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的有机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党内法规、道德、法律都要通过对行为主体设定义务来达到对主体行为的规范。科学认识党内法规义务、道德义务、法律义务三者之间在范围上、在层次上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协调,以德治党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些道德滑坡现象引起众多思考.道德评价失衡、价值取向混乱、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道德教育扭曲变形.从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出发,分析了目前道德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并提出加强和完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制度建设;构建现代价值理念,以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引导个人行为;追求法治体系下的道德自律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在加强法制建设,实施法治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法治环境中道德问题的研究。在社会的治理过程中,法律与道德的作用同等重要。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是实现法治价值目标的两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德刑并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当前我国的治国方略,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德治的紧密结合.道德建设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来影响社会成员,在治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的德治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既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又继承和发扬了我党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优良传统.实施"以德治国"不会影响"依法治国",也不会导向"人治".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行政过程中的伦理建设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而这一要求的大背景则是法律价值层面的"依法治国"和道德价值层面的"以德治国",即同时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不同层面推进行政伦理建设。新的形势下,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客观发展要求我们既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又充分发挥道德操守的价值理念,这不仅是进一步提升行政工作水平、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须任务,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先决条件。在国家治理中平衡德治与法治间的关系维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与民族法治建设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与民族法治建设具有共同的法理基础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法治建设,尤其是加强民族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符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单一制国家结构的宪法精神和价值取向。民族法治确定并构筑了在法制统一性原则下,以现行宪法、法律为基本渊源;以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的多民族法文化及民族习惯法为特质;以建立完备的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法律体系及其监督机制为目标的法的精神价值和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7.
剖析了法治的科学内涵。指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的含义 ,加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增强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视法治的制度性条件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主德辅"的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道德的法律化、道德的非法律化、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存在诸多区别,但同时又有若干内在一致的地方,因此法治与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实行依法治国实质上就体现了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从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看,依法治国应当居于主导地位;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来看,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转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急速出现,使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不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力,还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从而也影响了人们对伦理道德领域的基本信念,给我国的伦理道德文化建设带来了相应难题,也对我国的国家治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道德法律化是我国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调控力量弱化决定的,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最优的选择。一方面,在价值取向方面,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这就决定了道德上升为法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对社会的调控力,这也决定了道德上升为法律的可能性。我国道德法律化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两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二是正确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德治国战略思想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大的治国战略思想。建立和完善与“以德治国”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是实施“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的重要前提。构建与以德治国战略思想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强化一元化的道德价值导向,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要求,必须体现不同层次的道德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公众法律意识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法律与现代中国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今 ,公众法律意识的淡薄已成为了推行法治的一大障碍。这种观念上的滞后有其来自传统社会结构、文化、生产方式等深层次的原因 ,与今天的市场经济、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全球化的大趋势格格不入。我们有必要通过法律认知、法律感受到法律最终被信仰 ,使公众的法律意识从淡薄到投入 ,进而从根本上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主和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法治是民主的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国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享受民主权利.落实依法治国的方略,必须努力提高全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严格坚持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确保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和维系社会公平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法治国家为目标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突破 ,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明确了方向。法治区别于法制 ,在其内容、功能、实现条件等方面较法制有着更深刻的内涵。法治国家的建设是适应一国国情的民主政治建设。我国法治国家的目标在其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色。确立法治国家目标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础上 ,为根本解决社会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创新。在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过程中 ,从人治走向法治 ,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要发掘和利用人治传统中的积极因素 ,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法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始终必须处理好推进法治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法治建设也是一个改革和开放的过程 ,要处理好法制的统一性和法律实施多样性的关系 ,处理好学习、借鉴外国法治经验和坚持我国特色法治道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法治进程将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过程 ,其中有社会政治经济的“先天”不足 ,也有来自伦理道德方面的阻碍。重构社会伦理构架 ,即坚持群体道德优先、注重官德重于民德、建立道德回报机制、规范伦理制度 ,以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是我们必须认真探讨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原则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制度建设。环境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执政党一项越来越重要的工作,环境保护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该文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环境保护与人民当家作主,环境保护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及建设文明社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治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法治内涵的考察和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诸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走向法治不可逆转,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建成完善的法治,中国法治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法治,限制人治的同时,要重视发挥道德、习俗等对社会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18.
道德和法律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我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然而,在学理上至今还存在着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这两种治国方略的论辩和是非考问。笔者认为这与对礼法关系考辨不清有关。基于此,对礼法关系作一梳理,以期有所益教。  相似文献   

19.
继党的十五大报告之后,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对这三者自身的新发展作出了深刻阐述。在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并将继续变化的今天,有机统一思想必将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上 ,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和程度 ,为整个社会所追求的文明形态和秩序形态。二者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 ,具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依法治国 ,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提出 ,将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全面落实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将使法治运行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一步向政治文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