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拓荒同志的《林则徐与王鼎的知交》一文(载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福建论坛》,以下简称《知交》),是深入研究林则徐的一篇佳作.但文中关于“林则徐因病奏请开缺调治,清廷赏假三月.在此期间,林则徐抱病来到王鼎的故乡一一陕西蒲城,缅怀恩相王鼎”的提法,笔者不敢苟同,略陈刍荛之见,祈请赐教.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陕西巡抚邓廷桢,病卒于西安任所.三月三十日,清廷命署理陕甘总督林则徐继任,仍暂留甘肃,会同陕甘总督布彦泰办理青海“番务”,俟办竣后赴任②.六月二十四日,林则徐离开兰州,赴陕西巡抚新任,七月初九  相似文献   

2.
一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赴粤禁鸦片,抵穗后注重调查研究,曾集粤秀、越华、羊城三书院肄业生数百人,借学政考棚开四事问为观风试.关于观风试的日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写为:"1839年3月",即与林则徐"通知外国商人在三天内将所存烟土全部交出,听候处理"一事发生在同一个月份.牟安世新作《鸦片战争》则写为:"三月十八日"(道光十九年二月四日).其他史著如鲍正浩的《鸦片战争》(新知识出版社出版)、俞沛铭的《鸦片战争》(中华书局出版)、刘培华的《鸦片战争》(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厦门大学历史系的《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也都持是说.笔者以为诸说均误.  相似文献   

3.
1962年,当福州市筹办林则徐纪念馆时,林则徐的后裔林念晶先生捐赠了一部珍贵的林则徐研究资料,即《衙斋杂录》,原存林则徐的长婿刘冰如家,现存林则徐纪念馆。该资料系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摘抄邸报和地方档案资料而成。《杂录》分上下二册,封面称“林文忠公衙斋杂录”,落款陈培锟敬观。全二册共75页,不标页码,看来是林则徐阅读时随手抄下来的。册后题“刘冰如珍藏”,并印“少穆”篆字印章。上册摘抄邸报的时间是壬寅(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日开始到癸卯(道光二十三年)十月,全是关于清政府对清朝官吏的任免升降邸报,内容多与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善后的人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把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和魏源根据林则徐的材料编写的《海国图志》说成是我国近世最早介绍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情况的专门著作。如范文澜同志的《中国近代史》认为:在鸦片战争以前,林则徐就“积累材料,编成《四洲志》草稿,叙述各国历史、疆域、政治等情况。(他的友人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海国图志》,道光  相似文献   

5.
光绪十七年(1891年)吉林将军长顺奏请开修《吉林通志》,其凡例中有言:“道光四年吉林将军衙门堂主事萨迎阿撰吉林外记”。此后沿袭是说者,陈陈相因,代不乏人。其实,这种说法不外是道光四年(1824年)“始修”或“志成”两层含义。查《吉林外记》颇多道光五、六、七年之事,其不可能成书于道光四年当是不言自明的。道光四年始修说亦不成立,因为《吉林外记》卷一御制诗歌部分之后,附有嘉庆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林则徐《答奉化令杨丹山明府国翰书》的合理解读与论证,可以得出该信的成文时间是道光三年(1823年)七月。该信是林则徐最早进行禁烟活动的文字记载,对于研究林则徐早期禁烟活动、林则徐的司法实践及林则徐与杨国翰的关系等极具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刘勰卒年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之卒年,目前,学术界看法不一.范文澜在三十年代提出刘勰卒于普通元、二年间(520——521年)说,至今仍为许多学者所沿袭.七十年代末,李庆甲又提出刘勰卒于中大通四年(532年)之说,也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但以上二说皆缺乏可靠的史料根据.我认为,刘勰卒于普通四、五(523——524年).试证如下: 《梁书》卷五十《刘勰传》云其:“天监初,起家奉朝请.……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通事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  相似文献   

8.
正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林则徐全集》(10册),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林则徐作品总汇。笔者近来研读清代书院课艺总集,发现林则徐为《正谊书院课选》所作序文一则,未收入《全集》。现加标点,辑录如下:"吴门正谊书院之建,自嘉庆乙丑(1805)始。是时缀学之士,仅半于紫阳。久之人文蒸蒸,乃每进而愈上焉。道光壬辰(1832)状元吴君钟骏、会元马君学易,皆正谊肄业生,於芼盛矣!自创建至今,历岁三十,所延为祭酒者,多名德硕儒,而兰坡先生主皋比最久。先生内行淳笃,十余年前以翰  相似文献   

9.
徐松的《西域水道记》是清代西北历史地理学最为重要的著作之一。通常的记载以龙万育撰序的时间为依据,认为《西域水道记》刊刻于道光三年(1823年)。日本学者榎一雄最先考察出邓廷桢序文的署衔是判定《西域水道记》刊刻年代的标准,因此推测其最早的刻版印行年代是在道光十五年至十七年间(1835~1837年)。笔者根据《西域水道记》的引文内证,推翻道光三年说;又据徐松与李兆洛的通信外证,确证《西域水道记》最初刻成于邓廷桢任两广总督的道光十九年(1839年),它反映了徐松、邓廷桢等道光时期的知识群体敏感的学术经世意识。  相似文献   

10.
张建春 《西域研究》2007,(3):106-109
本文从清乾隆年间曹麟开的《塞上竹枝词》,嘉庆年间祁韵士的《西陲竹枝词》,福庆的《异域竹枝词》及道光年间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论述了清人西域竹枝词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伤心知己千行泪,洒向平沙大幕风".这是林则徐在伊犁戍边期间,闻悉故相王鼎在京"尸谏"的噩耗后所作的哀悼诗.它表达了林则徐对知遇恩相之死寄予无比悲痛的真挚感情,也是他和王鼎深厚交谊的真实写照.一道光朝是清代康乾盛世已化为烟云,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渐加深,清帝国由  相似文献   

