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情,作为人类一种高尚、珍贵的感情,是“自从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恩格斯语)。用诗歌来表达爱情,几乎和爱情本身一样古老。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十五《国风》,那些以恋爱、婚姻、家庭为主题的民歌,就是我国古代人民用诗歌表达爱情的典范.它热烈、纯朴、大胆而真率地描写恋爱过程中我们民族特有的心理状态和以爱为中心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关系,委婉而执著地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生命和灵魂的交融。从爱情婚姻这一特殊视角考察鲁迅、郭沫若的生命历程,我们发现,在经历包办婚姻的痛苦,反叛封建婚姻,进而获得以爱情为基础的现代婚姻时,鲁迅、郭沫若表现出很大的个性差异。家庭文化背景、早年生活经历和童年对异性的生命体验是影响他们这种个性差异的重要因素。鲁迅、郭沫若婚恋生活中的痛苦和欢乐、苦闷与追求,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感情与性格,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3.
爱情、婚姻、家庭与社会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爱情是婚姻的前提,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们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十分重视爱情、婚姻、家庭道德的建设,把它作为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爱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题目,也是人生中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异性间的一种深刻的个人感情,是一对男女之间的互相吸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高尚的感情。寻觅理想的伴侣、获得真挚的感情、缔结美满的婚姻、建立幸福的家庭、享受合家欢乐的天伦之乐,这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共同心愿和执着追求。当代大学生正当青春洋溢、精力充沛之时,情感丰富之期,生机蓬勃之  相似文献   

5.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详细考察了婚姻家庭的历史嬗变。婚姻家庭从人类原始群中起源,从群婚到个体婚,经历了血缘群婚家庭、普那路亚族外群婚家庭、对偶婚家庭、父权家庭、一夫一妻专偶婚家庭的历史嬗变,婚姻家庭依次建立在排除血缘关系、缩减婚姻范围、财产私有制、夫妻双方爱情基础上,消除私有制,男女双方真挚的爱情才能真正成为婚姻家庭的基础。婚姻家庭的历史嬗变及其内蕴的精神,为我国倡导以爱情为基础的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价值取向,解决婚姻家庭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侗族传统的恋爱习俗与具有丰富的原生文化内涵的婚姻礼俗,构成一部古代婚姻和人类家庭发展史的“活化石”。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在侗族各式各样的恋爱习俗中,蕴藏着比婚姻礼俗中的文化内涵更为古老的东西。现略抒管见,拟就教于学术界的专家和同仁。  相似文献   

7.
爱情和婚姻问题是劳伦斯小说探讨的一大主题,他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感情对人的个性、人际关系、人的完整性等的影响。从他的爱情三部曲《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其他小说如《白孔雀》《菊花香》及他的散文、书信不难看出,他反对纯精神和纯肉体的结合,更反对一方对另一方的精神控制,理想的爱情和婚姻模式应该是双方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他非常注重性爱的力量,性的满足可使一个人完整,抵御工业化对人性的掠夺,使婚姻和宇宙正常运行。小说中几乎所有主人公的苦恼均来自他们自身灵与肉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元代婚恋剧是元杂剧创作的一种。元代婚恋剧在主题倾向上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即出现了推崇爱情,把爱情作为婚姻爱情基础的倾向,简单地说,就是尚情倾向。这种推崇爱情,把爱情作为婚姻爱情基础的倾向同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并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大团圆结局有深刻影响,直接启迪了明代汤显祖“情至”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9.
人类发展至今,婚姻家庭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形态,都同一定的社会制度相适应。家庭模式又取决于婚姻形态。婚姻形态则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改变的。在这里经济发展起主导的作用(当然不是唯一的作用)。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是迄今人类发展所经历的几种家庭模式。前三种家庭模式,属母权制的发展阶段,出现并存在于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漫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0.
论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对爱情婚姻问题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获得矛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对1975—1984年间中国北方某地广阔社会生活作了史诗性的描绘,其中众多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是构成作品内容的一个很重要的侧面。作者赋予他们在恋爱与婚姻两个阶段的审美形态,既有明显的区别,又协调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此做一些探究,对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审美原则是不无意义的。下面就从人物在恋爱、婚姻两个生活阶段审美形态的区别谈起。  相似文献   

