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文化意象是中国古诗词曲中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文化意象之一,象征着国家、爱情之永恒,疆域、离人之阻隔;同时还是寄托诗人隐逸情怀的一种载体。由于山文化意象的某些传统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是缺省的,这为其准确翻译带来了较大难度。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启示下,译者以文化作为翻译的目标和单位,采取多样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最大程度地传承山文化意象内涵,向译语读者展现其别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观。 相似文献
2.
鸟类文化是动物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视阈及独特载体。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鸟儿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本文将从鸟类寓含身世与鸟类寓乡愁两个情感层面入手,来探讨此类诗歌的翻译方法及技巧,向译语读者传达鸟类意象的别样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鸟兽鱼虫等动物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用来表达诗人乐愁等情愫。而动物意象的翻译需要译者匠心独运,以向译语读者再现中国文化中鸟兽鱼虫意象诗歌所蕴含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文化意象由物象和寓意两部分构成。它是一种文化符号,以丰富的寓意、深远的联想向人们展示诗歌的意境。古诗词曲中燕子意象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向译语读者展现了诗词文化意象的内涵以及诗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马文化是动物题材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视域及独特载体。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以其承载的丰富文化含义与古诗词曲融为一体。本文从乐、愁和志向三个层面入手,来讨论此类诗歌的英译技巧及方法,旨在向译语读者展现中国马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古诗词中典故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正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1):46-51
在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中,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译出典故中人物的名字,介绍典故中人物的身份,介绍典故的一个情节,介绍典故的主要内容,介绍典故的结局,译出典故的主要喻义,译出典故的指代义等七种方法翻译古诗词中的典故。 相似文献
7.
水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必须传递其负载的深厚文化内容与审美情致。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应结合文化翻译的目的以及古诗词本身的审美特征综合进行。通过对水文化意象文化内涵的分析,从技巧层面深入探讨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能够推动中国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倩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206-207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艺术语言,其情感通过对客观事物具体情态的描摹和场景的刻画自然地流露出来。作者恰当地处理好诗的两个基本要素“情”与“景”的关系,使它们形成统一体融进诗中,是一首诗作成功的关键。诗词翻译难,古诗词尤甚,古诗词翻译中涉及文化意象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文化意象是中国古诗词中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文化意象处理是否得当... 相似文献
9.
陈桂斌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3(4):100-102
翻译首先是准确地传达信息,但这并不是翻译的全部。学翻译中,信息的传达应包含语义和化这二个层次。忽略源语的化色彩,只译出语义层面上的意义,很难说是忠实的翻译。汉语译为外语时,尽可能地保留其中的汉化内涵,才能反映中国的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颜帼英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99-203
本文以建构主义翻译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为实例,认为文化意象的再现要正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对蕴含文化意象的词语保留原文意象,或附加注释;再现原文中的意义语境;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再现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在盛唐的诗苑里诗作颇多,独树一帜。历来学者探讨其精妙之处,对其翻译的文化价值却乏人问津。通过对比原诗与其翻译文本,分析译本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以期引起更多有关诗词翻译的探讨,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楼诗词翻译与文化展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双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364-365,391
诗词是人们抒情达意的重要载体,历来学者的目光较多关注"正统"诗词而很少涉足"非正统"的青楼诗词。本文从妓女、歌女、舞女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代表了诗人词人最真切情感的青楼诗词的翻译方法及技巧,以向译语读者展现青楼诗词中文化的韵味。 相似文献
13.
亡国咏怀诗自古以来乃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诗人们大多沉湎于哀时的情绪中,并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此种哀情显出诗人不忘世事之痛,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本文从此类诗歌的几种翻译方法及技巧入手,探讨如何更好地向译语读者传达亡国咏怀诗歌的别样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顾正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354-357
宫怨文化作为宫人们独特的情感表达模式之一,以其特殊的敏感,沉重的感叹,体物于工致,抒情于深刻,赋予诗歌哀婉的基调,真实地展现了宫廷女子细腻的内心世界,再现了女子们凄婉哀怨的心境。本文将从宫怨与四季、宫怨与花草、宫怨与日月文化三种文化意象来探讨宫怨诗的翻译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隐喻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认为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在诗歌中表现得最为丰富.因此诗歌被称为"隐喻式的语言",而诗歌中的隐喻的翻译直接影响到译诗的表现力.主要论述诗歌隐喻翻译中意的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6.
顾正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4):53-58
在古诗词的英译中,译者对具有“双关”含义的古诗,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照译字面”、“选择一种 意义”、“译出双关义”、“用其它辞格”、“在上下文中体现”等方法。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7.
王雯秋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8,27(3):114-116,119
针对中国古代笑话翻译,从文本功能考虑,根据翻译的目的论,提出中国笑话翻译应着重考虑语用等效,指出幽默翻译重点在于实现语用意义的等效,同时通过不同的中国古代笑话特点,提出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雯秋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114-116
针对中国古代笑话翻译,从文本功能考虑,根据翻译的目的论,提出中国笑话翻译应着重考虑语用等效,指出幽默翻译重点在于实现语用意义的等效,同时通过不同的中国古代笑话特点,提出不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