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在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  相似文献   

2.
在我家乡陕西东府一带,每年的腊八节,在旭日东升之时大家会守着从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冬至馄饨腊八面",吃一碗热气腾腾、飘香四溢的腊八面,周身的经络和骨骼都舒坦惬意。家乡文化底蕴丰厚,风俗节令也蕴含典故,极有讲究。每个节日母亲都过得富有仪式感。腊八那天母亲总在东方微微泛起鱼肚白时就开始忙活。她醒好面,就开始打扫庭堂、擦洗锅碗瓢盆,把前一天泡发的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豆类煮好,再配上家乡黄灿灿的小米和各种菜蔬,便开始精心烹做腊八面了。  相似文献   

3.
过去的年     
退回去几十年,在我们乡下,是不把阳历年当年的。那时,在我们的心目中,只有春节才是年。我小的时候特别盼望过年,往往是一过了腊月涯,就开始掰着指头数日子,好像春节是一个遥远的、很难到达的目的地。熬到腊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这天的早晨要熬一锅粥,粥里要有8样粮食。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  相似文献   

4.
儿时的年味     
正当空气中弥漫着腊香的时候,我由然闻到了儿时老家的年味。儿时老家的年,沿袭着古老的习俗,浸透着纯朴的民风,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来自乡野的泥土气味。一进腊月,集市上的人就像赶趟似的多起来了。商店里、缝纫铺、杂货店、菜市场甚至连理发店都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家都紧张而忙碌着,老家的年味也就此开始了。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快把年来办"。腊八之后,村民们就忙活开了,张  相似文献   

5.
正"腊七腊八,腌鱼腌鸭",每年只要进入腊月,乡村的年味就浓了,家家户户像赶趟儿似的,开始着手腊货的准备了。这时,农家小院从早到晚弥漫着松枝柴火熏腊肉的烟火味儿,行走在这样的味道里,总让人心中漾起一股暖融融的情愫。乡村腊肉在我的记忆里,乡村的年是香郁的。熏制腊肉香肠、做猪血丸子、蒸甜酒、打糯米粑粑,是故乡备年货的重点,跨入腊  相似文献   

6.
娘的年     
娘的年是忙。每年腊月刚到,娘的围裙系在身上就没有解过结。每天忙碌着在灶房蒸糯米饭、熬麦芽糖、调腊八酒、做冻米糖,一家过年的气氛就是娘从厨房中生造出来的。娘做腊八酒,在村里很有些名气。到了酒出缸的那天,也就到了快要过小年的日子,娘便郑重其事地  相似文献   

7.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前的我们是多么盼望过年,可是随着时代变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似乎在慢慢变淡,近日有读者在《新感觉》的读者群里问:年咋过,咋过年?引起了大家一片热议,许多读者争相在群里诉说自己对过虎年的看法,还提出了不少方法,一起来看看哦。  相似文献   

8.
报载,天津闽侯路一位臧姓女士家中,一日发现一只“又凶又贼”的老鼠,打既打不着,捉又不敢捉,于是灵机一动,把另一房间的一只猫抱来,扔在老鼠面前。谁知猫竟“嗷”地一声惨叫,被老鼠吓昏过去。惊叹之余联想颇多。 从尧爷那时候起,猫就以善捕鼠而为人所知、为人所重了。《札记·郊特牲》记载着:“天子大腊八,伊耆氏始为腊,腊之祭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周秦以前,猫  相似文献   

9.
腊八节习俗     
《社区》2008,(2):28-28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相似文献   

10.
正紫薯麦片粥紫薯100克,燕麦片60克。紫薯洗净后切丁和燕麦片一同放入锅中,熬煮成粥。大蒜粥紫皮大蒜30~50克,粳米100克。将大蒜放水沸煮1分钟左右后捞出,再将粳米放入煮蒜的水中煮粥,八成熟时,将蒜捣成泥放入,熬煮为粥即可食用。苦瓜黑木耳粥苦瓜100克,黑木耳四五朵,粳米100克。将苦瓜去瓤,切成小块,黑木耳水发后切末,粳米洗净后和黑木耳放入锅中,大火煮开后,用文火煲成粥,调味后食用。海带粥干海带20克,粳米100克。将干海带浸透、洗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很多老话,往往是总结了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因此运用起来格外准确,譬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之类。但是也有一些,尽管也是集智慧之大成,在某种程度上,对很多人很多事,早已经不再适用。比如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对于杂志业来说,就是大谬误。实践表明,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一年之际在于秋。  相似文献   

12.
(一)土法治脚气病:水扬酸八钱,苯甲酸八钱,苦参六钱,食腊二斤,一起放在锅里烧开后倒出泡脚,每日泡洗一次,每次大半个小时,连洗三至四次,最后一次加大剂量,即可治好脚气,消除脚臭气。(二)丝瓜叶治痱子:幼儿和婴儿身上爱起痱子,可将丝瓜叶捣碎,  相似文献   

13.
情系四合院     
听话匣子 我住的崇文区关帝庙街八号是一座老北京四合院。分里外两个院儿。里院儿坐北朝南是三间大北房。东西两间厢房。我家就住在西厢房。里院儿住着五户人家。外院儿住着三户人家。  相似文献   

14.
正月十五前后,登绵山观冰山灯和绵山冰景,确是一种绝好的享受。绵山脚下,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腊八浇冰山的习俗。据《荆楚岁时记》记载:腊八是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投佛清死之日。秦始皇时期,这一天祭百神,祭佛祖,村人扮作金刚力士,打着细腰鼓驱逐瘟疫,尔后在各自院内浇冰山,渴望来年五谷丰登、囤积如山。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人们用一条长板凳,上面用柏叶捆绑成高低凸凹的高山峻岭。柏树叶中间制古亭、寺庙殿宇、园林墙壁、楼台外形,然后倒挂在院中央,用开水浇,少许浇水,次数较多,一夜浇成。翻过板凳进行精雕细刻,在古楼、寺庙殿宇、亭台楼阁内装一个…  相似文献   

15.
《可乐》2006,(11)
1、有一句广告语:"好肌肤,每天要喝八杯水……"有一哥们儿,化妆品的名字没记住,倒是落下了一个喝水的习惯,每天喝八杯。一个月下来,此君面带得意之色地对我们说,看这里看这里。另一哥们儿用手按上去,十分肯定地说:"的确是肿  相似文献   

16.
水仙,花香清幽,典雅动人!水仙,春节里美的使者,花的极品,假如拿它送给母亲,会怎样呢?有道是"滚粥菜遭殃,儿多母吃苦",我们兄妹六人,在艰苦的年代出生,在一贫如洗的  相似文献   

17.
1月特别提醒     
《新天地》2012,(1):1
本月节日、节气、纪念日1月1日元旦、腊八1月6日小寒1月21日大寒1月23日春节吃春节不如在家熬制一个"盆菜",一个煲锅里含有鲍鱼、瑶柱、对虾、鸽蛋、花菇仔、鸡、关中参等食材,并配上特制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七个人住在一起,他们每天都要分一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  相似文献   

19.
药粥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粥食,盛夏服食药粥,不但能祛暑、健身,特别是对病后的调理也有良好的效果。家庭制作药粥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下面推荐六种:一、芦根粥取鲜芦根100克,加水煎熬,取汁与粳米100克  相似文献   

20.
隋梅 《新天地》2012,(12):54
下面这些顺口溜是与一位老中医闲聊天时,他讲给我的,我抄写下来,供读者朋友参考。若要皮肤好,粥里放红枣。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煮粥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加桂圆肉。头昏多汗症,粥里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