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是刻画性格、塑造典型的有效手段.茅盾说过:“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作家不但用大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茅盾:《关于艺术的技巧》)李准说得更具体:“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李准:《短篇小说的人物塑造及其他》)可见艺术的典型化,离开了细节描写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中“狭义的生活真实”主要指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 ,也就是合乎生活的可然律。广义的“生活真实”包括狭义的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和科学真实。文学作品中的科学性 ,即科学真实 ,指的是用自然规律来检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叙述和描写。要考虑作品中所写的景物、器物、人物的活动是否符合科学性 ,是否符合人与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史实。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严密性的思考不能不包含着对科学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作文时,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自然景物的描写,都离不开细节。细节描写要服从人物个性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要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为目的。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细节则是指那些对表现人物有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人物的生活小事,细小的动作、神情等等。可以说,把握好细节,是写活人物的关键。一、细节描写要生动具体一篇文章,要是仅仅把事情的经过作个交代,人物作点介绍,是不可能激起读者兴趣、感染读者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细节,将那些与文章中心紧密关联的真实过程、细微变化,描…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中成功的细节描写,是塑造真实而动人的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使作品具体、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恩格斯把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看作是现实主义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历来许多著名作家也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就这样说过:“现在当一切可能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一切不可能的都已试过,这时作者坚信,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个人生活场景》一版《后记》)我国杰出的文学巨匠茅盾在谈到人物形象塑造时也曾说:“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作家,不但用大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描写。” (《鼓吹集·关于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5.
文学与人性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合乎人性的,小说中描写的人物不一定必须是人类历史上真实人物的表达,然而他们却有着和常人相同的特点和动机。某一人的全部特点从来也不可能都包括在小说里,但由于忠实地描写了某些特点,性格刻划依然可能合乎人性的。在任何情况下,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人性,都是以文学作品以外存在的人性为根据的。是生活给了我们试金石,使我们能用以衡量文学中性格刻划的真实程度,而不是反过来。没有生活,也就没有人物可供文学写照。说一个人物刻划得合乎人性这样的提法是讲得通的;说一个人刻划得不合人性也是有意义的。人物刻划不能“不管怎样”那是真实的。假如某个特定人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会做A、B和C这句话能成立,那么在同样条件下他不会做D、E和F这话当然一样能成立;如果小说家描写他倣了D、E和F,那么他的描写就不合乎常人的行为了。在小说或者戏剧之类的复杂作品中,性格刻划并没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也许情节更加重要,或者风格比这两样都重要.可是无论如何,性格刻划是评价文学作品的因素之一,而且是个重要的因素。文学作品也可以描写错误的或不尽属实的世界观,但评论家并不因此而指摘这些作品。作家唯一不敢大加改动的东西是人性。如果他的性格刻划在很大程度上违反人性,我们就会立刻抓住这一点错误来指摘他。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择小说、戏曲、宝卷、弹词、鼓书等叙事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武举形象,发现武举多是作为背景人物静态出现,很少作为文学作品主人公,武举人物面目模糊不清,有文士化甚至女性化倾向。武举的出现使才子佳人武勇化,增加了侠义文学和武侠作品的情节,使这种类型互相借鉴、融合,丰富了文学叙事的类型。无论是纯属虚构还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改写,文学作品还是透露出一种真实的历史、社会观念,即在文治社会下“重文轻武”的意识根深蒂固,文学描写的诸多事实或观念都可以在历史文献或现实社会中得到印证,所以它们是另一种“真实”。  相似文献   

7.
在通讯写作中,人物通讯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讯中的人物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在通讯中再现真实感人的人物形象,就要从细节描写、行动描写、个性化语言描写和适当的点评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8.
人物塑造在剧作创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物心理的典型细节在人物塑造中起着关键作用。剧作心理细节包括人物倾向性、气质、兴趣、情感、意志、能力、想象力等方面,它应该真实、生动、新鲜、巧妙。电影导演对剧作心理细节的表现必须坚持人物心理细节与人物性格相契合、与人物的生存环境相协调、与影片的整体风格相一致的三原则。萨姆.门德斯在《美国丽人》中对主人公心理细节的处理,正是这种心理细节电影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谈写作教学中的细节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节描写是指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肖像或事物和景物某一细小环节所作的细致、具体、真实、生动的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生动性,而且对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境等都有一定的作用。文学大师们在描写人物时,十分注意细节描写。手是人体极为重要的部分,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清冈卓行《米洛斯的维纳斯》)。作家往往通过对人物手以及手势的描写,简练地点出人物的特点,传出人物的精神,甚至把它作为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真正达到了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艺术效果。通过手势描写人…  相似文献   

