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毒草小说《生命》的出笼,决不是孤立的、偶然的文艺现象。它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物,是林彪“克已复礼”反动纲领形象化了的艺术黑标本。这一篇毒草小说的主题,是诬蔑、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宣扬了“克已复礼”——即反革命资本主义复辟的梦呓。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为了参加讨论而读了一篇叫《勿忘我》的小说。这篇作品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有几亿人在发疯。是的,现在回想起来,什么“三忠于”、“四无限”,什么“早请示”“晚汇报”……这种狂热的造神运动,不是很似“发疯”吗?当时,在中国九百五十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是一片嗡嗡的颂神声。搞这样巨大  相似文献   

3.
“克己复礼”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运动中,当作“孔丘复辟奴隶制的反革命政治纲领”已经批“烂”了。在奴隶制社会复辟奴隶制,就是人们以孔子为反革命的依据。实际上,“复礼”的“复”字,并不作“反”或恢复解。杨伯峻先生早在一九五八年古籍出版社版《论语译注·学而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注中说:“《左传》僖公九年荀息说:“吾与先君言矣,不可以贰,能欲复言而爱身乎?,又哀公十六年叶公说,‘吾闻胜也好复言,……复言非信也。’这‘复言’都是实践诺言之义。《论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江青及其御用文人梁效之流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政治需要,在批林批孔期间抬出武则天大肆吹捧,百般美化,甚至连武则天身上残忍狠毒、奸猾狡诈、奢侈腐化这些一切剥削阶级所共同具有的特性,也被当作至高无上的“美德”加以无耻地颂扬。他们这样做是有其罪恶的政治目的的。他们歌颂武则天就是为了美化叛徒江青,为江青“登基”当女皇大造反革命舆论。其中由梁效炮制题为《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一文,更是一篇赤裸裸地利用历史进行反党的黑标本。它以歪曲史实、虚构历史的恶劣手段,大搞影…  相似文献   

5.
“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的反革命谬论,在民族宫同样影响很大,流毒很深。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中,我们一定要分清是非,拨乱反正,把被他们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文化大革命初期,叛徒江青伙同林彪炮制“黑线专政”论,首先在文艺界发难,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否定十七年的反革命逆流。这股逆流也冲到民族宫。刹时间,《民族工作展览》成了他们攻击的重点。叛徒、托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陈伯达亲自下令对《民  相似文献   

6.
“文革”后期,山西曾经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的事情。那是1974年春节过后,北京举行华北地区文艺调演,山西参演的节目是晋剧《三上桃峰》,就是这个戏捅下了天大的漏子。2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四人帮”御用文人“初澜”的文章:《评晋剧〈三上桃峰〉》,由此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杀气腾腾的大批判浪潮。《三上桃峰》究竟犯下什么滔天大罪?“初澜”文章定的调子是:“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叛徒”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翻案”,“是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在文艺上的反映”,“也是和国际上反华、反共、反革命的逆流相…  相似文献   

7.
“四人帮”是一伙彻头彻尾的祸国殃民帮。他们之中有的人远在三十年代就是拥蒋反共,积极参加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的历史反革命。张春桥的反共小说《一个土匪》,就是他反革命历史的又一铁证。在这篇反动小说中,他无耻地歌颂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为围剿共产党呐喊助威,恶毒地咒骂工农红军是土匪,阴险地污蔑红军被国民党“招安”了。同时,宣扬战争恐怖,散布悲观情绪,丑化、歪曲劳动人民的形象,充分暴露出早在三十年代张春桥就是蒋介石的忠实走狗,是劳动人民最危险的敌人,是钻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国民党的代理人。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六年来到了。今天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篇光辉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描绘了国内外“天地翻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揽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喜剧精神失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喜剧观念的僵化和迷失,而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歌颂性喜剧”被大力提倡。“歌颂性喜剧”在本质上是违背艺术规律和喜剧精神的一个伪命题。被称为“歌颂性喜剧”代表作的喜剧电影《五朵金花》和《今天我休息》则内容虚假、思想肤浅、艺术上做作,这样的作品谈不上是喜剧的成功之作,更不能代表社会主义喜剧的发展方向。因此,“歌颂性喜剧”是一个需要清理和反思的喜剧创作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绪言《毛诗、周南、关雕》是列入《诗》三百零五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诗》的这样编次司马迁曾说是有其特定的涵义的。但这篇诗古今学者对它的认识特别纷歧。有位著名的学者概括地说:“《关雄》是恋爱或婚礼之歌,但它的钦定解释却是后妃之德的礼赞。”并且指出称述“后妃之德”的是“御用文人”。这个见解是有代表性的,可引两例明之。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说:“这是歌颂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贺婚…  相似文献   

