2.
吐谷浑与现代土族的族源联系在学术界尚存分歧,主要分歧点有以下几点:古代的吐谷浑人是否是现代土族的主体民族或族源来源之大部?历史上的吐谷浑国立国历经三百五十多年,吐谷浑国是否是以土族先祖为主体的部族国家?唐末,吐谷浑国被吐蕃灭亡之后吐谷浑人分散四处,甘青故地是否仍有吐谷浑人的遗留族群?上述的疑问,成为解决土族族源争论中的关键点.至于土族究竟与吐谷浑人、霍尔人抑或蒙古人是“源”还是“流”的关系?它们是直接的族源承接,还是仅仅就是间接的族体间的融合?上述的诸多疑惑需要学术界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如考古学、体质人类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尝试进行整合性研究,应该是将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勇于探索 独树一帜《土族(蒙古尔)源流考》评介魏绛在我国56个民族中,很少有哪一个民族的族源象土族那样,引起过众多史家的兴趣,长时辩而不休、争而不决。李克郁教授的新著《土族(蒙古尔)源流考》新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探索土族族源问题的一部力作。该...  相似文献   

4.
从波塔宁考察资料看土族族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淑琴 《民族研究》2006,(4):95-100
土族史是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土族族源问题一直受到民族史和地方史学界的关注,曾提出过各种观点,但至今未形成定论。本文介绍了19世纪80年代俄国人波塔宁在民和三川地区的调查,并结合史籍记载和国内研究成果,对土族族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做了补充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远离蒙古大草原的河湟地区,很早就居住着蒙古尔(moηGol,土族)人。关于他们的历史渊源在史学界尚未得到统一认识,但在语言学界坚定不移地确认他们操的语言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语言,并且认为与蒙古语之间的差别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可以说河湟地区的蒙古语正是以统一蒙古语的地方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下边我们就蒙古尔语作一些必要的分析,看看它同蒙古语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对探讨土族族源或许有某些帮助。  相似文献   

6.
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蒙古语有密切的渊源关系,与中世纪蒙古语相当接近。本文就无音a在土族语和《蒙古秘史》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说起土族,人们也许会联想到胡松华唱的土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和全国文艺调演时演出的土族民间歌舞《迎亲》,也许还会联想到新近拍摄的新闻纪录片《土族风情》……土族,人口有12万多。除一部分聚居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外,还散居在青海的大通、民和、乐都、同仁县,以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等地。土族有本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现代土语中,有70%以上的词汇与蒙古语中的喀喇沁方言相近,但也掺杂了一些藏语  相似文献   

8.
漫话土族服饰文/李琪美(土族)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的互助、民和、大通等地,人口19万,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由于地区、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差异,土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头饰土族妇女早期的头饰称“扭达”,式样有八、九种。用彩布、银、铜、金属长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三个方面简略地评述了《土族文学史》一书 ,认为这部开山之作以史实为根据确认土族族源 ;内容丰富 ,史料翔实 ;文学分期的划分合理  相似文献   

10.
土族源流新议——兼谈土族的历史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土族历史的研究,亦如对于任何兄弟民族的历史研究一样,尚需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和深入。我这里只就土族族源及其历史斗争问题,发表一点浅陋的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土族婚礼作为土族人重要的人生礼仪,是该民族重要的文化现象,其文化涵蕴十分丰富,本文就其传统汉文化特征、地方差异性及文化价值取向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3年7月16日至8月17日笔者在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对土族农村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期间采用查阅档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对大庄村经济行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大庄是一个典型的土族村落,因此其经济行业的变迁对我们了解土族农村经济的过去和现状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16日—8月17日笔者参与了云南大学211工程重点科研课题———第二次全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中的土族村寨调查。通过对调查点———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大庄村这一土族村庄人口状况的深入调查,清晰折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土族人口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灶神信仰是土族群众之诸多信仰之一。本文利用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互助县土观村土族灶神信仰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大通土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周边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婚姻习俗,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大通土族婚姻习俗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探讨了土族神职人员的来源及发展状况,认为土族的信仰融入了多种信仰文化,具有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土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对中国西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统治制度。土司制度在青海土族地区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本文就青海土族地区的土司制度的渊源、特点、当地土司的概况及其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土族村落的空间结构及土族的空间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落景观是文化观念的物化表现,它受到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本文对土族村落空间结构从村落与村落之间、村落内部、庄廓及其内部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最后讨论了村落的同心圆结构。村落空间结构存在的一定意象可以让我们用与其相对应的“语言”来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明、清以来始有青海土人及土人部落。建国后,定青海土人为土族。关于青海土人部落的族属在汉、藏文史籍中都有明确记载,国内外学者亦有考证。所有记载和考证都说明现今的土族是一个以元代蒙古人和蒙古化沙陀人为主,吸收其它民族之成分形成的新型民族。  相似文献   

20.
土族组成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甘肃新通志》、《明实录》的记载,分析了清末13159户土族的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