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码转换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码转换的定义和类型入手 ,探讨语码转换与社会文化的联系 ,论证语码转换现象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都属于人类言语行为的范畴 ,都能够履行语言的社会功能 ,因而具有社会意义 ,并从语码转换反映会话者的社会身份、会话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会话发生的社会情景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取了三种方法来论证校园师生从事语码转换是出于某些动机:第一,从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这三种途径来收集语料及数据;第二,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常见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第三,运用所收集的语料对校园语码转换动机进行逐个分析.语料及数据调查发现了校园语码转换的分类、频率、校园人对语码转换所持态度,揭示了最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最后作者对所揭示的语言动机和社会心理动机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取了三种方法来论证校园师生从事语码转换是出于某些动机:第一,从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这三种途径来收集语料及数据;第二,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常见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第三,运用所收集的语料对校园语码转换动机进行逐个分析。语料及数据调查发现了校园语码转换的分类、频率、校园人对语码转换所持态度,揭示了最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最后作者对所揭示的语言动机和社会心理动机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主要发生在汉语和媒介语或学生母语之间。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语码转换可以成为沟通学生和教师的桥梁,可调节课堂气氛,发挥积极作用,但也有消极影响,其关键是要把握好使用的“度”。另一方面,应辩证看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出现大量选用目标语的简单语码,而回避复杂语码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的语码转换现象是语言变体在现代社会体现的重要方面之一。文章运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语言游戏"论对网络言语语码转换进行探究。依据与"语言游戏论"密切相关的重要概念"生活形式"、"遵守规则"、"家族相似性"来探讨网络语言语码转换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先从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的角度阐述了英语课堂上语码转换的作用,然后从理论上和实验角度证明英语课堂上语码转换的确起到促进师生互动、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和情感过滤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中非常普遍。由于汉语环境下的英语教师是非英语本族语说话者,他们是非平衡型双语说话者。课堂上英语教师的话语体现了语码转换和转换语言措词相结合的特征。本文先简单地区别了这两种现象,然后考察了造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和机制。语码转换和转换语言措词在EFL教师的话语中普遍存在,两者在课堂语境中互动转化,这正是非平衡双语者普遍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8.
Verschueren提出的语言顺应理论(Linguistic Adaptation Theory)为语用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模式(the Adaptation Model of Code Switching Study)指的是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社会规约的顺应和对心理动机的顺应三种。本文分析了语码转换的顺应性,探讨了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特征,指出教师话语和语境的顺应可以促进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话语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出发,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大学校园发生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剖析,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语码转换现象,既不能歧视也不能夸大其功能。语码转换本身只是一种交际策略,属于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同时提醒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选择正确的语言形式及语言策略,为不久的将来踏入社会进行成功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前苏联和美国的一些学者认为,转换是翻译的实质,它作为翻译技巧的全部贯穿整个翻译过程;而转换法是宏观意义上的综合性翻译技巧。我们认为对翻译而言,原语和译语就是两种语码,翻译是不同语码的等值转换,而转换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翻译技巧。文章就国内外学术界对翻译的实质及转换法概念加以探讨,并从汉维翻译理论和实践角度论述运用转换法这一翻译技巧的不同类型及其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是使用一种语言的过程中用引进另一种语言的方式而交替使用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朝汉语码转换是朝汉两种语言长期接触过程中产生的语言变异现象,现已成为朝汉双语人日常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朝汉语码转换的构造形式可以分为单语框架和双语并构两大类,朝汉语码转换的功能包括表意、表情、元语和语势等四种。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一直都受到众多语言学家和研究领域的关注,但其在二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却不多。本文将语码转换与英语词汇教学相结合,利用学习者的母语代替需教授的英语目标词汇,以促进二语学习者对新词汇的接受。研究表明,适量而有计划地使用语码转换对词汇的习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不会对二语学习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汉语语音的统计指数,从语音丢失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语音数字综合业务网中,语音信号包化长度的变化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包化长度所满足的数学表达式和实际计算值.  相似文献   

14.
言语交际中,对同一对象的称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场合、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心理等因素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对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从广义上讲,称呼语的转换属于语码转换的一种。以《红楼梦》为语料,选取其中称呼语语码转换的例子,立足语域理论的语场、语旨及语式探析称呼语这一语码转换的现象,以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灵活运用称呼语,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语码切换已成为教育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不同研究范式和方法对语言理解过程中的语码切换进行探讨并取得了重要成果。文章概述了研究范式、加工机制以及切换代价来源相关研究的成果,分析了该领域仍然存在的以及亟待研究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接触现象,语码转换是语言顺应性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本文从Verschueren顺应论角度分析大学校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探讨汉英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对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语码转换问题是多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语码转换消耗的非对称性在语码转换过程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文章通过奇偶数刊断实验来检验俄-英-中多语者在语码转换过程中是否存在非对称性转换消耗。大连理工大学30名母语为俄语,二语和三语分别是英语和汉语的国际交换生参加了本实验。实验任务是基于E—prime软件设计的奇偶数判断任务。实验结果表明:俄-英中多语者在完成奇偶数判断任务过程中,俄语和英语之间的转换消耗是呈对称性,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以及俄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消耗呈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
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称呼语最能反映语言的功能。不同形式的称呼语反映了交际双方所属的社会角色, 彼此之间的亲疏程度以及所处的交际环境。称呼语的转换有其独特的语用含义,它可以指示情感,人际关系,可以以言行事,还可以成为交际策略。称呼语的转换提示了交际双方社会关系的变化,受到情景,权势关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个体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转换。有关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的研究,一般把任务转换分为同时性程序和继时性程序两种类型。目前主要有 6 种理论解释:“从注意到行动”理论(ATA)、“前额叶执行”理论(FLE)、执行控制阶段模型(SMEC)、“策略性反应—延迟”理论(SRD)、两成分模型(TCM)以及平行分配加工理论(PDP)。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机制。它们之间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为探讨个体的认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首先面对汉语言接受过程中“音”与“义”的链接难题,本质上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一种语言在表达同一事实或对象上的意合思维问题,呈现出的瓶颈主要是“语境”的牵绊,它包括“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部分。其中,“非语言语境”的双重语义跨越实为对外汉语的第一突破点,而这一点通常被关注的较少。本文从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篇、语法的实践过程出发,探讨非语言语境转换对突破对外汉语“语境”瓶颈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