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郭海燕 《文史哲》2007,(1):113-120
中国和朝鲜之间传统的宗属关系,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日本等国愈来愈严重的挑战,清朝传统的宗属模式的外交政策也随之产生了转变。在中日争夺朝鲜通讯权这一外交交涉问题上,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就表现得相当灵活,既充分利用了中朝之间传统的宗属关系,又吸收了近代外交的条约形式,从而挫败了日本的挑战,实现了对朝鲜通讯权的控制,并成功维护了与朝鲜的宗属关系。而这种宗属关系又是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出现的,即传统宗属体制与近代条约体制相结合的新东亚宗属关系,体现了清末“传统外交”与“近代条约外交”并用的二重外交方式,这是清朝外交政策转变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第一步日本大陆政策的提出,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了。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开始推行“武国”方针,以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为基本国策。1870年,佐田白茅上书日皇,倡“征韩论”,把日本的大陆政策进一步具体化了。其书称:“伐朝鲜者,富国强兵之策”;“不惟一举屠朝鲜,大练我兵制,又大辉皇威于海外”。所谓“征韩论”,其实质就是侵略大陆论。1882年,日本迫朝鲜政府签订《济物浦条约》,从而得以警卫使馆的名义,在朝鲜驻兵。这是日本首次取得在大陆的驻兵权。  相似文献   

3.
简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吞并朝鲜以后,为了扩大其在东北的权益,有意制造了朝鲜人的双重国籍,导致了在东北朝鲜人国籍问题上与中国的对立与冲突。纵观“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可以得知,直到伪满洲国成立为止,日本都没有在朝鲜真正实施“日本国籍法”,也没有允许朝鲜人归化。这意味着朝鲜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上的日本“国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严重地违背了近代国民国家普遍公认的移民可基于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国籍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企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4.
16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壬辰倭乱",此次战争殃及中、朝、日三国。在战乱中众多的朝鲜人被俘至日,大量的朝鲜本图书遭劫掠,使朝鲜的朱子学在日本广泛深入地传播,它对日本朱子学以及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朝日贸易使日本器物流入朝鲜,朝鲜文人通过日本器物又认识了日本,并形成了对日本的想象.在朝鲜通信使笔下,器物精良的日本形象主要是通过描绘日本的文化器物和工业器物建立起来的.在他们看来,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精于工艺、制品精良的民族.因而,他们十分羡慕日本的器物之制,并力主导入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手法,以提高朝鲜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6.
美英在使用核武器协商权问题上的纠葛源于二战时期罗斯福与丘吉尔所签署的《魁北克协议》。战时由于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在向日本投放原子弹问题上两国立场一致,并未因协商权问题引发矛盾。战争结束后,由于冷战的日益深入,美英依然保持了亲密的盟友关系,但在使用核武器的协商权问题上两国却由于不同的立场引发多次外交争议与矛盾。在驻英战略空军基地与朝鲜战争使用核武器的协商权问题上,美英政府进行了多次外交谈判与斗争,但美国一直坚持其总统在核武器问题上的行动自由权与最终决定权,英国所获不多。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朝鲜作为日本推进大陆政策的第一步首当其冲,而20世纪初日英同盟条约的缔结及其修订成为日本侵略朝鲜,最终实现其保护国化的主要国际支柱,如何理解日英同盟在日本近代侵略朝鲜过程中的作用是理解近代日本外交的一把钥匙。本文着重从三次同盟条约内容及其交涉过程的角度,并结合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来分析日英同盟在近代日本侵略朝鲜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日本近代外交的特点,以及冷战以来日美同盟条约内容逐步修订对朝鲜的影响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 ,明朝在朝鲜的宗主国地位遭遇日本和清两方面的挑战。日本德川幕府以强势外交 ,建立了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国际政治秩序 ;清最终以军事征服取代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但是它认可了既存的日本对朝鲜的强势外交地位。这种清、朝、日三国的关系直到近代始终没有发生变化。本文追溯这种国际关系形成的缘由及其潜在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明星 《齐鲁学刊》2000,(2):100-103
在儒学始传日本及日本儒学独立发展的过程中,东渡日本的朝鲜儒生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日本儒学与朝鲜儒学这种深远的渊源关系,我们只有首先弄清朝鲜儒学的发展史,才能明了日本儒学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0.
(一) 1894年1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徒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日本乘机借朝鲜发生变乱,捍然不顾朝中两国政府的反对,调兵遣将,大举入侵朝鲜。李鸿章面临日本气势汹汹的军事进攻,吓破了胆,感到无力对付,便提出“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指望英、俄、法、德、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发善心帮助中国,用武力压迫日本退兵朝鲜。这无异与虎谋皮、痴心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