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银晓 《新天地》2011,(9):184-184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忡,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2.
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倪佩衡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条写道:“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之研究》是体现毛泽东体育思想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体育思想价值与实践理念.毛泽东早期的“以人为本”的体育运动价值及其实践理念可以概括为“六要”:一要发展体质、二要培育精神、三要提供社会环境、四要精于运动与方法、五要勤于锻炼、六要专注练习,这些理念对今天我国军事体育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学校体育教育以及竞技体育运动发展仍然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体质测定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实施将对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尤其对体育课程建设、体育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 ,以及在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征求意见稿 )》精神工作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并且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高校体育工作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试行方案 )》实施工作的推动下会上到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同时也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它是对我国现行体育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本文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更好地贯彻和实施《标准》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珍珠球运动在西部地区推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珍珠球在北京称“采珍珠”,在辽宁省称“投空手”,在山东省称“打司令”,它是一项新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使珍珠球运动在西部地区得到普及和发展,从而缓解民族地区学校体育经费的短缺、体育设施的匮乏,为西部地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同时又正式发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导纲要》和《健康标准》的下发,是根据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发以来又一重要举措。可以说,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反映在大学生体质的量化上面。本文对辽宁省9所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和高校学生体质现状进行了数理分析,目的是为更好地进行体育课程设置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以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最终为辽宁地区高校体育课程的合理构建与迅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前言学校体育的任务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抵抗疾病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练的兴趣,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殿练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缎练习惯;提高部分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为国家培养优良的体育运动后备人才,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李鹏同志曾指示:“为使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必须重视体育教育,学校也应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体育人才。”李铁映同志也多次指出学校体育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采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贯制的办…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校领导对体育工作十分重视,特别是贯彻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来,健全了体育工作机构,制定了体育工作发展规划,保证了体育经费,满足了体育教学、群体竞赛的需求。我校以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准则,以掌握“三基”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达标》率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三个“面向”、四个“结合”的体育工作特色,全面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使校园呈现出“一大”、“二多”的喜人景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郑州市2007—2010年体育考试成绩变化的分析,研究中招体育考试和初中学生体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为中招体育加试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学生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合格或优秀等级,同时响应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以此带动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  相似文献   

11.
论软式排球在高校学生健身活动中的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式排球是1995年传入中国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它以独特的魅力和娱乐性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高等院校是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尽快开展软式排球运动是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一环。文章对软式排球和普通排球的性能、技术、竞赛等多方面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了高等院校开展软式排球运动的现状与前景,旨在为高等院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出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对高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的出台,无疑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提供契机。在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析、研究、实施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与体育教学成绩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科学、客观的体育教学与考核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配合国家教委1990年9月1日颁布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及《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标准》及《办法》的实施,科学地安排大学生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对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研究极为必要。我院从1990年起就开始抓了这项工作,通过对六个系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试,为我院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生动制定更为科学、系统化的计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础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近二十年来,我国学生的体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要“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给高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通过对新、旧《标准》的比较研究、针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提出了高校体育改革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问题是 :体育教育为了中考提高成绩或者是为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这两种体育教育目的都是单纯地提高身体素质。其教育过程是重复的、单调的、枯燥的 ,其与当前倡导的中学快乐体育教育 ,以及当代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增强学生体质 ,适时地培养在校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不相符合的。加强体育素质教育乃是中学阶段发展的趋势 ,体育素质是体育意识、体育生理、体育心理、体育智力及运用体育基本知识参与体育运动等综合能力的反应。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机能能力…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考核内容,结合新生体质的实际情况.我们调整体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在全面发展学生体质的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及身体素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以我校95级新生一年的体育教学为例来分析教学效果和实施《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二十年来却出现了持续下滑的趋势。为了贯彻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2年秋开始在部分学校试行,2004年秋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它的实施将对我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对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切实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的目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2000-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变化趋势,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探析,以期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学生体质差、健康水平不高,体育设施、场地缺乏,农村中、小学体育开课率不到50%,体育教学效果普低劣的现状,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应进行如下改革:将《全民健身计划》纳入国策,认真贯彻执行《体育法》;转变学校领导重“智”轻“体”的办学观念,实现体育目标、大纲、教材一体化;全面推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试制度;增加学校体育投资;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