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影响农民非农就业的微观因素分析——基于全国7506个样本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乐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6)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时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影响农民职业非农化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从农民自身条件出发,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各种微观因素对农民从事非农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供需平衡的农民非农就业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问题。农民非农就业模式应着眼于实现政府、企业与农民三者的联动。政府应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中小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增加非农就业需求农民应提高就业能力,向劳动力市场提供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3.
非农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非农就业不是一个单纯的“三农”问题,而是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战略,城市化模式与道路的选择有关。扩大非农就业必须确立就业优先的经济战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注重农村内部的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必须在国家改革和与发展的宏观层次上对要素配置进行统筹考虑,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从根本上寻求新的途径。本文对我国未来非农就业的主要载体以及就业载体扩容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刘洪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1-5
基于2008年山东省潍坊市的农村家庭住户调查数据,构建一个半对数模型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家庭收入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数量与受教育水平有助于提高家庭总收入,非农经营活动对家庭收入影响最大;劳均耕地面积与农村家庭总收入之间成U型关系。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关键在于政府普及农村教育培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个人创业和非农就业;逐步开展农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靖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4):79-80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最大问题是城镇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城镇就业方面问题还存在不少,但我们只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的流动,并且由政府提供相关的政策保障,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不断增加.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未来走势的一个战略问题.失地农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都与就业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失地农民大量增加,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是关系到民生的重要问题。分析杭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以及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探索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对策思路,缓解失地农民就业压力,促进杭州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宗族文化增强了族群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深刻影响着家族成员的行为和活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探究了宗族文化对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宗族文化将显著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且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进一步地,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这再次印证了本文的结论。此外,异质性分析发现,宗族文化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在不同的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及地区的群体中具有明显的差异。进一步机制分析得出,宗族主要通过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和促进社会关系两个途径来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11.
周庆九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14
城市化进程涌现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转变的关键是非农就业技能的获得和就业。合肥市调查数据表明,失地农民非农就业能力较低。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需要加强制度性安排,需要加强失地农民自身主体性构建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周庆九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3)
城市化进程涌现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转变的关键是非农就业技能的获得和就业.合肥市调查数据表明,失地农民非农就业能力较低.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需要加强制度性安排,需要加强失地农民自身主体性构建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拓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梅州市城市化发展的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制约因素的分析,从人口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规划意识、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梅州市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妇女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红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62-66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女性更容易受到失业的冲击,遭受贫困的风险增大,社会角色日益紧张,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加剧,许多女性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就业困境之中。另一方面,这一进程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妇女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机会,为我国妇女就业状况的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用土地变为非农用地,依附于土地之上的农民失去土地,陷于失地、失业的境地.其中的女性失地者更是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自身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难以实现,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常州失地女性自身人力资本不高和就业层次低,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失地女性实现非农就业十分迫切;要从宏观政策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着手来提高失地女性非农就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设计/方法】首先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落后和发达两个地区农业人口非农就业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分析框架,系统阐释农业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渠道和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农业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结论/发现】农业保险是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动力,非农就业是农业保险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农业保险通过提升农业效率加速非农就业,进而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农业保险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会因非农就业水平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相比非农就业低水平地区,农业保险在非农就业中、高水平地区,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更显著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11年国家统计局江苏省调查总队在江苏农村地区调查的数据,分析了非农就业、母亲照料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与不工作或仅从事农业劳动的个体相比,当期参与非农工作的母亲,其子女的学习表现更好,母亲从事非农工作所带来的收入增加的正面效应超过了照料时间或质量下降的负面效应,正面效应能超过负面效应的主要原因是,样本中有74.42%的母亲在本乡或本县范围之内工作。研究看不出来母亲在儿童的学前阶段从事非农工作对其子女日后学校成绩的影响。儿童在3-6岁期间主要由母亲照料,会显著提高他们的学习表现,而在0-2岁期间由母亲照料的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8
以南京市栖霞区579户农户为样本,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户非农就业与宅基地流转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非农就业和其宅基地流转意愿之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控制变量中,农户的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是否参加农保对家庭的非农就业情况具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从事的职业对是否存在非农就业的影响不显著;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是否参加新农保、宅基地数量、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时间、对抵押权的态度和对处置权的态度对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被调查者的职业、家庭人口数、宅基地的取得方式对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本研究对未来的宅基地流转政策和鼓励非农就业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茂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24-27,103
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制度演进和劳动力市场发展历程的分析,指出阻碍当前农民工非农就业的诸多因素,并从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的视角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