11.
《七律·有所思》是毛泽东写于“文革”初期的惟一一首表现和赞扬“文化大革命”的诗词。历史已经判明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因此 ,这首诗留给人们的也只能是深深的遗憾。  相似文献   

12.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反动小说《我们这一代》,具有鲜明的尖锐性。这部名为歌颂文化大革命,实为宣扬林彪、“四人帮”的修正主义路线,名为歌颂我们这一代,实为吹捧他们那一帮的大毒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抓住这个反面教材,清算“四人帮”及其代理人反党乱国的罪行,联系批判林彪,有利于分清文化大革命中的路线是非,把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六年来到了。今天发表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两篇光辉的作品,以高度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描绘了国内外“天地翻覆”,“旧貌变新颜”的大好形势,歌颂了革命人民“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勇  相似文献   

14.
1918年,鲁迅发表了他在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作品《狂人日记》,这是一部以“吃人”为主题的小说;1936年9月,鲁迅发表的最后一篇作品,又是以《死》作为篇名的。也许是巧合吧,鲁迅在新文学史上的创作历程就这样以死亡(“吃人”和“被吃”)始又以死亡终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论述《红楼梦》的书里,大都有这样的论断:《红楼梦》“歌颂地主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 (《辞海·文学分册》)”,《红楼梦》“对于叛逆的贵族青年和勇于反抗的奴隶深情地予以赞美”(华东师大《大学语文》。八三年版),《红楼梦》“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上述“叛逆的贵族青年”指的就是贾宝玉,里面的“歌颂”,“赞美”主要指《红楼梦》作者对贾宝玉的歌颂、赞美,但其中多少包含着今人对贾宝玉所持的态度。这种观点是否符合《红楼梦》一书的实际?我认为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正当苏联战争文学向前发展时,杰出的作家省洛霍夫,在战争文学中另辟新径,以独特的题材真实地描写了德国法西斯发动的反革命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歌颂了英雄的苏联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写下了一篇悲壮的作品——《一个人的遭遇》,肖洛霍夫继承了以往战争文学的优点,丰富了战争文学的题材,使主人公的形象多样化,对战争素材作了新的处理。这部作品对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苏联评论界称它是“军事小说发展的转折点,开辟了一个整个时代,是浓缩成短篇小说的史诗,标志了战争文学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人为什么犯错误?》是刘少奇同志一九四一年十月在华中党校所作的专题讲演提纲。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目的,诬蔑这个提纲是“修正主义的大毒草”,“主观唯心主义的黑标本”,“合二而一的反动哲学”。然而,谎言掩盖不住事实,诬蔑无损于真理。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提纲并非什么“大毒草”、“黑标本”、“反动哲学”,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的哲学论著。本文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谈谈重读这个提纲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四人帮”的控制下,《红旗》杂志一九七三年第十二期上发表了一篇奇文:钟实的《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此文为了否定我国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教育战线,为了给反革命分子张铁生之流撑腰打气,断然宣布:“建国以来,对于政治思想战线上多次重大的阶级斗争,文化教育界总是象晴雨表一样,最敏感最突出地表现出来。斗争实践一再表明,在这个领域里,封、资、修的东西容易藏身,各种错误的思潮容易泛滥。列宁早就指出:‘教育界的资产阶级偏见特别顽固’。”  相似文献   

19.
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简称《报告》)中,高度赞扬了农民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披他们葬入坟墓。”毛主席热情歌颂农民运动“好得很!”深刻地批判了国民党右派,一切反革命分子和党内机会主义分子,并对他们进行了阶级分析,指出对农民运动持“糟得很”的理论的人,“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明明是反革命的理论”。毛主席这篇光辉著作,为农民运动增添了无穷的精神力量。革命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显示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威力和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相似文献   

20.
《人为什么犯错误?》是刘少奇同志一九四一年十月在华中党校所作的专题讲演提纲。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目的,诬蔑这个提纲是“修正主义的大毒草”,“主观唯心主义的黑标本”,“合二而一的反动哲学”。然而,谎言掩盖不住事实,诬蔑无损于真理。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个提纲并非什么“大毒草”、“黑标本”、“反动哲学”,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的哲学论著。本文仅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谈谈重读这个提纲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