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话原型理论从文学批评与心理分析领域走向符号经济的创意策划领域,引发了新的知识重组再造潮流.本文以<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话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一书为案例,说明从神话故事到原型品牌的符号再造原理及其过程,提出文学人类学的一种应用型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引<诗>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赋<诗>言志的传统,并有所新变,其主要特点为引<诗>用于戏谑等不庄重的场合,<诗经>的地位由汉儒宗为圣典而沦为日常谈笑之资;引<诗>形式渐趋丰富,用<诗>注重化用<诗>的意境,表现出对<诗>的审美鉴赏意识等,使<诗>的文学性得以凸显,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对<诗经>经典尊崇的消解和文学阐释的张扬,其发生与<诗>的文学阐释自先秦以来的不断发展,以及魏晋时期经学中衰,儒、道、释思想并立,人的主体精神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等有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茅盾的<春蚕>、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王润滋的<鲁班的子孙>和朱文的<我爱美元>为例,围绕其中"父与子"的描写,对文本自身结构及当时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进行症候式阅读,以期折射不同时代给文学本文所打下的意识形态烙印.  相似文献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传统的<诗经>研究受到时代变化的影响开始由经学向文学转变.本文研究了这一时期<诗经>研究角度转变的具体现象,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阐述了发生这一转变的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5.
王洪涛 《江淮论坛》2004,(1):141-144
形成于先秦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汉代得到了极大发展,而且影响到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在诗思方式上深受"天人合一"的影响,注重天人同构;另一方面,<十九首>中人性的觉醒,一定程度上又突破了"天人合一"对思想的钳制,从而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蝇王>是戈尔丁的成名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本文旨在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对<蝇王>中的人物原型、自然景物原型和原型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亚裔感性"是赵健秀等华裔美国文学先驱者和评论家孜孜以求的亚裔美国文学的"度量"标准.在<饮碗茶>中,雷庭招从主题内容、文化、语言表达诸方面做出了"亚裔感性"书写的文本实践,使<饮碗茶>成为华裔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对现代<文心雕龙>理论研究所产生的影响的角度,揭示了该时期<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时代特色及其新进展.具体说明了现代文学界的革命呼声、西方文学观念和文学批评学的引进以及以进化论为核心的文学历史观对<文心雕龙>理论研究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艺文志》之"文"正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解把<艺文志>的"艺文"看成联合结构,即"艺"乃"六艺"、"文"乃"诗赋(或文学)","艺"文"并称;实际上,"艺文"乃偏正结构,为"艺之文",即<艺文志>所列诸类,均是六经的文本体现或反映之意.这种说法可以通过<艺文志>文本及当时人对"艺文"一词的运用方面得到证明.传统的误读导致了人们对<艺文志>某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0.
韩彦斌 《阴山学刊》2005,18(2):41-44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支流,台湾"大河小说"则是这一支流中的丰碑.其创作以钟肇政和李乔为代表.钟肇政的<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是台湾当代乡土文学的里程碑;李乔的<寒夜三部曲>是继<台湾人三部曲>后台湾当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丰碑.这三个三部曲在选材、内容、创作方法等方面都有共同特质,共享"大河小说"之称.它们的出现在我国新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台湾同胞爱国主义的颂歌,是伟大民族的泣血诗章.  相似文献   

11.
凌宏彬 《江淮论坛》2002,2(1):43-47
针对当前某些人所持的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过时论",作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虽然呈现出新特征,但与列宁所处时代的帝国主义在本质上没有根本区别.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运用的阶级分析、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坚持理论分析的客观性、历史性的方法对于今天我们认识资本主义依然适用.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正确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过时".科学对待<帝国主义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2.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01,22(4):9-12
从"文学精神"、"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可以发现<楚辞>对<诗经>的承传事实.除受<诗经>的影响外,<楚辞>还受战国诸子散文及楚国土著文化"楚歌"、"巫歌"和"楚声"等文化乳汁的滋养.  相似文献   

