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地区面板数据,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检验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是否影响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减弱经济波动的同时促进了经济长期增长,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增加了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表现为1996年以前影响不显著,1996年后有正效应.进一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存在负向影响,但1996年之前和1996年之后影响不同,分别是正影响和负影响,此外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减弱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且当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这一影响转而为正.据此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1978-2007年咸宁市的统计资料,分别建立区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以及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同时建立协调测度模型,测算出咸宁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改革开放以来,咸宁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协调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98年为不协调期,协调度为负;1999-2000年为基本协调时期,协调度为正,城市发展走向优化;2000-2007年为协调期,城市化与经济综合水平都为正,两者协调度趋向稳定.(2)2005年咸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存在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考虑了节点到达过程是Poisson过程的有向复杂网络.本文研究了这类网络的瞬态度分布和稳态平均度分布.利用Poisson过程理论对这类网络进行了分析,获得了度分布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虽然这类网络的稳态平均入度和稳态平均出度分布与节点的到达过程无关,但瞬态入度和出度分布依赖于节点的到达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 凤凰、吉首、花垣、保靖、古丈、沪溪、麻阳七县市,自清朝嘉庆初年,实行屯田制度,历称“湖南有屯七县”.屯田制度,是特殊形态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其土地所有权属于封建国家,不许买卖和转让.这种制度使苗族人民失去了大量的土地,使苗族聚居区越来越小,生活条件日益恶化,民族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摧残,把本来就已十分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有关概念,给出了不确定度的两类评定标准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表示.简述了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的质量比误差表示更加科学合理的问题.并通过两个具体算例,阐明了物理实验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的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企业新生代员工的敬业度,在分析、归纳新生代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生代员工敬业度测评指标体系,并引入多级可拓评价方法,构建了新生代员工敬业度测评模型,根据该模型对企业新生代员工进行了敬业度测评.实例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反映企业新生代员工的敬业度状况.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二进制概念聚类相似度定义,在正特征距离(PAD)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正特征距离(GPAD)用于计算样本之间的相似度,并将系统聚类算法应用到实例中,所得结果与PAD距离比较,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阶矩的基金绩效考核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常用的三大经典基金绩效考核模型都是以均值-方差CAPM模型为基础,而均值-方差CAPM模型中的系统性风险只考虑二阶矩风险即波动率,忽略了高阶矩风险.通过在传统CAPM模型中加入零成本的负协偏度投资组合和零成本的正协峰度投资组合作为高阶矩风险溢价可重新解释基金风险与收益间的平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众多基金的投资组合中都存在负协偏度风险,基于高阶矩的考核模型优于基于传统CAPM的考核模型.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个确定性网络模型.模型考虑了新生成节点有不同的强弱状态,用节点度刻画节点的强弱,即强节点的度比较大.通过解析计算,得到了网络的特征系数,其特点是幂律度分布、大集聚系数和幂律簇度相关性,即模型生成了一个无标度层次网络.认为网络是无标度的是由于其生成方式上的特点,越早生成的节点拥有的度越大,这与BA(Barabási-Albert)无标度网络生长方式相似.如果节点度代表了个体拥有的资源、能力及社会关系等,那么越早生成的节点度越大,恰好对应于占先策略,即先行者优势.  相似文献   

10.
道教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度人经>是灵宝派教义思想的核心.<度人经>奠定了道教神仙系谱,展示出道教宇宙论的面貌,凸显出灵宝派经教的特征.<度人经>提出的济世度人之"道",是道教之"道"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各大宗教的思想体系中,道教<度人经>倡导的度人思想,蕴涵着东方的智慧和人文关怀,具有永恒的精神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邻里关系是一种相当重要的地缘关系。一群来自四川的外来移民在迁居至油岗村后,努力的适应当地生活,试图同当地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征地补偿而起的“转折事件”发生后,这些四川外来移民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进而在全村范围内,一种超越各个自然湾的“超邻里”的邻里关系得以发生和建构。  相似文献   

