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唯物主义 ,也应当把其放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去考察 ,使实践范畴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实践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本质上应具有一致性 ,其意在于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 ;马克思恩格斯在 1 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实践的唯物主义 ,目的在于寻求一种能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唯物主义 ,这种唯物主义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缺点和不足.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是:萌芽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理论;真正确立阶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系统提出的"实践"观;而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则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论述的实践的主要形式是"物质生产".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这一哲学是在克服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缺陷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同时也成为引导人类去建立一种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的行动哲学。"实事求是"既有十分深厚的中国传统哲学基础,又能够体现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具有以"实践"为本位的思维特点,中国哲学的起点是实践性的"事",即使讲到"物"也是纳入主体性实践对象的"事物"。从本体论而言,"事"往往呈现更本源的意义;从认识论而言,真理检验的标准也依据"实事"。毛泽东诠释的"实事求是",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化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表述。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时的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个"相结合",在"实事求是"中得到最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实践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哲学体系 ,对实践有不同的理解。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 ,实践是个辅助性概念 ,它被理解为单纯的物质活动、改造世界的手段和纯粹理性的对象 ;在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 ,实践是奠基性概念 ,它被规定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要建立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就必须重新理解实践。  相似文献   

6.
:“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忽视客观规律、夸大实践主体能动性的哲学观点 ,它把“实践观”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把“实践”范畴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因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诸多原则分歧。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阐述“实践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实践”范畴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在实践中的有害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邓小平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联系起来,并提出“解放思想”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包含着深刻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了这一新世纪的根本要求。基于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考,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拓展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8.
金铭铭 《理论界》2005,1(6):65-66
传统的教科书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其中不乏其合理成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称谓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暴露出其理论上的缺陷。本文主要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内容极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重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并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马克思随便一提,不能由“实践的唯物主义者”推出“实践唯物主义”的一般概念,笔者却认为,现实的共产主义是对唯物主义进行改造和提升的实践过程,用实践做武器,实现人类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这个过程它既是唯物主义的实践过程,也是共产主义的现实的运动过程,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1.
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物质实践基础之上的。这种实践的观点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旧哲学的分水岭,又是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中 ,首先通过否定青年黑格尔派 ,揭露其仍然是思辨哲学的实质 ,确立了批判的任务 ;接着又肯定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场 ,架起了批判的桥梁 ;而正是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开始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建设性批判 ,实现了从黑格尔的实践唯心主义向作为新哲学观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过渡 ,并为后来建立完备的实践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当代发展趋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克思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是在马克思批判传统唯物主义和批判地解读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 ,其特征是实践性、历史性和人文性 ;当代哲学对实践唯物主义提出了挑战 ,应当从生存论的本体论的立场出发 ,批判地借鉴康德的实践理性学说 ,促进实践唯物主义问题域的当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实践·人本主义·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实践的两个实体性要素,两个尺度,两个关系及其结果的双重扬弃的分析,提示了实践活动具有两个出发点:其一是从实际出发,其二是从人出发。前者即唯物主义原则,后者则为人本主义原则,且人本主义原则具有目的意义。人本主义与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以人为本”的理论根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实践唯物主义是我国哲学界针对教科书体系的缺陷提出并在克服教科书体系缺陷的过程中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成就:(1)其研究打破了教科书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注重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范畴为主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新阐释于我国哲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意义;(3)引发了从文本角度“回到马克思”的研究热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综合、深入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体系研究转向问题研究;(4)把实践范畴从认识论中解放了出来,从而推动了学术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人学的发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陈胤 《理论界》2009,(10):83-84
20多年来中国哲学界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为重新界定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理论形态以及实践功能,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角度.实践唯物主义是哲学界针对旧有的教科书体系的缺陷而提出、形成和发展的,它打破了旧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哲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引发出了一股研究热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价值,促进了学术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人学的发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性化理论的个性化理论,可以称为"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足.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理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系统提出"实践"观,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系统论述了实践的主要形式--"物质生产",实际上应该被看成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对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时代,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强大动力,成为反映当今时代精神的主题。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因此,在哲学上研究创新问题,提出"创新实践"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创新,就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保持持久生命力,使其成为体现当今时代精神精华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语言哲学是时代哲学的主题,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是语言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察国外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的起源、历史发展、时代动向以及对国内实践唯物主义语言现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国外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凸显不同的语言观;国内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仍局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语言论述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  相似文献   

20.
实践唯物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海 《东岳论丛》2001,22(6):85-88
实践唯物主义是在反叛传统哲学体系的前提下形成的 ,它构成当代中国哲学舞台上的一个亮点。但是 ,由于本体论方面理解的混乱 ,哲学基本问题的反矛盾思维 ,以及对实践概念的泛化性理解 ,诸种失弊使实践唯物主义的发展陷入尴尬。其摆脱困境的出路及其前途在于 ,实践唯物主义要重新设置自身的位置 ,形成与其它哲学形态的并列意识 ,突出唯物主义的实践理性 ,打通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文本。如此 ,实践唯物主义才有持续存在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