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运动本就血脉相连,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更是不仅注重环境正义的理论研究,而且植根于以生态运动为代表的新社会运动中,试图熔接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从理论研究走向社会运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参与年度左翼论坛、"占领华尔街"运动,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品格,体现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趋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社会运动理论虽然能对反全球化运动提供最基本的阐释,但是,面对反全球化运动所表现出的一些新特征,新社会运动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又充分显示出其在阐释反全球化运动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为此,新社会运动理论应在新的国际背景下更新理论视角,拓展理论视野,完善理论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论生态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社会主义也称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蓬勃兴起的生态运动中形成的一个新思潮、新学派。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它试图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既是经典的理论议题,又是紧迫重大的现实政策问题.本文从生态运动入手,系统介绍作为生态运动理论基础的绿色福利主义,并以生态健康科学为基本理论视角,简要探讨新型现代公共卫生政策框架及其革命性的现实、理论与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5.
英国文化研究专家雷蒙德·威廉斯,在其理论生涯后期提出了以都市作为中介剖析晚期资本主义文化运动模式的"都市霸权"理论.这一理论详细揭示出在资本主义文化中,主导文化与边缘文化通过相互推动来保持社会发展张力的霸权运动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动员结构与社会运动发展关系的研究中,西方学者比较强调正式组织与运动网络在社会运动中发挥的作用.由于我国运动组织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度制约,其组织模式与网络关系呈现出独特的模式,其组织模式和网络关系未必是静态的,而是随着运动的发展不断变动的.本文通过对发生在福建省P县的一起环境抗争运动的分析,展现了组织模式从无组织化到维权组织再到环境正义团体发展的可能路径.当一个地方性的环境正义团体被纳入全球化的绿色网络中后,运动网络将不仅限于熟人关系网络,这也表明,运动网络也会随着运动的发展和组织模式的变迁而不断重构.  相似文献   

7.
西方性别研究经历了从附属于社会运动及社会流行理论到形成独立的话语和理论学说的转变。中国的性别研究一度走了一条西方理论+中国经验的模式道路,即借用西方的理论学说来开展性别运动或解释中国的性别经验材料。然而,新时代性别研究的新实践决定了我们不应该照办西方理论,而必须要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话语和理论学说,并建立自己的学说体系。中国性别研究的这种转向必将对世界性别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最终可以丰富和完善全球女性研究的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的新规范,生态政治既可指称一种后现代的绿色政治理论思潮,也可以指称一种广义的绿色政治运动,还可以指称一种致力于新社会理想的绿党政治,其实质在于谋求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在结构层次上,生态政治可以看作是两个系统,即政治内生态系统和政治外生态系统。政治内生态作为一定政治体系存在的根本,是内部的规范机制;政治外生态作为特定政治体系在社会、自然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与延伸,是外部的制约条件。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9.
西方现有的原生主义、工具主义和现代主义等理论范式在民族主义的"真实本质为何"以及"如何最好地解释其本质"等问题上并未达成共识。事实上,民族主义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从社会运动理论的视角来诠释民族主义,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独特的分析视角。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嵌入在利益、制度和意识形态中的动态力量。借助社会运动理论的"政治过程"学派观点,运用"利益与资源"、"制度与机遇"以及"意识形态与框架建构"三维框架来分析民族主义及其动力,有着将来自社会运动理论和民族主义研究的洞见结合起来的解释优势。  相似文献   

10.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主义是一个伞状的术语、一种多元文化思潮,具有十分复杂的渊源.运用谱系学的方法,从理论的萌芽、政治运动的兴起以及宗教哲学的传统三种不同的视角对生态女性主义的渊源深入考察和探究后,文章指出,生态女性主义不仅是一种文化理论,也是一场为实现社会变革而兴起的实践运动,更是一种看待世界和他人的哲学视角.值得一提的是,关注生态女性主义的渊源,对其加以辨析和解释,能够为学界提供审视和评价当代社会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