13.
陈朝霞 《人文杂志》2004,(3):131-134
本文立足于东、西方文化的特质差异将<西厢记>的女主人公崔莺莺与<红与黑>的女主人公德·雷纳尔夫人的艺术形象进行观照对比,说明了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对爱情追求的不同态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宗教文化的"罪感"对西方文明自觉的、深入人心的影响与东方"礼"文化的表层深入性、强迫性对人的禁锢以及瓦解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安石诋<春秋>为"断烂朝报",历来为千年来的学术公案.或以为王安石尊<春秋>,故无"断烂朝报"之说;或以为王安石贬<春秋>,而有"断烂朝报"之说.笔者认为,王安石是轻视<春秋>的,且也说过<春秋>为"断烂朝报"之类的话,但是,王安石所言<春秋>为"断烂朝报"是特指其弟子陆佃、龚原对<春秋>的注释,而非孔子删削之<春秋>;对于孔子删削之<春秋>,王安石虽不甚尊崇,但作为封建士大夫王安石不能也不敢公开诋诬之.王安石之所以轻视<春秋>,是因为<春秋>的主旨与其变法思想相抵触.  相似文献   

15.
徐日君 《理论界》2005,(5):194-195
名噪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她创作的<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第一炉香>等等给文学爱好者带来阅读的惊奇和感官的冲击.本文立足于对张爱玲小说文本的分析,着重从她的小说对女性灵魂的重新审视与女性命运的深入探寻入手.  相似文献   

16.
李钧 《河北学刊》2005,25(6):83-85
李钧从英雄性格入手,比较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与<天下荒年>这两篇小说的英雄观及其文化哲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昌庆志 《云梦学刊》2005,26(4):39-41
楚辞"山鬼"原型研究可谓众说纷纭,但均无法以<九歌·山鬼>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印证.笔者立足文本,从地下发掘资料与楚辞时代广泛的文化背景着眼,认为"山鬼"形象既非源于地祗鬼怪,也非源于具体传说人物,而是泛化的楚人女性先祖,其原型应为"三苗"原始部落女性首领,在楚秦争战的屈原时代始得跻身于<九歌>鬼神之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既不赞成无视当下时代文化提供给我们的思想资源,仍然一味赞美邓拓包含着盲目服从成分的忠诚品格也不赞成无视当时时代文化的历史限制,用自由主义标准从整体上否定邓拓及其作品的价值.本文通过文本与时代思想的细致分析,认为<燕山夜话>不仅从思想方法上全面否定大跃进的"左"倾狂热,而且与60年代初虽然受到批判但实际上仍然远没有真正退场的"左"倾思想相对峙,更与政治生活中的投机取巧作风格格不入.<燕山夜话>是可贵的纠"左"之声,是当时时代政治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有思想锋芒的杂文.  相似文献   

19.
刘华 《学术论坛》2005,(4):163-167
瞿秋白和彭德怀作为上世纪革命史乃至整个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虽罹难于敌对阵营的囹圄中,却有着相似的时代悲剧况味.他们在囹圄中分别留下的<多余的话>与<彭德怀自述>可视为留在历史的一份精神遗产.文章从权威政治文化、求真文化信仰和个体文化性格三方面来审视这两份"自白"的现代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小说文本表现了两性关系/性别意识与民族国家文化历史的双重主题.在民族国家文学之外,女性文本的多元特质在她的文本书写中进一步得到延续,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遗产开拓出富有符号性意义的女体空间和女性乡土想象书写.在萧红的<呼兰河传>中,萧红大量地书写了女体空间所可能载的各种符号形态,特别是有关跳大神的仪式化女体现象.萧红笔下女性所构成的女体符号空间,其根基建立在民间文化的基础之上.与乡土想象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萧红对女体的想象书写和乡土的文化空间建构是双线并行的,缺一不可.此种女体/乡土叙述突显出历史文化交织的符号空间,乡土的象征功能是女性作家藉以窥探女性内宇及社会文化系和人生命运不可或缺的书写策略.在萧红的<生死场>中,女体的符号化和乡土的女体化,让萧红笔下的农乡女性归属于此以富有女性意识的土地,也让乡土同样归属于这些生活其上的女性团体.此种乡土经验有别于传统父权/男性视下的乡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