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发得异常地早,这透露出一个信息:将这顶桂冠授予南非作家库切(JM Coetzee)属于份内之事,无可争议。其实库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在10年前已有传闻,他本人现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执教,闻知这一喜讯后极其平静,仅通过芝加哥大学发表了一个短小的声明,“此奖对我完全是个意外,我尚未意识到颁奖之日已经临近。”南非作家在短短10来年中两度获奖,  相似文献   

2.
现代的西方文论、文评,好像把维克多·雨果给遗忘了.无论新批评的“细读”还是解构主义的“误读”,无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还是拉康的“镜像”阐释,无论符号学或结构主义,而或是从乔治·奥威尔到卡尔维诺到库切到哈罗德·布鲁姆的名家品评和经典梳理,均绝少涉及雨果,这也是个奇怪的事.  相似文献   

3.
正如瑞典皇家学院在宣布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时所说,J.M.库切(J.M.Coetzee)是一位一丝不苟的怀疑者,在抨击残酷的种族主义和西方文明的虚伪道德时毫不留情。J.M.库切从他的第一部小说《幽暗之乡》起,就开始了他用文学对南非的社会和政治进行批判的旅程。从《乡村中央》、《等待野蛮人》到《迈克尔·K的生平和时代》、《敌手》和《耻》,  相似文献   

4.
库切是南非著名的作家,凭借《耻》荣获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耻》是一部描写南非后种族隔离的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对白人父女在南非的生活与遭遇及遇到的耻辱。通过描写父亲对生活对历史的两次逃离,在发现无处可逃时,最终选择同女儿一起面对历史,面对生活。本文从生态女性角度试图寻找人类的最终归宿,相信只要与自然联手,相信大自然母亲,相信爱能化解一切,希望在自然中找到人类的归宿与宁静。  相似文献   

5.
康健 《老人世界》2013,(7):52-52
缅甸人的名字实际上是有名无姓的,通常在名前加一个冠词相称,以示男女、长幼、尊卑的不同。青少年男子的名字前在称呼时加冠词“貌”,意思是“年轻人、弟弟”;对平辈或青年男性加“郭”,意为“大哥、兄弟”;年长者、长级或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要称“吴”,意思是“叔叔、伯伯”,“吴”是对男人最尊敬的称呼。“吴”“郭”都很受欢迎。  相似文献   

6.
君隆 《当代老年》2008,(12):56-56
在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老河口市委老干部局采取四种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老干部的满意度。一是“见面”交流,二是“上户”调查,三是“对点”答疑,四“亲情”服务。  相似文献   

7.
“虚”、“静”是老子哲学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都是老子以“无”之最高境界观照实有的政治和人生领域,是对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有”之道的境界表达。老子认为,达到“无”之境界合一的“虚静”境界,才能觉悟到应对现实社会政治和人生领域的“虚静”的行为方法和原则,老子的“虚静”观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现代的人们也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的哲学旨趣,是对“真善美”的根据、标准和尺度的寻求,也是对“真善美”哲学视阂的追求和发展;反过来,“真善美”对以人为本的诠释和解析,更加清晰透视了以人为本的哲学蕴涵。  相似文献   

9.
《金色年华》2009,(6):52-52
“比”对“北”说:夫妻一场,何必闹离婚呢! “巾”对“币”说:儿啊。你戴上博士帽,也就身价百倍了。 “尺”对“尽”说:姐姐,结果出来了。你怀的是双胞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好人     
李敖 《中外书摘》2008,(7):70-71
小孩子看电视,他对形形色色的剧中人,弄不太清,因此他采用一种检定的标准——“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种“二分法”,对他很方便,对被他追得烦得要命的大人也很方便。大人只要说“是好人”、“是坏人”,小孩就心满意足了,大人也觉得省事。  相似文献   

11.
胡雨桐 《职业》2016,(21):119-121
古往今来,“孝道”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是我国传统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成大事业者必备的道德素养。在高职学生中推行“孝道”文化,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都有深远意义。本文围绕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和对大学生“孝道”素质的培养而展开,将“孝道”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而论述对大学生开展“孝道”文化培养的意义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在非洲扩展自己的经济影响和成千上万中国人在非洲做生意当劳工,中国“龙”和非洲“鸵鸟”如何和谐共舞,这在中国公共政治讨论中越来越引人关注。这个讨论很大程度上是补课,因为自1840年以来一直到20世纪末,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主要是西方,说起“出国”和“留学”总是指到发达国家去,“对外开放”指的更是对西方开放。毛泽东时代中国对第三世界一直是“开放”的,但那时到非洲去,从官方到老百姓一般都称为“援外”而不是“出国”。  相似文献   

13.
笑汀 《老年人》2009,(12):40-40
《镜花缘》里的才女小青在与众姐妹聊天时,谈到人对世事的态度,她认为,能“忍”只是初级境界,能“忘”才是最高境界。因为“忍”毕竟是对人的心性的一份折磨,“忘”才是真正的解脱。  相似文献   

14.
沈善增 《中外书摘》2007,(11):73-73
说审美地生括,第一层意思,就是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观照功夫。 美在发现。西方美学认为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感”,是美学的根本问题,因此,对“美”与“美感”有各种各样的定义。近年来,随着我对东方哲学的理解的加深,我发现西方美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是错的。  相似文献   

15.
李青 《职业时空》2008,4(6):9-10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哲学范畴。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两者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是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而荣辱观则是对这种“荣”、“辱”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它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老年世界》2006,(22):27-27
二连浩特离锡林浩特380公里,市区面积仅12平方公里,故有袖珍边城之称。“二连浩特”是蒙古语的汉译,“二连”原音“额仁”,“额仁”是牧人对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种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楼”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的概念在我这里一向是两开的,即“知识”与“分子”。前者,是一个职业,知识分子用它来吃饭;后者,是一种志业,通过它知识分子显示自己作为个体的社会担当。因此,知识分子是一个“职志混合”的称谓形态。当然,对知识分子的这种理解是非常“邵建化”的,它不是什么定义,也无心定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语义网络分析方式,对微博平台“恐婚”情绪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从议题指向看,“恐婚”情绪在宏观政策层面,表现为对婚姻相关法律法规的隐忧与误读;在中观社会层面,表现为对现存职场压力和婚姻成本的焦虑、对未来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担忧;在微观个人层面,是对既往经历的投射和逃避,由过高期待演变而成的失落情绪,以及对两性平等关系的期待。从话语实践和现实根源看,“恐婚”情绪是青年人对“低度弥散”性别不平等现状的“隐秘质询”,以及在传统婚姻脚本与自主意识之间的“摇摆诉求”。虚拟空间的“恐婚”情绪与现实之间存在鸿沟,也存在形成“潜在共识”的可能,有赖于政策完善、公共协商,以及青年个体对现实婚姻关系的能动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欧吉桑”一词是日语中的“男性上司”。一个男人到了被称为“欧吉桑”时,手底下有一、两个女性助理,也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在这些女性助理的眼中,“欧吉桑”们是否是合格的上司呢?日本女性职员喜欢的上司,是具有“能受到尊敬的人”、“有果断力的人”、“对工作有信心的人”等三项名列前矛。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中外古今的学者对“史”一字的解释颇多,形成了诸多流派。“史”字从手持,这基本无异议,其中讨论的关键往往集中于“史”一字“中”的解释。作者在对现今流行的几个主要观点流派就行简要评述,并综合各主流观点。提出作者的观点:“史”字应为“口”与“|”的结合,“口”意为君王的言行,“|”为“刀笔”之意,是手执笔记录君王言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