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铭铭 《理论界》2005,1(6):65-66
传统的教科书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其中不乏其合理成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称谓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日渐暴露出其理论上的缺陷。本文主要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内容极其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重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质内容。并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时,有的论者把它归结为实践唯物主义而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它的“偏离”或“附加”,有的把它归结为辩证唯物主义而“根本否定”实践唯物主义,有的断言两者不能同构。这些不同的说法的共同点是:对实践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义作二律背反式的理解。笔者认为,就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行程而言,两者是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同阶段;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结构而言,实践唯物主义是从主体维度(或主体论维度)对世界的理  相似文献   

3.
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不仅涉及如何理解“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以及如何理解“主体性”这样一些问题,而且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本质、内容这样一些更为,“泛而深入的问题,涉及在当代如何坚持并发展马克思哲学的本质精神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马克思的思路上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起由、本质及理论指向作一考察。本文认为,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理解,不能脱离马克思的整个理论主题,或者说,只有从马克思的理论主题上才有可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有必要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象、本质、功能及其在哲学史上产生的变革作出系统考察,以建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体系。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要揭示人类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哲学思维的形式从总体上、动态中把握和再现人类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拒斥形而上学”,它从“物的原则”升华为“实践原则”,並高层次地回归到“主体原则”,它要求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理解和把握整个对象世界。这是一种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哲学追寻的本体,立足于人类本身的活动並关注人类自身发展的动态的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是实践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同时执行着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职能,从不同的方面共同解决人们历史活动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从根本上说,是人类发展与唯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实践唯物主义”是一种忽视客观规律、夸大实践主体能动性的哲学观点 ,它把“实践观”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把“实践”范畴误认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因而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诸多原则分歧。本文对此提出质疑 ,阐述“实践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 ,“实践”范畴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 ,说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在实践中的有害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名称有三种提法: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二是实践唯物主义,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它们在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三种解读.王玉樑和刘福森分别从辩证唯物主义一头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头批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坚持者,本文为实践唯物主义再次正名,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出发评论了辩证唯物主义理解的缺陷,探讨了以历史唯物主义取代实践唯物主义的无理,并分析了王、刘两人在批评实践唯物主义时各自论据的逻辑矛盾.强调指出: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实践论前后相续、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当代阐释。作者不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局限在文本的考证之中,而是使它同社会实践、特别是中国现当代实践进行对比和验证,从而引出必要的结论。作者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以科学实践论为理论硬核的唯物主义,它在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三个层次上由抽象到具体地展开,形成了逻辑一贯的论释体系。作者考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论证了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哲学,不是非实践论的“物质一元论”或非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论”哲学,而是贯穿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的哲学;毛泽东、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由此成功地制订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这是对“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3):36-41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热潮,不仅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探索。然而,时至今日,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却逐步走向沉寂。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应该放弃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而是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向前发展。实践唯物主义研究存在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三个急待突破的瓶颈:在核心观点和核心理论上远未形成共识;对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关系、恩格斯等哲学著作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对话不够。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邓小平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联系起来,并提出“解放思想”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包含着深刻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了这一新世纪的根本要求。基于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考,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拓展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0.
1989年,江苏省哲学学会、江苏省马哲史研究会、南京市哲学学会、南京大学哲学系等14个单位联合召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系列研讨会,南京地区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构问题特别是“实践唯物主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将有关学者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肖焜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教授):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形态,要真正弄清楚实践唯物主义的科学含义,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讨论是不够的,而首先要从整个思想史的高度来认识。这里特别需要从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线索来进行透视。唯物主义哲学大体经历了机械唯物主义、人本学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三个阶段。如果说机械唯物主义强调了客体方面,那末人本学唯物主义则强调了主体方面,它们都不是科学的唯物主义。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  相似文献   

11.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概念或核心概念,当前有关实践的唯物主义讨论中存在的歧义,均与对实践概念的掌握相关,本文侧重于对马克思实践本质观的释义入手,顺此阐释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本义。一、马克思主义对实践本质的创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指出:“从前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应译为“主体”──引赌注)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学术探讨又进展了一大步。随着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了。综观这一阶段的讨论可见,对实践唯物主义的“超越性”问题的理解,成了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枢纽点之一。争论各方对实践唯物主义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哲学这一点并无异议,但对这种超越的实质却莫衷  相似文献   

13.
阿尔都塞晚期提出了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哲学,并把这种哲学视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发展,这是他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文通过对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哲学及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的细致分析,力图剖明这种哲学的思想本质.进而,笔者指出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局限性,并认为阿尔都塞晚年的哲学思想已经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实践的唯物主义与价值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践的唯物主义与价值问题李德顺在中国当代哲学研究中,价值理论的兴起和确立,是同“实践唯物主义”的探讨和应用分不开的。二者之间表现出深刻的内在联系。理解这种联系,对干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以及稍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等著作中所阐发的实践观及“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表述,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使“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讨论成了近几年的“理论热点”。这场讨论本身对于推动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无疑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尽管如此,但我还是认为,就目前的讨论所达到的层次来看,由于人们普遍地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本质作了某种并不确切的理解,因而使得人们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表述的理解显得过于偏狭。本文打算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观的本质的分析,揭示“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共性化理论的个性化理论,可以称为"实践唯物主义".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它克服了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不足.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阐述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劳动"理论,是实践唯物主义的萌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系统提出"实践"观,标志着实践唯物主义的真正确立;<德意志意识形态>则系统论述了实践的主要形式--"物质生产",实际上应该被看成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正确认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逻辑路径,对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解读中国梦战略,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方法论问题。对中国梦战略的解读,应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思考相关哲学问题的理路,即以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倡导的实践思维方式去解读,以主体的实践作为理解中国梦战略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从而才能够阐释出中国梦战略的“基本内涵、出场意义和实现途径”等所富有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并呈现出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意蕴,由之所开拓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中国梦战略问题)研究的新路径,它把“中国梦战略”理解为一个受具体实践规定而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把实现“中国梦战略”理解为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地协调处理一系列重要矛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立足于批判的、革命的实践活动,从总体上反映了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特征的唯物主义哲学,是对唯心主义和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实现了超越的崭新的哲学,即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纲领。恩格斯把这个提纲看作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我们认为,所谓新世界观,实际上也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在这个提纲中,马克思明确地把“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同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对立起来,突出强调了“革命的”、  相似文献   

19.
自80年代后期开展实践唯物主义和主体性问题的讨论以来、我国哲学界出现了“高扬人的主体性的实践唯物主义学派”,或称之为“唯实践唯物主义学派”。这一学派片面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把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用“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用“实践唯物主义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观这二对范畴,可以从实践这一基本范畴中引伸出来”;“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实践的存在”……等①。这些主张和观点,笔者是不敢苟同的。在我们看…  相似文献   

20.
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认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将成为21世纪哲学的中心视界。其根据主要是:一、交往实践观成为当代哲学主导范式,是全球化趋势的内在逻辑;二、随着世界哲学主导性思维方式由“主体—客体”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三极关系结构的转换,唯有交往实践观才能科学解答主体际难题;三、交往实践观融会中国传统哲学、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