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1845年由马克思撰写的一个要点式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从马克思的实践观、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理论、人的本质理论这三个视角探讨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到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马克思引入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文章具体阐述了实践思想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思想中的发展以及他的关于“人的本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3.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对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确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篇著作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真正实现了“人的发现”.从人的主体性思想是新世界观诞生的必然要求、人的本质思想是新世界观形成的内在根据、人类解放思想是新世界观的价值追求三个方面对这篇著作渗透的人学思想进行文本解读,有利于进一步领悟和阐释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人学底蕴.  相似文献   

4.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其中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历史观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奠基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到底存在不存在费尔巴哈阶段,学术界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从马克思哲学中的费尔巴哈阶段、人的异化问题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三个维度,概括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主体一客体理论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重要一环,而人的本质问题又是解决主体—客体问题的理论前提。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表明:只有当其在思想中彻底克服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残余,科学地规定了人的本质的时候,主体—客体思想才得到了科学的确立。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缩写的形式,表明了马克思思想发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把人的本质被归结为社会关系,其依据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一次清算,第六条集中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直观理解,抽象地把宗教本质归结为为人的本质。同样,把社会关系归结为人的本质也是向经验主义的回归、向费尔巴哈的回归。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确切地规定人的本质,而是给出了探寻人的本质的思想理路,即从人的现实性出发,综合其全部社会关系。根据马克思其后的著作,我们认为,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全面实现的运动,以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  相似文献   

7.
1845年春天,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作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既是对以往一切把人的本质归结于“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的根本否定,又是对人的本质所作的最基本的科学规定,并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究竟什么是人的本质?多年来,我们总是把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段论述即: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做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的唯一内容和科学定义,我认为这是对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的简单化和片面化的错误理解。本文试从本质的单一性和完整性的方法论入手,重新认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1 8 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黑格尔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确立了他实践观思想的主要内涵和理论框架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篇。稍后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费尔巴哈论纲”时期 ,在其中 ,马克思将《手稿》中的实践观思想运用到存在观、世界观和历史观的思考中 ,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外篇。  相似文献   

10.
主体—客体理论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的重要一环,而人的本质问题又是解决主体—客体问题的理论前提。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表明:只有当其在思想中彻底克服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影响的残余,科学地规定了人的本质的时候,主体—客体思想才得到了科学的确立。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缩写的形式,表明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这一进程。对人的本质定义的重新反省 1845年初,由于反动政府的迫害,马克思由巴黎流寓布鲁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从黑格尔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我意识”到人本主义者费尔巴哈把人之为人的根本归结为“爱和意志”的剖析 ,确立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即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生产力理论。“劳动”和“实践”范畴的引进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片面性走上科学道路的关键所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理论的概括既标志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哲学视角从“人是什么”到“什么是人”的动态范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又意味着“生产方式”范畴的真正产生  相似文献   

1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本,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在此对费尔巴哈的思想即直观唯物主义进行了一次总的清算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廓清了自己的理论平台。实践、社会关系与革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践是社会关系为主线的革命的实践;社会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的社会关系;革命是立足于实践视阈下的社会关系的变革或革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一步步告别经验主义而拥有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一个标识性文本。  相似文献   

13.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是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和发展。文中着重讨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异同及其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式表述见诸其“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他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长期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大都只是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整体性和历史性三方面来诠释这一经典论断。笔者认为,这种现有的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它未能完整、准确、彻底地阐发马克思这一著名论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制定了科学的实践概念,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论断,精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成果——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了自己新世界观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使命。《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马克思在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还受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较多影响。因此,他也接受并使用了费尔巴哈的许多哲学范畴,如异化、人本主义等等。但是,随着马克思世界观的。进一步发展,他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就越来越深刻、全面地批判和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哲学人本主义观点,并且基本上不再使用“异化”这个概念了。  相似文献   

17.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中的感性的自然人、人的“类本质”以及人的本质的异化等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从感性直观本体论到感性活动本体论、从“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到“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宗教异化”到“劳动异化”的超越发展。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我国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充满启示,在新时代我们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传统解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公认其中第十条是整篇的一个总结。历来把这一条解说为阐明新旧唯物主义哲学在阶级基础上的根本对立。这种解读是传统的阶级立场说 ,其依据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不成熟的思想 ,把该条中的“‘市民’社会”、“人类社会”、“社会化的人类”解读为“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实际上是把作为唯物史观创立标志的《提纲》文本思想 ,向后拉到了早期未成熟思想 ,违背了提纲的文本主旨 ,不符合文本逻辑 ,是一种外加的、突兀插入的思想。按照贯穿于《提纲》的线索和第 1 0条中的词语原意 ,本是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抽象个人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或处于社会联系和关系中的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起源于对人的再认识。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唯物史观学说。其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乃是其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它直接涉及到历史的真正主体以及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等问题,并且要求与马克思有关"社会化的人"及"人类社会"等思想本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的理解,方能说明马克思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抽象历史观,并真正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0.
<正> 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虽然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人本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论独创、科学的探索,逐步地实现对它的扬弃和超越,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的历史观。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实现对人本唯物主义超越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呢?在人的本质观上,实现了从“类本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飞跃马克思早期使用的“类本质”范畴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类”和“类本质”的学说,马克思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