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当前的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由于研究者多局限于"索隐法"等研究模式,不能够准确、深入地估量基督教文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当从内外两个层面展开.所谓内在层面的研究,指的是分析作家如何从内在的价值立场上吸收、化用基督教精神;外在层面的研究,主要分析作家在修辞策略等外在的层面对基督教文化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与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与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文化阐释王本朝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渗透与现代作家对其选择性地接纳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内涵,显示出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层面及转换特征。①具有恢宏气度和博大眼光的郭沫若也自觉地把基督教文化作为文化视景,分析、感受、吸收其...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化现象的基督教是在十七世纪传进中国来的,而基督教观念真正进入中国文学,或者说作为文学内涵的基督教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实绩。基督教观念在近代渗透进中国的文化结构,遭到了政治、经济、道德、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阻挠。而它之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却伴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现代作家的极大热情,并且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被用作反思传统文化,探寻理想人格的镜与灯,以及作家自身生存方式的自譬自喻。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处在一大批知识分子和作家反思传统文化,寻求西方文化的文化背景上,他们纷纷指责传统文化和传统人格的种种弊端,在他们的观念里,显然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科学”精神作为参照系和部分地以基督教文化观念作为价值之镜的。陈独秀探讨了基督教在中国几百年而中国人没受到多大教益的原因:“恐怕还是吃教的人占多数”。他希望“我们应该抛弃旧信仰,另寻新信仰。新信仰是什么?就是耶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在中国作家的自觉接受下发生的.其目的是借用其宗教信仰、人格道德、博爱精神来启蒙人心.相反,基督教的宗教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已十分淡漠.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美育立人”思想经历了萌芽、形成、中断、深化几个阶段。具体而言,“美育立人”思想从梁启超提倡的“新民”到现代文学一致追求的“立人”,比较注重国民性的改造与独立人格的培养。在这过程中,哲学、教育、美学、文学等各种艺术,充实了“立人”思想的内涵。“立人”思想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内在与外在的双层功能,又对当下人文精神的塑造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谭桂林先生的新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佛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以文学与佛学的内在联结关系为基石,在四个大的层面上对20世纪中国文学作了新的审视与考察:关于现代文学接受佛学影响的历史渊源;佛学对20世纪中国作家文化心理、人格构成所产生的潜在性作用;文学主题的佛学解码;佛理美学的现代形态例说,从而构建起一个创意独特、形式严整的研究体系。具体的论说则思路开阔,构织缜密。绪论部分,以佛学与文学的文化因缘及这种传统关系的因袭为开端,从20世纪中国作家对佛学的亲和感、佛学智慧对现代文化的贡…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发展始终处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中。五四以还,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两个方面的文化探索,文化激进主义者面向西方,主要引进西方文化,另一部分文化保守主义者向儒学回归,形成现代“新儒家”。一般说来,西方文化主要有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亦即希伯莱文化)两个传统,尽管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包括现代作家)主要偏重于古希腊文化源流的“实利”、“科学”、“民主”、“法治”,但事实上基督教文化传统也被现代知识分子,尤其是现代作家所分析、强调和部分地吸收,它影响了作家的情感深度、  相似文献   

