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崀山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当地的山水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存较好,风景区以典型、完整、罕见的丹霞地貌闻名国内外。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崀笏村、崀山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崀山风景名胜区内村庄的建设模式,探讨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加强管理,突出"新"农村的"乡土"新内涵,以期为风景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从环境技术角度对云台山旅游景观环境质量进行了论证,并对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气候资源十分优越,海滨旅游资源优势非常突出.指出加快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调整传统的观光旅游类型,提高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从环境技术角度对云台山旅游景观环境质量进行了论证,并对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气候资源十分优越,海滨旅游资源优势非常突出。指出加快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调整传统的观光旅游类型,提高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与《风景名胜区条例》的对照,分析了与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相关的原有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法律调整我国国民自由时间结构的必要性。最后,为进一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研究——以万佛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其发展水平与整个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不相适应.制约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风景名胜区的体制复杂、政出多门、利益划分不清导致的管理体制不顺.万佛湖风景名胜区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派出型管理体制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机构,采用政企分开的运营体制,并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最终实现景区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文景观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景观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保护、开发和建设景观资源,调控区内人类活动的双重任务。通过分析韶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该类型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旅游发展应抓住重点,长远规划,分期推进,逐步丰富;旅游发展要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培育“大旅游”、“大发展”观念,从周边区域发展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后劲;理顺体制关系,提高管理水平,整顿旅游服务环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引导管理,正确处理旅游地居民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是当前旅游经济中普遍关注的热点 ,也是景区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关键。从经济学原理和经营实践来看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不会导致所有权变更 ;风景名胜区产品供给应采取市场生产与政府提供相结合的方式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风景名胜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同时 ,应完善相应的法规、制度 ,规范经营权的转让。  相似文献   

8.
利用SPSS11.5(英文版)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发现,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满意度总体较高;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客满意度4个公共影响因子与游客忠诚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是购物种类单一、不具有特色以及旅游项目的娱乐性差。根据分析结果,应该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岳麓山东大门、南大门为例,总结出风景名胜区大门设计应从整体环境出发,挖掘其文化内涵,从而突出风景名胜区特色。  相似文献   

10.
《华人时刊》2005,(11):F0003-F0003
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域东紫金山,占地3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48米,是古都南京名胜古迹荟萃之地。区内山水城林浑然一体,自然人文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内涵深厚,拥有历史古迹遗址2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中山陵、明孝陵、灵谷景区、头陀岭、白马公园等五大景区各具特色和魅力。景区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优美秀丽的景观环境,使其成为向世人展示南京、江苏乃至全国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199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99年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国家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次年进入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行列,2002年又成功创建风景名胜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3年7月3日明孝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现了古都南京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2003年底,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级森林公园”称号。根据国家建设部的要求,景区于2004年开始实施“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将通过4年的整治,充分发挥景区在南京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城市历史方面的龙头作用,把中山陵园风景区建设成为反映和展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扛鼎之作”。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这颗古都南京的璀璨明珠在现代旅游发展中,正朝着“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  相似文献   

11.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遗产,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生态旅游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针对其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从产业发展环境、建设生态型基础设施、发展新型生态旅游项目和实施生态旅游品牌战略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外来入侵植物的概念、特点、入侵途径等内容的评述,结合风景名胜区中外来入侵植物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风景名胜区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的管理对策,认为预防和控制植物入侵是风景名胜区保护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东湖风景名胜区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而且还是毛泽东同志在解放后除中南海之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具有重要的人文历史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必须依法整治东湖风景名胜区内的违法建筑和非法经营摊点,对东湖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实施依法管理,把东湖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科学教育工作部业已成立。经建设部批准,该部挂靠同济大学,由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负责日常工作。科教部主要负责统筹全国风景名胜区事业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建设部和风景名胜区协会在制订有关法规、政策;教育与科技的对外合作交流,风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风景区职工的岗位培训等方面,提供咨询  相似文献   

15.
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作为新疆自然景观代表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备受关注。在区域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研究的基础上,将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力划分为风景名胜区资源吸引力和风景名胜区市场竞争地位两方面,并以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比较2004-2009年天池景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得出天池景区资源吸引力日益增强而市场竞争地位有一定波动,最后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探讨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 ,全国许多省市都在对风景名胜区所有权和经营权剥离后进行市场运作。风景名胜区经营权转让的优势、弱势明显 ,威胁、机会并存 ;从国内外景区管理模式及旅游业资本运作模式对比分析看 ,政府、旅游经营公司和志愿者共同参与景区经营与管理的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是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由于法律并未对风景名胜区特别是非国家级景区经营权的转让做出明确规定,致使我国许多地区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出现转让过程尚不规范,某些转让行为亦有悖于国家的有关规定等诸多问题。因此,探讨如何规范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的转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区旅游经营管理调控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景名胜区和宾馆饭店同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调控指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是国际上宾馆饭店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功之举。在风景名胜区的营业结构中,门票类、服务类、饮食类、娱乐类、场租类和商品类的收入与游客人次正态相关,成为风景名胜区旅游经营管理调控指标体系模型的基本构件,其中以门票类收入为主指标,余者皆为随同相关指标,各项指标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特大型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特大型风景名胜区规模大、范围广,往往与经济发展带、城镇规划区、人口集聚区高度重叠,使得其保护与发展问题突出.目前,其规划与管理问题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以具有代表意义的杭州"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为例,应建立"流域整体观"理念,将流域内的要素视为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异质性,同时又具有高度关联性的有机整体,重点处理好风景资源保护与城镇建设、旅游业发展、工业发展的关系.从规划策略方法上,应将特大型风景名胜区进行分区、分类、分级保护,突出风貌,协调城镇与风景区景观,营造景观协调、山水相映、城景交融的风景区;从管治策略上,应建立健全景区管理机构,建立流域性的区域协调机制,实行绿色GDP考核,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达成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在论述了东江湖风景名胜区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笔者联系其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提出了开发东江湖风景名胜区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