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与概括各民族文学及各国文学的特性,应该以民族(国家)文学为最基本单元、以世界文学为广阔平台,进行宏观的比较研究.在宏观比较文学的视阈中,可以对日本文学做出三点概括:在思想构造方面,表现为"皇国"观念与"脱政治性"的二元结构;在情感表征方面,是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在审美取向上,是以小为美的"人形"趣味.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增长的影响,我国和日商合作越来越密切,在商务谈判中我方想要取得贸易主动权就必须深入了解日商的谈判风格。日本是在利用本国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和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国家。日本人有着独特的民族特性,他们富有野心并且好用武力,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卑感而勤奋好学,他们崇尚儒家文化并努力寻求和谐等。他们所具有的这些民族特性在他们的谈判风格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将从这个视野去分析日商的谈判风格,并探寻日商谈判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民族院校德育评价在内容上,应该将德育的效果作为德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在标准上,确立德育受教育主体受益的标准,同时还要建立德育的社会价值标准,运用三维德育评价模式,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全面正确地对民族院校德育进行评价,发挥民族院校德育评价的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4.
德国与日本是后起的发达国家,经过两次经济起飞,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两国社会转型的历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启示,一是社会结构变动与经济结构基本同步,社会转型的阻力较小。二是两国政府在工业化时期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减轻转型期社会阵痛起到了十分有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校德育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必须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高校德育无论从其工作性质还是从自身业务优势来看,都应该承担重要的职责,起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6.
实现土地的综合发展是土地整治事业的终极目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德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多功能土地整治的特点与经验,探求适应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整治新路径。结果表明,德国注重景观与生态保护的综合性整治,日本重视居住空间与农业用地共生,中国台湾地区聚焦优化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条件。结合中国政策背景和土地基本国情,得出以下启示:应健全法律制度,实现土地整治的规范化管理;强化景观生态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农村“三生”条件,促进乡村振兴与发展;关注人的需要和公平正义,构建城乡等值的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占有基础性地位。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等多种环节在高校中大力弘扬与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的责任感、使命感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期,高校德育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应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为高校实现培养目标,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9.
浅议民族精神的德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价值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自己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一个民族、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始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更是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0.
德国和日本都是森林覆盖率十分高的国家,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成长的德国作家和日本作家,在浓郁的森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在创作时不可避免地具有很多其他国家作家不具备的森林情结。本文通过德日森林文化的对比,分析了两国作家的森林情结在作品中的意义及其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12.
笔者从图片文献学的角度对城市林业学科的景观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所收集的国外城市城市林业图册,选择有代表性的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四个国家的图册进行分类处理、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的城市生态建设特点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从近代史上日本、美国、德国教育的状况,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作用——教育发展,人才倍出,经济腾飞,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14.
1919年6月28日,德国在协约国的武力胁迫之下签订了完全背离“十四点原则”的《凡尔赛和约》,接受战胜国提出的对德国异常苛刻的惩罚。这种严厉的惩罚不但损害了包括资产阶级、容克贵族和普通民众等阶层在内的整个德意志民族的物质利益,而且严重践踏了德意志民族感情,伤害了德意志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引起了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反抗和普遍抵制,刺激了战后德国民族复仇主义的勃兴。  相似文献   

15.
16.
比较美、日、德三国公司治理结构,借鉴国外经验,从公司治理结构法律规制的角度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德国和日本同为二战轴心国,战后,它们对于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历史态度。一个认真反省,吸取教训,取信于世;一个百般歪曲,不思悔改,欺骗世人。这是由德、日两国不同的历史和认识所造成的结果,由此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8.
德国思想家康德从其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出发论述了德育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具体措施。本文对康德德育思想体系及其形成的民族文化渊源作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德育管理是协调实施德育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德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德育实效,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民族院校德育管理体制是实行党委负责制,在新的时期,这种德育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其弊端:使民族院校的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封闭的德育管理体制使民族院校德育脱离社会、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自上而下的德育教育和灌输,学生及班级成为一种惰性的元素。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制应该从民族院校的实际出发,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德育领导体制,由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负责民族院校的德育领导工作;建立以学科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为基础,德育专职队伍为主导,调动社会力量实施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机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提高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民族高等教育中德育的有效实施 ,需要对现代德育的基础性构成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和把握。以国家德育方针为指导和基础、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体的民族高等教育中德育的基础性构成 ,主要包括主导层次和主体层次。创新是德育基础性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德育实施的核心。在德育实施中 ,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思路是 :充分发挥德育的主导作用、激发德育的主体功能、进行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