8.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风格作家。语言风格往往是人格内涵的显现,而人格的形成又取决于作家息息相关的生活事实。因此每位风格作家的身上都有不为他人所共有的特殊文化因子。本文试从老舍外在语言风格入手,探讨地域环境、民族出身和教育背景三方面文化基因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现代作家从启蒙者到被改造者的角色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辉 《学术研究》2003,2(7):126-129
中国现代作家面对大众经历了一个从启蒙主义者到被改造者的角色易位 ,本文通过对这一角色易位过程的描述 ,重点分析了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观念、历史条件的外力作用以及中国现代作家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特征 ,旨在探究造成中国现代作家角色易位的内在与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与佛教文化关系密切,这不仅体现在对佛教语汇、意象和题材的汲取,也表现在对佛学精神的融会和对禅趣佛境的追求上。许多现代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流露出浓厚的佛教意识,张恨水便是与佛教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通俗小说作家。在其早期小说创作里,佛教文化不仅从叙事、人物形象等形式层面,也从精神层面渗透到张恨水小说的艺术世界,使其小说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的研究,首先应弄清"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不能仅仅以儒佛道文化取代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则是个多元复杂的系统结构,这是深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研究的前提与基础;其次应选取新的视角切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深层关系。古代文学既是传统文化通向现代文学的艺术桥梁也是播扬传统文化的良性媒介,故必须透过古代文学研究来理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系;从精神层面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内涵的趋同性诚然重要,但是从主体思维方式的角度深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关系的探究却是抓住了根本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文化视角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纪之交,对文学史研究的反思被重新提起。由于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发展的特殊规定性,使得从整体性的文化视角对其重新梳理、整合成为可能,而且基于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之间密切而深刻联系的实际形态,文化视角已成为最切实最有力、并将完整地呈现现代文学基本面貌的研究方法。文化视角的运用同样有流入庸俗化的倾向,因此以大文化的视野,辨析整体与局部、一般与个别之内在关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文化边缘透视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宋剑华作为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多元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宗教文化对于现代文学的影响这一研究课题,已愈来愈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与重视。譬如佛教对于许地山、废名等人,道教文化对于周作人、林语堂、沈从文等人,基督教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文化学的关系至为密切。首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主将如胡适、陈独秀、李大制、鲁迅、郭沫若等在尽情吮进西方文化思想的同时,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学到西方文化学的某些方法。因此,他们在对中国传统进行深刻的反省之际,也从文化的视角,审视和重新评价中国文学。例如胡适从文化的发展演变着眼,揭示了文学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提出了革新文学的主张,并得到陈独秀、博斯年、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支持和响应,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运动,中国现代文学便应运而生。其次,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如胡适、…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文学作为基督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苑中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独特而璀璨的景观.随着近代基督教在中国较为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基督教文学这一传统也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得到了传播和延续.虽然中国基督教文学的发育不甚充分,但不可否认,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提倡和实践,基督教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百花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作为中国基督教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公教文学从理论倡导到创作实践,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具有独特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学社团流派的研究,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作家群体现象的认知理路.总结60年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之经验,史料基础和观念形态建构的双重重要性,是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整体思考的制高点之所在;反省过去的研究,我们缺乏考察这一现象的整体性理念和思路,即对文学社团流派中"文学、政治、文化(教育、经济、地域)"等概念的包容性、动态性.研究作家社团流派人与事的关系和纠葛,关键不是规约或简单的判断,而是对占有史料的合理整合.  相似文献   

17.
道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道家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中国现代作家像鲁迅、胡适、郭沫若、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和沈从文等都与道家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对道家文化贬抑者有之,批判者有之,重新诠释者有之,默默吸收者亦有之;尽管道家文化有着不少消极面,但它确实给中国现代文学文化带来了丰富的智慧和独特的魅力,丰富了剧烈变动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精神素养和艺术表现形式,并以其自身文化品格的柔韧性和弹性使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基督教文化也是新文学先驱者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武器.崇尚耶 稣的伟大人格,推崇基督教文化中的人道精神.成为许多作家的虔心追求。这些与基督教文化相关 的作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清醒的基督教文化的研究者。第二类为基督教的皈依者.第三类为对 教会现状不满者.第四类为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者。在理清基督教文化对具体作家、具体创作的具 体影响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这种影响作整体的观照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支柱 ,对世界各国文学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基督教的特定视角来重审 2 0世纪中国文学 ,这是对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性意义的充分肯定。同时 ,通过描述 2 0世纪中国作家面对基督教所体现出的认同或拒斥 ,接纳或反叛等等精神境遇和心灵体验 ,以及基督教经典文本《圣经》对中国文学话语方式的深刻影响 ,又能从特定角度敞亮 2 0世纪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面。王本朝新著《2 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既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基督教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意义 ,又从共时的角度阐发了作家个体与基督教的精神遇合 ,同时描…  相似文献   

20.
1949-1966年,美英学界部分学者探讨、解读了新中国作家身份及其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出现了两大倾向.一是热衷于分析作家的内在心理与其外在行为的联系,用西方标准评判中国作家的转型行为,以此判断作家与新中国政权之间的关系;二是从文本出发,探讨、言说作家建国前后作品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他们的言说是"冷战思维"和西方社会特定的历史文化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