10.
“陌生化”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特征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形式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为“陌生化”下了这样的定义,即“艺术能使我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新鲜感是通过艺术这种形式把那些已经习惯成自然的事物陌生化而产生的”。这种习惯与陌生化的对立,按当代英国著名学者、牛津大学法语博士安·杰斐逊对形式主义的评析,不仅存在于实际语言与文学语言即文学与非文学的差别中,而且还表现在已经自然化了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传统艺术手法上并使之陌生化,使文学作品更生动,更感人。  相似文献   

11.
本文集中探讨了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个性化问题 ,从“说什么”和“怎么说”两方面展开论述 ,从而揭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既可使人物个性的意识风貌得到明晰、准确地展现 ,又显示其性格特征 ;特别是通过“怎么说”的方式 ,对人物性格进行生动地表现和深入地开掘。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作品中,要反映时代的特征,表现人物崇高的思想品质,当然主要必须写人物生命中最光辉的行动,通过人物的模范行为和先进事迹,教育和鼓舞人们不断前进。但是,这其中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刘白羽同志曾经说过:“生活形势、生活细节是很广泛的:一个人物的形象,一句发光的语言,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往往都值得人玩味深思的。”(见《给人民作一个通讯员》中国青年出版社五九年版)事实正是这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里,恩格斯不仅要求人物形象是典型的,而且还要求“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是典型的。这也就是说,文学作品不仅要塑造典型性很高的人物形象,而且还要创造环绕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如果没有典型环境,那么典型人物就无法存在与生活。由此可知,环境描写,即创造典型的环境,在文艺创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塑造典型人物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专就小说创作中的环境描写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广大的小说作家和广大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民俗描写使文学作品人物形象刻画更准确、更真实、更生动,乡土作家不约而同在创作中强化了民俗描写,不仅营造了各具特色的浓郁的地方色彩,更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凭藉》通过“长坎子”一带“拜保爷”习俗的叙事,揭示了民俗主体——下层民众悲惨命运的深层原因,表达了对启蒙运动在边缘地区的鞭长莫及和民众彻底觉醒的隐忧.  相似文献   

15.
<正> 毫无疑问,沈从文是一个具有强烈艺术空白意识的作家.在一切文学作品中,都存在一定的“空白”.这些“空白”的成因有二.一属作者“无意”而成.就是说,尽管作者对某一人物、某一情节、甚至某一细节,主观上希图进行精密的描写,不容出现什么遗漏,但若读者细加检察,在其行文中,仍可发现一定的情节或细节的描写“空白”.我们把这种无意形成的“空白”称之为“自然空白”.一属作者“有心”之作,即作者出于艺术上的需要,对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细节,作有意的虚写或省略,我们把这样形成的“空白”,称之为“艺术空白”.  相似文献   

16.
细节是文学作品的血肉,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形象,也就没有文学。恩格斯把“细节的真实”列为现实主义文学的两个基本条件之一。因此,人们常常从“真实”的角度,去探讨《红楼梦》的细节描写,认为“《红楼梦》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主要还不在于对事物外在形态描写的  相似文献   

17.
人物对话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家为了表达人物心理意图,塑造人物个性形象,引出行为动作,开展故事情节而刻意安排的。人物对话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整体翻译。言语行为理论为理解并翻译人物对话提供了很好的视角,译者通过分析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之间的关系使人物对话翻译更加准确生动。  相似文献   

18.
一些高明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人过目难忘;他们写出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形象地再现了社会生活,寄寓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探寻其中奥秘,多得力于细节的生动传神的描写。正因为如此,文学作品创作中的细节描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一方法,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探析。  相似文献   

19.
莫柏桑是19世纪法国一位富有灵感的文学家,他的小说也是富有灵感的文学佳品.通过对短篇小说<绳子的故事>的鉴赏,分析了其主题思想是赞美善良、歌颂主人公人格的.指出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既真实,又充满幻想色彩.分析了莫柏桑的创作技巧有三个方面出人意料的情节安排突现了主题思想的文学价值;栩栩如生的生活细节描写完整地展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生动细致的场景设置真切地描绘出了一幅社会生活风俗画.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以艺术形象反映现实,不論以真实的形式还是以幻想的形式来表现,都象真有其人、实有其事一样,使讀者恍如亲临其境、参与其事,人物事件,如在眼前。艺术形象給描繪得越真实、越鮮明、越生动,讀者的感受就越亲切。即使所描绘的是过去的历史或者是我們所不曾經历过的生活,要是給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样能够給讀者以亲切的感受,例如《三国演义》、《水浒》、《西廂記》和《紅楼梦》,今天的青年讀起来同样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同情作者所同情的人物,憎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