12.
东大本双红堂藏清末四川俗曲唱本64册,系长泽规矩也先生旧藏。其中九种俗曲唱本乃是反映清末以来蜀地生活风俗、民情物理的说唱体作品,刻本流播广泛,形制体式丰富,穿缀方言俗语,说唱夹白,流转叙事、乃至拟剧搬演,呈现出鲜明的地域风调和劝勉、劝诫、劝惩的情感取向与主题意涵。  相似文献   

13.
清末四川北部地区乡村经济的极大发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乡土建筑遗存,南部县宋家大院即是其代表。作为依血缘而建的小型亲属组织聚居地,它的建造直接与这个“家”的繁衍生存息息相关,是对其生活的记录。宋家大院在建筑格局及装饰图像两个方面反映出儒家文化与俚俗文化的融合,而融合的基点是对生活富裕和家族兴旺的期望。透过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与图像,我们能窥见清末民初时期,四川北部地区的乡土历史和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4.
陆游在四川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八年时光,留下了大量描写蜀地生活的作品。本文以陆游描写川菜的诗歌作为切入点,展现宋代川菜的一些特色风味,并分析陆游入蜀后饮食习惯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四川文化资源意义作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5.
四川人在日常交际中主要使用四川方言,而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恭维语的情形也是极为正常的情形。四川方言恭维语在 具体应用中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四川方言恭维语的地域特色又与巴蜀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四川 方言恭维语与詈骂语的使用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16.
在四川西北部丘陵地区的三台县西平镇进行改进农村传统养猪模式的试验研究。通过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经改进后的生态养猪模式“种—养—沼气生态型”、“种—养—加—沼气生态型”、“种粮—养蚕—养猪—沼气生态型”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节约了饲养成本8.85%,日增重提高10%。同时避免了农民大肆砍伐林木的现象,解决了农村生活用能,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平衡。  相似文献   

17.
“竹枝词”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枝词"是受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的诗体,自文人争相仿作,逐渐普及之后,成为表抒历史情感、文化观念、社会思想以及乡土意识的习用形式。其中保留的社会史料、民俗史料、少数民族生活史料,都有丰富的内容。反映妇女史的诗作,也包涵极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竹枝词"可以看做能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反映社会历史文化面貌的全景式画卷。  相似文献   

18.
川剧是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艺术积累最为丰富的地方剧种。川剧在三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剧目。新中国的建立,使川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艺术人才培养、剧目舞台演出方式、剧团体制及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造了川剧发展史上的新高峰。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虽然对一些老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经验作了一些总结,但对川剧表演艺术家们艺术人生的总结却不够重视或者关注不够。许多川剧老艺术家的“看家法宝”、演出经验与人生体验没有来得及总结,便匆匆离开了我们。如川剧表演老艺术家阳友鹤、晓舫、竞华、周企何等相继谢世。抢救他们丰富的人生感悟和表演绝技已刻不容缓。以成都大学与成都市川剧院联合组成的成都市文化事业建设项目《J11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课题,即对成都市川剧院已经退休的三十余位老川剧艺术家采用现场采访、口述、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他们的表演经验,曲目改进的设想,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川剧未来发展与对后生培育的希望,用“实录”的方式保存下来,以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课题的最终完成将形成一本专著和十余张DVD光盘:《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为振兴川剧、繁荣四川文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视野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发表该口述史中的部分老艺术家访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地区是四川五大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成都平原地区、攀西地区和川南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交通、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的影响,特别是受到城市经济发展缓慢的影响。加快川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必须尽快培育和确立川东北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回顾了四川省社会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四川省社会学学科恢复重建所走过的路程。从恢复发展期(1978—1990)、快速进步期(1991—2000)和全面发展期(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及学科建设与学术成果两个方面,对四川省社会学学科始终立足西部、对话国际、力争前沿,以研究西南地区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基础理论与规律,回应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与人口问题,探索西部地区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方法与路径,记录西部地区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群的日常生活机理与民风民俗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