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本文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中落实与保障“三全育人”体系,挖掘了思想政治辅导员、专任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所蕴含的育人职责,通过科学文化学习、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学生自主教育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提升。兰州理工大学致力于培养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懈奋斗,形成了可供借鉴和具有指导意义的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为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我们在加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力度和投入,力求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更要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重视。本文从注重知识结构的“博学与专攻”相结合,情感心里的“智商与情商”相结合,社会能力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相结合等方面,加以对如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做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程的首要任务,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基础。但是,目前大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走进”活动为实践背景,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实施方法和积极意义,并对其关键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植物生理生化”作为农业领域植物生产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承担着重要的思政教育和专业引导作用。本文建立了围绕“学生职业素养需求导向”的主线,突出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的教学理念。以“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的教学为例,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与必要性,阐明了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思政目标“三者融合”的教学设计思路,挖掘了相关知识点和能力点所蕴含的思政点,通过“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实施过程,以期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效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相关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师型”教师在职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常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全面的强大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本文从分析“双师型”师资的现状与问题入手,着重分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培养模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要看一个国家的实力,不能不考察其教育;要看其教育,不能不从基础教育看起。因为基础教育之“基础”,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目前,我国的教育,很多地方已经从“有学上”进入到“上好学”的阶段。然而.由于各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今天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就是要让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阶层的儿童和青少年都能享受相同或相近的公平的优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均衡”的内涵就是让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平等分享教育资源。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面对我国这样一个现状,假如要强调教育质量的公平,就要强调区域内的公平。就要从区域内、校际间的公平做起。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的工作过程中,如何借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契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行各业技能人才显得尤为关键。学校必须要以管理强基础,以管理促改革,以管理提质量。培养一支“长技能·宽基础·高素质”的学生团干部队伍有利于学校常态化管理工作。通过“三会两课”的教育渠道,让学生团干部落实“四个”明确,从定位、职责、条件、方法上阐述团干部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秦叙述 《科学咨询》2009,(19):25-25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现代社会正是一个需要合格人才的社会,国家的繁荣需要栋梁,未来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尖锐的科技的人才,同时也更需要有着优良品格且富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我们作为学生的施教者,更要注重怎样去培养人才,如何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新型的社会,必须采用新的教育策略——扬长教育。  相似文献   

9.
苏进 《管理科学文摘》2009,(22):225-226
“两型社会”建设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以建设“两型社会”为契机,主动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在质量、数量与结构都合乎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除了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外,还必须加强和创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邹盛银 《科学咨询》2010,(14):36-36
一、不断丰满学校的办学思想 1、办学思想是什么?办学思想就是办学的想法,想法是根据任务提出来的。学校归根结底在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教育理念);二是谋划学校如何生存与发展(即经营理念或发展理念)。这两者都是以核心理念为其方法论基础的(即教育哲学)。因此,办学思想是学校核心理念主导下的教育理念与经营理念的融整体系。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事辅导员工作六年来,紧紧围绕学院党委的工作部署和所在系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的年度工作分解目标,坚持“育人为本、依法建章、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的教育与管理理念,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学院制度规范为依据,以“教育是根本、服务是基础、发展是核心、引导是途径”为工作模式,以“五进”为载体,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心”开始,努力打造“学校、家长、社会、自我”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开展扎实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平台。人类的学习、工作、生活,处处都不可缺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终身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如果他们有了良好的基础,就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习和创造的路子。然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广大小学教师必须认清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直面现实,迎接挑战,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复杂环境下,着力做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与提升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机统一,最终达成“教育与技术双丰收”。  相似文献   

13.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有其特殊的要求,重要的是要“以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深入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好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因此,实现教育事业新的发展必须深入思考并解决上述两个根本问题,而解决上述两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教育行为,按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协调发展的成才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14.
正当“三讲”集中教育深入进行的时候,江总书记最近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讲话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强调这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于“三讲”教育的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三讲”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定向班”人才培养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定向班”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双方根据岗位需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使学生接受职业化培训,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加工专业视为企业培养合格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工人为重要目标,同时兼顾为学生和企业的今后发展储备知识和人才。要完成这一使命;首先要转变办学模式,走特色之路,其次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育教学手段,健全实习实训基地,筛选优质生涯,配备“技艺型”教师队伍,与相关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构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真正适应社会与企业所需的合格数控加工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是掌握新技术、新思想的青年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和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概念,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如何将“中国梦”植根于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内化为他们的价值追求,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4R”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完美人性,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使学生拥有聪明睿智,要奠基学生幸福人生。本文就“4R”教育理念的提出、内涵、理论意义、实践价值等方面做一下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生作为一群体,在现阶段与同龄人相比,有着其特殊性;一方面被社会上的旧观念深深地烙上“差生”的标记,另一方面,群体中广泛地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失,此外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和态度养成困难,缺乏上进心。故而,“中职”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极大挑战,作者从分析影响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出发,倡导思想道德教育应与时俱进,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促使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期学校学生品德水平“一再”滑降的严峻现实,使如何保持学生品德水平滑降到某一个“底线”后不再滑降,成为我们难以回避而且必须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从学生品德水平的“底线”出发,实现“底线”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底线”教育的界定我们把品德“底线”规定为是保证受教育者品德健康发展的最低品德水准,道德情境中自觉恪守的无法再降的最低原则要求,也是危困情境中抵抗诱惑克制欲望无路再退的最后价值信念与道德防线。“底线”教育,则是从学生品德“底线”的实际出发,提升与巩固品德的最底水准及最后防线,阻止与防预品德“底线”的下滑与后退,以保障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