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仁鸟力格尔是蒙古民族曲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被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听众从艺人的说唱活动中,不仅可以欣赏其中曲折的故事内容,而且可以感受到丰富的语言魅力、动人的乐曲和歌声.胡仁乌力格尔一问世,便成为蒙古族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现今它是科尔沁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科尔沁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是吸收了各种类型的蒙古族民歌的长处而形成的新民歌形式.本文对二者做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蒙古族科尔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文化是指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区域文化。“科尔沁”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科尔沁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主要取决于科尔沁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科尔沁文化内涵丰富,里面蕴含着“崇尚英雄”、“辅佐社稷”、“追求发展”、“热爱故乡”、“保护生态”、“坚忍不拔”等人文思想。特别是科尔沁文化所折射出的“坚毅、包容、创新、进取“的人文精神,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优良传统应当很好地继承,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地区音乐种类齐全,时代脉络清晰,构成了科尔沁音乐的多元性。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多元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支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专业艺术院校,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艺术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具体的声乐教学中,应该注重地方音乐文化多元性发展,探究适合本土特色的声乐教学模式,从而来更好的传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民族音乐是研究和发展蒙古族民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保留传承比较古老文化遗产的重要特色区之一.科尔沁民族音乐表演形式和种类比较多,尤其调式调性的功能上转调和移调从容自如,很有发展性元素的旋律去让作曲家来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大型音乐创作中适合引用和改变.建国以来在独唱、独奏、合唱、歌剧,电影、交响、现代等等很多种音乐作品里使用过.本文通过选用近代中国音乐创作作品中的最经典作品来分析和介绍、论述科尔沁民歌在当代音乐创作的融入特征.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今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和新疆塔城地区;达斡尔族的佛教信仰,今人论著很少提及.本文认为,历史上达斡尔族在信仰萨满教的同时,之所以还崇信佛教(喇嘛教),主要是受邻族科尔沁蒙古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何谓长调     
我国的蒙古民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闻名于世。蒙古族人民在辽阔的故乡摇篮里,在漫长的历史风月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其中、民歌最令人瞩目。她滥觞久远,纵贯古今,姹紫嫣红,成就卓著,影响显赫,种类奇多,曲调独特。深入研究蒙古族民歌的曲调类型划分,仔细?..  相似文献   

7.
青海蒙古族从迁徙到青海高原以来,相对于蒙古族主体独立生存,于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在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丰富了蒙古族文化的内涵。本论文从青海蒙古族历史文化形成的特点入手,对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的发展特点,从古代蒙古语书面文学、用古代藏文撰写的蒙古族书面文学、古代蒙古族民间文学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青海蒙古族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归纳其独有的特征,从而,论证青海蒙古族文学在蒙古族古代文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崇德、顺治年间科尔沁蒙古编旗时,其所属锡伯族也被编入科尔沁蒙古旗。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政府将科尔沁蒙古旗内的锡伯族全部抽出,编入满洲八旗,分驻齐齐哈尔、伯都讷(今吉林省扶余县)和乌拉(又称乌拉吉林或吉林乌拉,即今吉林市)三城,归黑龙江将军和宁古塔将军管辖。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旗编入满洲八旗是锡伯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它对以后锡伯族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搞清楚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有助于对锡伯族历史的研究,而且对清史和有关地方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根据新发现的满文档案史料,对这一历史事件试作论述,以共同好。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蒙古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创造了许多英雄业绩和灿烂文化. 1987年出版了一部《杜尔伯特蒙古族传统民歌集》(以下简称《民歌集》),收录的民歌虽只限于杜尔伯特一个地区,但已经可以看到英雄的蒙古、瑰丽的民歌了. 《民歌集》中有一首《英雄颂》,概括地歌颂了英雄的蒙古: 北山上呼啸的是白斑猛虎,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出来的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散居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所持有的民族文化特征不再明显,却依旧作为纽带维系着各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随着城市化、现代化带来的文化冲击、民族语言文化的缺失以及民族自身等方面的影响,散居少数民族在民族文化上面临着保护与传承困境。本文从探讨散居蒙古族文化传承困境的具体表现入手,试图寻找散居蒙古族文化传承困境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宏观上透视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协调性特点,证明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和环境,与蒙古族其它文化已构成一个生态文化系统,各系统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达到一种动态平衡,反映出蒙古族传统饮食文化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善的文化系统,同时,也间接证明了人类文化是环境与文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科尔沁蒙古族传统民歌的传承普及的最佳途径是把这优秀的传统艺术引入到民族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与研究之中,并使之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按照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常规教学方法和步骤,对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演唱艺术教学实践,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演唱人才,再通过他们的传唱使这珍贵的艺术世广泛深入的演唱代相传。  相似文献   

13.
人们以习惯成自然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等,这种特有俗情起着联系人们之间的思想、思维、价值观、道德观等诸多文化意境。本文就青海蒙古族的俗倩文化作一探讨。一、生活领域的熟语与风情在青海蒙古族中有许多谚语民歌是反映当地人们的对生产、生活、作人的道德准则,带有哲理性、深刻性、实践性,民族性、讽劝性和训诫性的谚语和格言,这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为维护社会风尚的良性发展,为推动人类道德水推向高尚、美好方面发展中,认识到了好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品格会给社会带来很多益处。…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尔沁部的历史,史书上没有系统、完整的记载。在清代史家的著作中,虽有些片断记载,但其范围只限于清代之历史,关于其形成和演变过程则很少论述。由于史料缺乏,过去国内外学者对科尔沁部的历史研究甚少。 近几年米,随着蒙古史研究工作的深入,对蒙古各部的研究亦有进展,发表了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裕固族历史久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拥有两种本民族语言,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另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裕固族民歌的产生、发展与裕固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其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因此在今天新的生态观、民族观的指引下,重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文化生态为视角,以裕固族民歌的生存价值为对象,参考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裕固族民歌的产生根源、生存价值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裕固族历史久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拥有两种本民族语言,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另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裕固族民歌的产生、发展与裕固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其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因此在今天新的生态观、民族观的指引下,重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文化生态为视角,以裕固族民歌的生存价值为对象,参考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裕固族民歌的产生根源、生存价值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积极引导蒙古族传统宗教文化发展方向,对于丰富蒙古族宗教信徒的精神需求,促进内蒙古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护内蒙古地区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长调民歌随着蒙古人的游牧生活而产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陪伴着这个伟大游牧民族的生活.千百年来,草原上的人们用长调歌唱生活,赞美自然,抒发胸怀,祈祝未来.这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征的音乐形式,经过广大的蒙古族民众和卓越的歌手一代又一代传唱至今.它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那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构成深邃的意境,无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从1213年起实际控制天津地区达154年之久。这就使天津城市文化在早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蒙古族的极大影响,并融汇了众多蒙古族文化的成分。本文以蒙古族与天津城市发展的历史关系为切入点,从漕运、储粮、屯田、商业、民俗等方面来阐述天津城市文化中的蒙古族因素,揭示蒙古族文化对天津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