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羊尾巴儿子"类型故事以<拇指般大的儿子>、<山羊尾巴儿子>、<尾巴儿子>、<鹿尾巴儿子>、<耳朵般大的儿子>、<羊羔尾巴儿子>、<绵羊尾巴儿子>等多种形态流传于蒙古民间,是蒙古族中流传较广的故事类型之一.文中对蒙古族"羊尾巴儿子"类型故事的十二篇异文进行母题比较研究,概括出该类型故事的三个类型变体,从而归纳了其基本类型.通过对蒙古族与其他民族同类型故事主要母题的比较研究,阐述了蒙古族此类型故事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了一些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数字     
《民族论坛》2010,(3):21-21
<正>2.4米2月21日,在怀化洪江区古商城美食节上,一块长2.4米,重约40斤的腊肉吸引了众多的市民的驻足观看。据介绍,它是将1头猪的头到尾巴割下,通过精心腌制,用柴火熏烤达半年之久做成,标价为2000元。  相似文献   

3.
<正>元旦到乡间郊游,看到油菜地和麦田绿油油的,才知道时令已经踩到了冬天的尾巴。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人,我才真正领会到"城里不知季节变换"这句话的含义。是的,冬天就要走了,春天还会远吗?何况我们此时就站在新春的门槛上呢!  相似文献   

4.
采蘑曲     
雨停了,鸟叫了,鲜活活的蘑菇出来了,赫哲姑娘穿花衣,提篮结伴去米蘑。有毒的,篮外扔,喷香的,篮里搁。圆圆的蘑菇能变钱,再不怕把盆尾巴”割。*林中隐,山里没,好似彩燕追浪波。这山采完那山去,山山笑声岭岭歌…… .指“四人帮”的所谓割 “资本主义尾巴”。 (董辰生插图)采蘑曲~~  相似文献   

5.
在大明山周边的武鸣、上林、马山、宾阳四县以及附近的及其周围地区如平果、隆安、天等、大化、都安、忻城等流传有蛇化为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一老妇(是寡妇,人称"乜掘")在外面捡到小蛇,后把蛇养起来,后来为了使它长大,便砍断了蛇的尾巴,人称"特掘"(Daeggud,壮话是秃尾巴的男子),老妇过世时,"特掘"由蛇化为龙回来为老妇守灵、出殡,并把  相似文献   

6.
双桥公社是壮族聚居区。这里有两大特点:一是地少人稠,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达215.7人,人均土地只有1.56亩;二是土地虽少,却有种植香蕉、菠萝、茶叶、柑果等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和传统习惯。人多地少,自然劳力富富有余。但过去由于惧怕“割资本主义尾巴”,宁可三个人能干的活派五个人去做,也不敢大搞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一些有手艺的人只好拿着大队证明到南宁、武鸣等地打短工,没有手艺的便在家  相似文献   

7.
“猜话儿”是东干语中猜谜语的意思。 本文试图确定一下“猜话儿”的结构。“猜话儿”根据题目,思想主旨和结构技巧分为四类,而每一类,又可分为几小类。 诗歌形式的猜话儿。 诗歌形式的猜话儿可分为五类:1)简单的;2)复杂的;3)混合的;4)链式的(链环型的);5)有明确目的的,即针对性的。在简单型中周围环境中的普遍物体借助简单的比较表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诗歌形式的猜话儿是根据所描述和暗示物体外部特点的相似性来构成。如: 天上飞禽一嘴牙,/地下走兽没尾巴。 (蝙蝠) 复杂型的诗歌猜话儿。就其结构而言,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点像传统的民间“三行诗”和“四行诗”。其中的意思是完全完整的。通常在读者面前总会出现绘声绘影的,生动逼真的诗。如:  相似文献   

8.
从达坂山麓到秃尾河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陕北佳县与神木县交界的地方,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急流,老百姓叫它"退河"."为什么叫退河?"我问.答:"太弯曲了,有时候觉得它好象退着流,其实它还是向前的."我立即想到历史,历史不也是这样吗!然而我还是不想信它叫"退河",于是查地图.啊,原来叫"秃尾河";老百姓念快了,便说成"退河".为什么叫"秃尾"呢?从地图上看,这河的尾巴伸进辽  相似文献   

9.
A 据动物学家考证,我们人类原始族谱的根源,是五千万年以前生活在丛林里的狐猴。 昆明圆通山动物园里豢养的是一群节尾狐猴。这是狐猴中最漂亮的一种,体毛灰黄,尾巴上有黑白两色相间的圆环。这群狐猴四十来只,雌雄各半。同其它许多动物一样,并不是所有雄性动物都有机会与雌性交配,留下自己的后代;只有少数受雌性青睐的雄性狐猴,才有资格做父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觉得那只绰号叫碰碰车的雄性狐猴,最有可能讨雌性的喜欢。理由有三:一是这家伙年轻漂亮,皮毛像涂了一层釉,闪闪发亮,用狐猴的标准来衡量,算得上英俊潇洒;二是它身强力壮,动作敏捷,常常眨眼间就将饲养员手里的扫帚夺过来;三是这家伙身上有股霸气,总想“出人头地”,哪只雄狐猴惹它,  相似文献   

10.
盘瓠和辛女     
一年,长江一带阴雨绵绵,连月不晴,洪水泛滥,一片汪洋,庄稼全被淹死,颗粒无收,吃饭成问题,来年的种子也没有着落。皇上急得抓耳挠腮,召集群臣说:“谁能去江南弄来谷种,我把公主辛女许配与他。”群臣低头不讲话,都在心里想:“洪水滔天,这不是叫人去送死吗?”没人敢去,皇上更急。这时一只黄狗跑了进来,跪在他前面,眼鼓鼓地看着他,他觉得奇怪,对黄狗说:“你愿去江南取谷种,就点三下头。”黄狗把头点了三下,就跑出皇宫去了。黄狗游过长江,上岸来到一块晒谷坪,打了一个滚,沾了一身谷子,又游了回来,只剩头顶上、尾巴尖上的谷子没被水冲掉。进皇宫黄…  相似文献   

