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仓颉是历史上传说人物,关于他造字之说,史书中均有记载。从现存的遗迹遗物到考古资料证实,古史传说并非荒涎虚构,而是有着真实的史影的。  相似文献   

2.
孟子评价古代四个圣人时,赞誉孔子为“圣之时”。本文从简要介绍前三圣形象入手,解读了“圣之时”的意思,“圣之时”在孔子身上具体的体现,最后指出“圣之时”体现了的孔子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射礼”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古代文史典籍对射礼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考察,得出结论:“射”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后实用价值逐渐为审美价值所取代,并演化为一种礼乐传统。自孔子之后,“射”转为内在的道德实践。“射礼”是一种融合了生产活动、审美意味和儒家传统思想的奇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衍圣公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专门封授孔子后裔的爵位,该爵位最初只是虚爵,但在金朝建立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发展国家文化,大力提倡"尊孔崇儒",不仅将宋朝的衍圣公封授制度引入国内,而且还将曲阜县令作为衍圣公的世袭官职,从而使孔子后裔的职务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也为后世政权继续提升衍圣公的身份和地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姜长宝 《南都学坛》2007,27(6):108-109
品牌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巨大且持久的推动力量。南阳"四圣"品牌文化是南阳独有的、特色最突出的龙头品牌文化,它对于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主要表现在:"四圣"品牌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形象力、可持续发展力。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品牌文化优势,对推动南阳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西周建于奴隶制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西周的婚姻法制是奴隶社会婚姻法制的典型代表和最高表现形式,其对西周以后的三千年历史始终具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封建社会的婚姻法制是西周婚姻法制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齐鲁十二圣"则是齐鲁文化的代表。"齐鲁十二圣"文化元素的翻译要符合"中国文化中心观翻译策略"和"和谐翻译策略",这对于推广齐鲁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宁化县夏坊村每年正月十三举行的"七圣祖师巡游",是闽西客家颇具特色的游傩活动之一。"七圣祖师"的身份,通常被认为是《封神演义》中的"梅山七怪",但无论民间抑或学界,均无确实的佐证。经由田野调查与文献参资,本文主张夏坊村"七圣庙"系灌口二郎神庙,原本祭祀赵昱与"眉山七圣",并存续有古老的祆教"七圣刀"幻术技法,是当代中国文化中非常罕见的祆教仪式活化石。  相似文献   

9.
“内圣外王”思想并非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特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同样具有这种思想。老子的外王思想暂且不论,本文讨论老子的“内圣”思想。老子的“内圣”思想,首先是一种道德修养之学。这种道德修养之学以重生为基础,以敛欲为核心,而这两者又分别以尊“道”、贵“德”为归宿。  相似文献   

10.
对荀子多言而类的阐释应该在荀子理想人格以及人格等阶差别的意义域中展开。荀子多言而类的观点既是对理想人格语言特质的抽象概括,在特定的荀学语境中又转化为具体的、极富实践性的礼言规范,并可以与其他礼学典籍中的语言观相互参照。多言而类既是政治意义上的治国理念,又是修身意义上的道德规范。其对言行之间的一致性、言语所遵守的礼仪规范、言语的务实态度所做的规定不仅仅是对圣人个体语言的修养要求,言语的修养次第实际暗喻了各个人格位阶不同的政治地位,以及与其政治地位相对应的政治职能。  相似文献   

11.
不管是修身,还是治国,"道"对人的影响都很大。《原道训》对"道"在这两种领域的作用都进行了阐述,把修身的"得道"称为"乐",就是指让人自身的各部分都处在适宜的位置;把治国的"得道"称为"圣",就是指让社会的各部分都处在适宜的位置。"乐"与"圣"并没有本质差别,都是以"道"为基础的"全其身"。  相似文献   

12.
“五体投地”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体投地"最初是古印度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后为佛教沿用。我国的最早记载出现在东汉康孟祥《中本起经》卷下,它的致敬对象一般是佛教修行者,也可以是外道修行者、王者和佛教修行地。历史上它还有"顶礼"、"五轮投地"、"五轮着地"等众多形式。"五体投地"因其音节对称、声韵和谐、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而取代了其他形式,发展到现代,意义范围扩大,多含讽刺或诙谐意味。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也罢"有两种用法,一是单用,表示容忍或只得如此,有"也就算了""也行"的意思;一是两个或多个隔开配对使用,表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如此。考察"也罢"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情况,并讨论"也罢"虚化的过程与动因、"也罢"与"也好"的关系、"也罢"的语法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汉代"鲁"、"齐"、"韩"、"毛"四家诗中"齐诗"衰亡最早,但现存的文献中却依然保存着许多关于"齐诗"的资料,齐诗传授的脉络也因此可大致考出:齐诗酝酿于先秦,成于辕固生,发展、转折于夏侯始昌、后苍,鼎盛于西汉元、成之际的翼、匡、师、伏诸家,衰亡于东汉.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仁”、“智”、“圣”三者各自在《论语》中的特定的涵义和作用,得出在《论语》中“知”、“智”、“仁”、“圣”是有关联的,并且是有逻辑的展开的。“智”不仅是“知”的完成和实现,还是对“所知”的灵活运用,是处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然而,这种能力和智慧的运用,是为了塑造道德人格,发明道德主体。道德主体的挺立的过程,也是在运用智慧,化育万民的过程。这“一进一出”的过程就是“圣”,其是“践行”与“践形”的统一。而道德主体的挺立就是“仁”,其只有“践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时光倒回到2007年5月20日。对于郭伟、徐欣这对新人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今天,他们的爱要在众人的见证下,走到圆满。更为特殊的是,他们要举行的是一场奥运婚礼。  相似文献   

18.
珠江文化的哲圣--惠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禅宗派六祖惠能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其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球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惠能是珠江文化的哲圣。  相似文献   

19.
赵伟 《东方论坛》2013,(3):62-69
黄溍是元代中后期重要的理学家和文学家,他的理学传承可上溯到朱熹,又下传至明初重要的文人宋濂。黄溍承继了宋代理学说三代的传统,在理学思想方面极力羽翼圣道。在文学思想上,黄溍坚持文乃道之所发,文章的功用是用来载道的。黄溍把文章作为明道和"羽翼乎圣学"的工具,认为文章的写作,必须本于"道",根于理,羽翼古圣贤之论。  相似文献   

20.
阳戏"三圣"指川主、土主、药王,他们是阳戏类型的标志。清吉镇宅、降福还愿是阳戏"三圣"信仰的宗旨。"三圣"由世间"人"向天上"神"的演化过程,浸润神秘性,并呈多样化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阅读和田野调查结合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