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经济收入较低、精神缺少慰藉、社会参与机会较少等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农业生产又影响了社会稳定与发展,也必将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农村老年弱势群体与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于2008年1月至3月在黑龙江省做了实地调查研究,针对发现问题,提出依据社会工作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理念,借助生态系统理论“人在情境中”的核心思想,为农村老年弱势群体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的路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不是喜"新"弃"旧",而是在建设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与融合。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建设既是农民文化心理的需要,也是保持整个社会文化生态总体平衡的需要。当前,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出现了深重的危机:传统文化存续困难、建设堪忧、种类减少。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弘扬文化生态特色、优化文化生态环境、强化文化生态意识是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各种力量相互融合促进,其中第三种力量对新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第三种力量主要是指社会中间层组织、非营利组织及社会经济组织等.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的第三种力量正在发展之中,而且第三种力量既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促进农村乡风、村容、民主建设的发展,从而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农村弱势群体在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重视.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弱势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并不乐观.通过对浙江部分地市农村弱势群体的个案调查发现,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农村教育内容单调,资源严重不足,结构、形式和服务功能单一,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弱势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农村教育应坚持"关注弱势、促进公平、面向农村、服务农村弱势群体"的核心理念,遵循"以人为本、需求定位"的原则,变革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  相似文献   

5.
总结当代中国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可以明确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即应当在理性建构与传统承继的统一中开展目前正在推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前的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和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清楚地证明片面强调理性建构或单纯依靠传统都是行之无效的。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城市中的市场经济原则和社会理性化的某些经验简单地推及农村,不要忘记城市同农村的差别,应当因地制宜地规则和实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方案。在农村实行的一些规章或政策,只有得到农民依据日常生活经验而普遍认同,同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发生真实融合,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如何解决甘肃省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贫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节,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肩负着科教兴农、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历史使命.而教育贫困现象的存在已经成为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它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相背离.为了有效地消除教育贫困,我们应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关注农村受教育人群的发展境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7.
农村社区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间关系密切,表现在:农村社区建设能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的实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也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追求目标。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二者具有一个共同的社会功能,那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与正常儿童相比,农村残疾儿童面临着许多人们难以察觉的困难与窘境,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排斥.这种社会排斥是一种无意识排斥.是由那些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平等与融合、消减社会排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政策、制度引发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排斥.是相关政策的非预期后果.文章从教育政策制定的粗疏与空泛、教育制度瓶颈的制约、入学程序设置的限制三个方面揭示了无意识排斥的存在,分析了农村残疾儿童入学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包含农村事业的方方面面,其中农村体育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消费于一体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体育发展所依托的人文地理、政府支持及医疗卫生保障等状况,进一步对河南省新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健身活动、农村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建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乡村建设与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村法治建设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不少问题.文章从法治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出发,着眼于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缺陷及其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其对改善农村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妥善处理好农村社区与农村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以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领导班子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头雁"。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领导班子建设的"前期工程"或"基础工程",是农村领导班子人才资源的"战略储备",是解决当前村干部队伍素质普遍偏低的一条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而搞好新农村建设,关键取决于人的因素,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而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农村干部素质提高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30多年来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这其中也产生了不少社会问题。农村"原子化"就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表现为农村社会人际关系的冷默、社会解组以及道德滑坡,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以农村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来讨论解决农村"原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严水永 《理论界》2007,(2):44-46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对建设新农村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城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而且两者的统一性,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转化才能实现。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具有直接的同一性。农村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农村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建设新家园、建立新社区的过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就是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而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关键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配套需要完善。造成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文章主要针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面临的难题,提出一定的破解措施,以期能改善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缩小城乡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缺席与断裂为农村高利贷的生成和盛行提供了社会土壤,而农村高利贷的存在必将加速社会分化、消解社会整合和挑战社会秩序,产生各种社会风险和危机。高利贷的治理需从农村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着手,改革社会制度,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民间组织和完善人际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思想,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农村法制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对农村法制问题的研究,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法制环境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社会道德建设,将成为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中日益凸显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之一。因之,立足于农村经济、乡土文化和农民的特性,构建农村社会公德建设机制,则是伦理学理应担当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以下困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较为混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不足;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村的社会保障与服务制度不健全,等等。对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强化基层治理,明确政府、农民与社会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合理划分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强化财政服务意识;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格局,形成以城带乡新机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体育文化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农村体育文化的构建提供了契机,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又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