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也是学术界的研究焦点。本文基于社会学视角,对和谐社会建设进行了深度解读,指出和谐社会建设要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与实现稳定的社会状态。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主要是建构合理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以及阶层结构。实现稳定的社会状态主要是实现社会均衡、社会协调以及社会有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实际出发,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尤其要正确处理下述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党所主张建立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仅靠GDP的增长,无法支撑起一个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因此,各级党委必须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7):16-20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使社会运行不顺畅。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加大农村发展的力度,缩小乡村与城市的差距。实现现代化,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加快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李三虎 《探求》2006,(Z1):47-48
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富裕而公平的社会,但以消除社会不公来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点和最难点还是在于农村建设.尽管和谐社会构建主旋律昭示了贫富差距、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等诸多社会不公现象消除,但不能不看到收入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本身负荷着城乡差距,因此弥合城乡差距,消除城乡差距中包含的就业起点不公、分配结果不公、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机会不公和司法不公等现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任务.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而提出的战略思想。面对着战略机遇和凸显的矛盾,如果举措得当将促使经济加快发展、社会平稳进步;如应对失误,则将导致经济徘徊不前、社会长期动荡。要促使社会和谐发展,就要妥善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要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地区发展的差距;二是要把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作为当前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由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采取的协调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举措,始终贯穿着促进公平正义与激发社会活力的统一,因而贯彻这样的战略思想和具体部署,就能有力地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生安逸、秩序井然的一种社会状态。国际经验表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很不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很不健全,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完善和建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黄达鑫 《探求》2005,(Z1):18-19
建设和谐社会,必将涉及作为执政党建设和解决相关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是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方面能力,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当前新农村建设陷入了"形式化"困境.其根源在于缺乏政治建设的跟进.要破解新农村建设的困局,必须把政治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议题当中,着力调整与完善与农村社会相对应的基层政治体制、政府运行机制以及以农民权利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新农村建设应该包括五大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而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还权于民,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各领域相互协调、良性运行的社会。而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灵魂。正是文化这一渗透在社会整个系统的灵魂,使得制度合法化、结构合理化、行为规范化、社会和谐化。加强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的研究、宣传和教育,是优化人文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要在各级领导人员中树立重视生命、尊重生命的观念;要突出人道主义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要把对生命尊严的重视和张扬具体落实到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中共十七大报告所说的社会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为满足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公共生活事业的建立、创新和发展.中共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了改善民生、公平、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问题.社会建设有三大特性:人本性、公共性和公益性、结构性和整体性.社会建设要处理好五个关系: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适应需要与可能供给的关系、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公益性与自助性的关系、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搞好社会建设还要注意八个问题:统筹兼顾,协调好各种建设的关系;增加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和社会协同的共建机制;城乡统筹,社会建设与城乡建设相结合;重视生态环境,社会建设要兼顾生态文明;重视社会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创新体制,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体系;完善法律,依法建设、管理、服务;群众参与,全社会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1.
乡村债务是新农村建设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沉重的乡村债务不仅瓦解着乡村经济,恶化着政府和村级组织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而且威胁着乡村社会的稳定,影响着中国农村政治的变化与和谐社会的推进.揭示和探讨中国乡村债务产生、存在和演变背后的机制、体制等制度、规则因素,尤其是财政体制与宪政建设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财政危机是我们了解乡村债务的一个视角,财政民主是我们破解乡村债务的深层成因,财政立宪是我们治理乡村债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2.
何飞云 《探求》2006,(Z1):59-60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在我国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也是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其根本就是通过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以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由发散型向收敛型转变,最终逐步实现城乡差距的合理化和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超 《探求》2006,(Z1):96-97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城乡分割的经济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乡发展仍未进入良性互动的轨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影响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包含了统筹城乡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符合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的经济规律;城乡统筹发展符合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缩小城乡差别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工社会网络转型及制度诉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农民工社会网络是以初级群体为主的社会网络格局,呈现规模小、紧密度高、趋同性强、异质性低的特点.但是,这种以初级群体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在支持刚进城的农民工尽快适应环境的同时,也阻碍了对城市的认同与归属.农民工要在城市中进一步发展,除了利用现有的同质关系外,必须扩展新的社会关系网.在现阶段.强化制度建设,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对于实现流动人口全面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闪兰靖 《社科纵横》2007,24(4):132-133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是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本文试通过对兰古区窑街街道办事处这一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民族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来对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吕青  艾霞  安煜 《社科纵横》2008,23(4):45-46
随着陕西榆林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社会阶层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当代榆林社会阶层结构渐趋明朗化,基本形成了八个社会阶层谱系.但当前榆林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并不能适应当前和谐社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政府应该从协调阶层利益关系、开发南六县、发展中间阶层等几个方面加以调控与整合,加速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分化,从而构建和谐发展的榆林.  相似文献   

17.
葛华 《探求》2006,(Z1):26-27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相处的社会.因此,作为街道,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保持和体现党的先进性,就是要做好发展地区经济、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扎实为民办实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多成  孔文钊 《社科纵横》2008,23(1):13-14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我们应该从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必要性、原则、意义和路径等方面全方位认识并把握和谐文化问题,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玉香 《创新》2007,1(4):122-123
张玉香(农业部总经济师、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2007年7月16日在《学习时报》394期撰文认为,借鉴西方经济学关于供求平衡分析的方法,运用其关于社会经济总量平衡、结构调节以及制度规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当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炎欣  赵鹏 《社科纵横》2008,23(2):78-79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进程中必须经历的过程.教育、交通、环境、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公共服务的有效提高是这一过程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推动力.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顺利地推进城市化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要发展.作为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先导作用的城市教育必须凸显其核心作用.探讨基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教育结构,不仅对城市及其辐射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