11.
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驱车,沿着滔滔的巩乃斯河东南,行程200公里,来到天山深处的巩乃斯草原——世界著名的四大草原之一. 世代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人,在这里培育了优良品种“哈萨克大尾巴羊”,以其肉质细嫩、鲜美而驰名中外.现在,这里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管辖,全县21万人口,哈萨克族占9万,是全国哈萨克族聚居人数最多的县.  相似文献   

12.
飞入芦花     
黑色是我所喜爱的一种颜色。我从小就喜欢黑色,就像喜欢下雨和下雪一样。 由于喜欢黑色,我觉得燕子美极了。燕子这种候鸟翅膀很长,尾巴像张开的剪刀,与人的关系很密切。燕子从来不犯它的巢筑在树上或野外,而是筑在人们的屋内或檐下。人对燕子都很友好,认为燕子光顾是一种吉兆,乐于与之相处。这种情形由来已久,有无数的年头了吧。  相似文献   

13.
蒙《民族团结》杂志记者厚意,让我写一篇画家黄永玉老师专访.现在我写的,不能算专访,但从我第一次登门拜谒来说,也是专访. 当时我和另一位待业青年叩门拜师,正是他处在高压之下. 那时,他家四口住的竟是两间转不开身的斗室,没有一丝光线,白天也须开着灯.房室虽颇湫隘,却也生趣蓬勃:墙上挂着壁饰,桌角立着塑像,架上花草葱茏,屋角养着松鼠,梁上悬着鸟笼,一只没有尾巴的喜鹊在人的脚下转游……更令人惊异的是,由室内看,墙上竟然有一扇大窗,  相似文献   

14.
高原散歌     
迎春花乌黑发亮的柔发,往年这方“堵”、那边“郭,,缀朵艳红的迎春花,把自捻毛线当“尾巴”;姑娘背着团团毛线,迎春花在路旁枯姜,一路欢歌走拉萨。失去迷人的笑屠。巧手搓捻的羊毛线,能系住飘飞的彩霞;市场上换回花布,陪姑娘令秋出嫁。农村经济政策,和春天携手来到雪山下;于是姑娘的头上和心上,同时绽开迎春花。观一幅壁画禅掉十年积尘,她复活在展览厅。算年岁古老悠久,看面容焕发青春。手捧淡红鲜果,脚踏乳白祥云。是仙境的摹拟?是人间的写真?迎宾客双臂起舞,望乡亲两眼情深。但不管人间或仙境,满脸是今日的欢欣。体态—力的迸发,舞姿—美…  相似文献   

15.
看过《红旗谱》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个冯老兰,乃封建顽固势力的代表人物,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某年春节,他包了全县的“割头税”。老百姓过年杀猪,每头除去交纳一块七毛钱的“割头税”,外带猪毛、猪鬃、猪尾巴、大肠头儿。此番“承包”若成功,冯老兰油水就可捞得足足的。只是美梦不成,让朱老忠他们反掉了。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岛屿东端的塞拉特村民,为神做了一个表示繁荣兴旺的象征物。它的鬃毛是黄色的火把和稻杆,角为五谷和木薯,躯干和尾巴为椰子、香蕉和竹子,心脏和灵魂是纯洁的巴厘人。村民们沿着台阶,把为人类的保护者的圣像所做的这个祭品抬到巴厘人最神圣的火山阿贡山上的娘娘庙比萨基赫,放在雨篷底下,作为他们对岛上最大、  相似文献   

17.
<正>出土于西藏昌都卡若遗址的朱墨彩绘双体陶罐因其悠久的历史、精美的制作工艺、独特的造型艺术,以及其作为西藏地方文化的早期代表而成为西藏博物馆馆标和镇馆之宝。朱墨彩绘双体陶罐为夹细砂黄陶,口径11.3厘米,底径8.4厘米,高19厘米,侈口呈喇叭状。其腹部为袋形双体,好像两只小兽相向而立。颈部和肩部的一对带孔器钮巧妙形象地表现了动物的耳朵和尾巴。双体的纹饰各不相同,一体以双勾三角折线纹为主,线外饰彩;另一体以双勾菱形纹为主,纹内外施彩;双肩各以剔刺装饰的双带纹作装饰。  相似文献   

18.
蒙古—突厥史诗中的英雄及其骏马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及其骏马同时诞生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将自己的主人拖出地面的再生母题之间的结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被敌人抛入地下之后英雄的骏马用尾巴把主人从地下拖出地面的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先于英雄的诞生而出生的特异诞生母题之间在结构上存在着一种置换关系。两者都是英雄的诞生仪式。  相似文献   

19.
“娶妻忘娘”谣论刘汉杰儿时,母吟"小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之谣,至后,)L又生子,母又向利、吟。此谣。这首童j7t就是以这种家庭传承方式在广大的东北、华北、东南等汉族聚居地传承下来。谣因何作,所喻何者,传承内因、规律如何,有何艺术特点等等,以...  相似文献   

20.
《狗03》     
正《狗03》灵感来自一条脊柱受伤的流浪狗。画面描绘的是它艰难爬阶之状,三个爪子抓住些许光滑的阶梯,瘦弱的脖颈使劲往前探,尾巴直直指向地面,以脊柱为界,左侧拉长的有力的肢体与右边无力的萎缩后腿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试图告诉正在看画的人——并不完美的生命爬着似有似无的阶梯,尽管伴随着艰难、疼痛、失败,却一次又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