11.
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诗篇在《诗经》中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广泛,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恋爱关系和婚姻生活中喜忧得失、离合变化等各种各样的心理和境遇,为我们提供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这一段时期人们的婚恋观念及某些风俗习惯,呈现出一幅幅或优美真切、或淳朴古拙、或哀...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本质、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规律,其中对男女双方在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阐述尤为精辟,其中对男女双方地位的改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对于我们今天的婚姻爱情观,追求婚姻中的男女平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设立婚姻法,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秋夜》的主旨,历来争议很大,如把它当作爱情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鲁迅和朱安的婚姻是没有感情的,和许广平开始恋爱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爱情之火被点燃,想爱,一方面又顾虑重重,怕爱,怕没有好结果.《秋夜》就是这种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4.
以江西安义农村为例,探讨打工潮流中,农村婚恋家庭领域新现象——“闪婚”的成因,找寻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家庭归宿。研究发现,将婚姻形式的偏好纳入流动的时代背景,从家庭代际关系的互动模式切入,“闪婚”成为安义农村地区婚姻形式主流具有结构性原因。年轻人在打工时代遭遇了本地恋爱不现实、跨省爱情风险高等婚姻困境,父辈对年轻人的婚姻支配权及对他们婚姻稳定的强烈期待,共同促使“闪婚”成为当地婚姻“潮流”。“闪婚”是代际双方顺应农村社会的流动性,做出的无奈之选,务实之选。  相似文献   

15.
崔莺莺、杜丽娘、王娇娘均为中国古典戏剧中悖逆传统礼教、执着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三者在身份地位、容貌教养、恋爱对象、爱情受阻上有其相似性,但在感情萌生、示爱方式、情感阻力、爱情实现上又存在诸多差异之处,她们的爱情观念与爱情心理也由元代的郎才女貌发展为晚明的反理倡欲再发展为明末的知己之爱,其衍变体现了进步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创造了婚姻。恋爱是一种神话,婚姻是一种谎话,别人的恋爱和婚姻只是一种闲话。没结婚的女人。只能算的上半个女人,当你跟她结婚后,你就完全失去她了。世界上折扣率最高的东西是爱情,淘汰率最底的游戏是婚姻。男人在母亲手中长大,在老婆手中毁灭,孩子又在自己老婆手中成长,然后也在他太太的手中毁灭,这就是循环不止的生命定律。婚姻如同上吊,别以为绳索一拉,双脚蹬空,就很快结束。事实上你还得经历一段挣扎,窒息,才能到达平静的阶段。男人和女人之间之所以不好,是因为男人要的是女人,而女人要的是仆人。叫一…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五经”之一,对中国文化与文学影响深远。《诗经》也是滋生汉语成语的巨大宝库之一,表现恋爱、婚姻意义成语数量不少。通过对这些婚恋成语的整理考察,不仅可见中国早期恋爱自由、忠贞不渝、适龄婚嫁的感情观,以及男尊女卑观念的初显,而且还可见到媒聘、礼祝美好的婚俗和完整隆重的婚姻礼仪在我国由来以久,并对后世中华礼乐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单介绍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自身的一些情况、写作手法及其在文坛上的地位,再加之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婚姻家事的描写,展现简·奥斯丁的婚姻观--爱情、伦理和道德兼顾;要明确婚姻的优劣标准;对待关系到终身幸福的婚姻,一定要严肃而谨慎,切不可当作儿戏,也不能为表面上的光鲜美丽所迷惑;恋爱、婚姻都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唐代爱情婚姻小说的道德理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关系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爱情婚姻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在爱情婚姻关系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定的道德的因素。道德影响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文学作品影响社会的道德风尚。因此说,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研究小说,尤其是爱情婚姻小说,应该是文学批评的不容忽视的、万古常新的课题之一。唐代描写爱情婚姻的小说,数量甚多,成就很高,其中不少名篇,堪称唐代小说的精品。小说家们以其生花妙笔,在描写一个个悲欢离合的爱情婚姻故事中,无不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出某种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显示出它们的社会价值,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广的影响。恩格斯曾经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以感情为基础的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出于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需要,千方百计地把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引导、限制在本阶级所需要的社会秩序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一书中四对婚姻的分析,论述了英国女作家吉英·奥斯汀的恋爱婚姻观。她赞美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反对没有爱情的结合。这对否定封建贵族门当户对的婚姻观有一定的意义,但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奥斯汀仍强调了财产在婚姻中的地位,这是她的阶级与思想的局限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