12.
金武祥,字溎生,清末民初小说家、诗人.他的著作编为《粟香室丛书》,其中《粟香随笔》(包括二笔、三笔、四笔、五笔)最为著名.关于金武祥的生平,他自编了年谱《粟香行年录》,记述了自他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出生到民国10年(1921年)的历程.杨殿珣编《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说他的“卒年不详”.  相似文献   

13.
清道光十八年冬,林则徐受命赴粤查禁鸦片,龚自珍为此写了《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赠行。龚集於此序后附入林则徐的复函。这两封往返函件都注有写作日期,但都需加以考订。龚的赠序,诸本皆于题下注“戊戌十一月”,据说是原函所注,但无日期。考龚序有林则徐“既陛”之事,序题又有“送”字,而林复函中又说是在都时收到龚的“惠赠鸿文”,可证龚序当作于林则徐陛辞以后出都以前。这是一封写来送行的信。按林则徐《戊戌年日记》记他十一月十八日陛辞,二十三日出都。由此推知龚的赠序当写于道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前后。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子春集》的作者在清代词坛上,继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之后,还有一位词媛顾春。毕生致力于精研词学的王鹏运(幼遐)认为:“满洲词人男有成容若,女有太清春而已”。顾春,字子春,号太清,自号太清春。汉军人,生于嘉庆四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卒于光绪二年或更后(1799年—约1876年),享年约七十八岁。对于顾春的祖籍,其说不一。况周颐在《东海渔歌》词集的《原序》中谈及“铁岭词人顾太清”。《太清轶事》中又谓:“太清姓顾,吴门人”云云。然而,太清却自举其族望曰“西林”。从《天游阁集》与《东海渔歌》诸卷之首可见均有自署名为“太清西林春”。《太清轶事》:  相似文献   

15.
在甘肃古代的杰出人物中,有一些至今尚少为人知的思想家。卢政就是其中的一个。 卢政,字敏斋。甘肃皋兰(兰州)人。生于清嘉庆25年(1820年),卒于光绪17年(1891年),终年七十一岁。著有《学话》四卷(1843——1851年,1873年修补),《辨感琐言》(1856年),《儒家理气图说》(1856年),《皋兰续志稿》(1887年),并编有《陇学编》(1889年),《乾象古今集说》六卷(1873年以前)等等。  相似文献   

16.
“生平无事可述,惟读书数十年,著书百余卷耳。”——东塾先生《自述》一八一○年(清嘉庆十五年庚午春二月十九日)生。一八一六年(嘉庆二十一年丙子)六岁。入塾,读《论语》。一八一八年(嘉庆二十三年戊寅)八岁。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一八一九年(嘉庆二十四年己卯)九岁。读《孟子》、《诗》、《易》、《书》。一八二○年(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十岁。读《尚书》、《礼记》。一八二二年(道光二年壬午)十二岁。读《左传》。一八二七年(道光七年丁亥)十七岁。肄业于粤秀书院。“复问诗学于张南山先生”,“问经学于侯君漠先生。”(自述) 一八三一年(道光十一年辛卯)二十一岁。读《四库简明目录》。一八三二年(道光十二年壬辰)二十二岁。读《禹贡锥指》。学算。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甲午)二十四岁。著《汉地理图》。读《文选》,治《谷梁春  相似文献   

17.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冬,林则徐从新疆流放回来,先是代理陕甘总督,次年,担任陕西巡抚,在陕抚任内约有九个月,于道光二十六年十一月因病休假,专程来到蒲城,一方面治疗休养,另一方面为王鼎守"心丧".王鼎(公元1768年-1842年),陕西蒲城人,历任工、吏、刑、户、礼各部侍郎、尚书,官至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林则徐与王鼎素有交往,在禁烟斗争,同仇敌忾,  相似文献   

18.
女子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之一。古代的进步思想家对此已多有批评。清代小说家、剧作家宣鼎(生于道光十二年,卒于光绪初年)的笔记小说《夜雨秋灯录》卷七有一篇《大脚仙杀贼三快》,写的是大脚妇女计杀欲污辱她们的太平军将士的传闻,其思想倾向显然是不可取的。但篇末两段作者赞语,却是一篇痛快淋漓的反缠足论。宣鼎首先从  相似文献   

19.
<正> 《周易稗疏附考异》之版本情况及补校记略《周易稗疏》四卷,所见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道光二十二年守遗经书屋本(只作上下两卷)、道光二十四年《昭代丛书补编》本(只作一卷)、同治四年金陵书局本、光绪十四年《皇清经解续编》本、民国年间太平洋书店本;又有中华书局转来王孝鱼之金陵本点校稿,点校时曾参看拜经楼抄思适斋主(顾广圻)之校本。比较各本,则可分为两大系统。其一以四库本为鼻祖,昭代本、拜经楼本盖均自四  相似文献   

20.
何秋涛《朔方备乘》的史学价值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片战争之后,经世致用之学形成一股社会思潮,出现了林则徐、魏源、姚莹、包世臣等为首的地主阶级改革派人物和《海国图志》、《康■纪行》、《海国四说》、《瀛环志略》等一批颇有价值与影响的史地著作。开拓了士林阶层的一代新风,在中国近近思想文化界产生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何秋涛编撰的史地巨著《朔方备乘》,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何秋涛(1824—1862),字愿船,福建光泽县人。史载何“少负异禀,过目成诵”。“披天下舆图,能历举府厅州县名,默数其四境所至”。①1843年(道光廿二年)举于乡,逾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之职,18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