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一所地方性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应该选择一个怎样的办学模式,应该怎样有效地担负起培养合格初中师资的重任,这是我们必须回答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我校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个校县结合、共同育人的“校县共育”模式。一、什么是“校县共育”“校县共育”作为一种师专办学模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命题,也不是一个教育内部关系的简单延伸。就其性质而言,“棱县共育”是一个“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开放型办学模式,是学校利用社会力量共同育人的开放型育人系统。“校县共育”主要包容四层含义:1、“…  相似文献   

2.
我国师专教育担负着为初级中学(主要是农村中学)培养师资的任务,而初级中学的发展又是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心所在。目前,我国师专教育与初中教育之间既存在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状况,但也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矛盾c这种不适应性集中反映在师专办学模式较为封闭,缺乏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因此,在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规格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实际的需求。我校“棱县共育”综合教育改革,着眼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连结,按照市场法则,建立开放式的师专教育体系。其基本目的,是探索一条师范专科学校同当地县、区政府合作培养…  相似文献   

3.
“校县共育”课题是九江师专向国家教委师范司申报的关于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科研课题。这一课题业经国家教委师范司批准并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办公室专项经费资助。学校为什么要实行“棱县共育”?其意义何在肝“校县共育”湖基本内容是什么?基本思路是什么?怎样实施“校县共育”?这些问题既是课题实施需要首先明确的问题,同时也是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追思、不断加深认识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基本阐述。强调“棱县共育”的必要性“校县共育”,是指学校与县区合作、共同培育人才。在具体阐述“校县共育”的内涵之前,我们先…  相似文献   

4.
卷末絮语     
九江师专《“校县共育”综合教育改革研究》,经向国家教委申报、审定,并经世界银行核准,1993年8月7日,由国家教委办公厅下文,正式批准列入“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第一批改革研究课题”;时至今日,已运行三四年了。本期以“专辑”形式,刊登了三十一篇文章和材料,可视为该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的总汇。应该指出,《“校县共育”综合教育改革研究》是九江师专建校二十年来,第一次举全校之力.持续数年,开展的一项综合教改实验与研究,其成果是丰厚的,启示是巨大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知道,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特别是地方性…  相似文献   

5.
我校“校县共育”综合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届世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经国家教委师范司和世行贷款办批准,于1993年9月正式立项。为了“校县共青”的研究工作顺利的开展和探索经验,我们选定了瑞昌市和彭泽县作为试点县;取得经验,然后逐渐推广到其它县区。我们在试点县主要作了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招生工作的改革实施“校县共有”课题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改革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我校从1994年起,对“校县共有”的试点县进行招生改革c于是,我们早在1993年11月,就向江西省教委呈交了(关于按照“校县共育”课题计划…  相似文献   

6.
面对市场经济和人才需求格局的迅速变化,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师范专科学校原有的培养模式受到了挑战。师专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合格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九江师专化学系在‘胶县共育”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县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地对师专毕业生需求的变化主要不是在数量上,而是在专业素质上。就化学专业而言,主要表现在:(1)由于大力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要求中学师资仅有专业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加上中等职业教育的加强,更要求教师应具有较扎实的…  相似文献   

7.
一、中小学家校共育的现状调查家校共育即家庭与学校对孩子的协调教育。众所周知,在中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均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以系统论的方法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会发现“家庭与教育系统的关系有时被认为是对...  相似文献   

8.
绍兴文理学院前身之一的绍兴师专,自1988年开始,构建学校、县(市)教委、家庭三结合的师专育人模式。“三结合”育人,贯串于师专生录取后至毕业时师专教育的全过程。县(市)教委和学生家长利用各自的优势.在师专育人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学校主导作用的发挥,使“三结合”育人模式得以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三结合”育人模式,有助于师专生全面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渭南市初中师资编制出现总体饱和,教师素质存在“三低”的问题;渭南师专在培养初中师资中出现长线、短线、缺线专业的矛盾。师专应主动适应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改革,逐步构建教育新模式,调整专业结构,培养一专多能、“适销对路”的合格师资,增设继续教育和非师范专业,走内涵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对于家园共育、家校共育、家庭教育等话题关注度在持续上升,但培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学校并没有真正在课程结构、师资培养等方面体现出家园共育特色。家园共育能力培养是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之一。家园共育课程体系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课程目标分别设定为形成父母角色认知、掌握五种技能、处理亲子关系技能技巧。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1992年国家教委师范司申请立项了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师范教育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1993年初,受国家教委师范司委托,由我校、乐山师专牵头,会同全国七所师专(锦州师专、南平师专、临沂师专、张掖师专、绍兴师专、零陵师专和南通师专)着手研究其中的第三子课题(初中师资部分)。在国家教委师范司的直接领导、课题组组长金长泽研究员的直接指导和各成员学校的密切配合下,联手攻关,历时三载,现已顺利完成,作为第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高等师范专科教育二、三年制教学方案”(以下简称新教学方…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办学模式较为封闭,无论是招生与分配,还是教育管理与教学,都是由学校一方承担的。师专是地方性的高校,主要是为本地区培养师资;可是过去办学,既不了解本地区教育与师资需求的实际,也不积极与各县、区合作,盲目招生,盲目培养,而各县、区更不过问师专办学的事。这样,就产生了供需之间的矛盾。就是说,师专学校培养出来人才的数量与规格,都不太适应各县、区实际上的需求,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浪费。我们认为,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就必须打破传统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职前不足职后补”的问题,改善实践育人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当前学前人才 培养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借鉴美国“以促进儿童发展为起点”的学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以儿 童作为教师教育的起点;以实践能力发展为导向,开展园校合作共育;同时以落实《标准》和专业认证为抓手,推动实践教学模 式改革。  相似文献   

14.
师专写作教学的“脱轨”现象及改革出路蔡梅娟师专写作教学的任务是明确而艰巨的,即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能胜任初中作文教学的合格师资。这就为师专写作教学划出了一条特定的轨道,决定了师专写作教学的特殊性:特殊的教学目标,特殊的教学内容,特殊的教学方法,特殊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士官培训等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背后原因的分析,论证了信息化条件下推行学校与部队“联训共育”继续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学校与部队联合培养技术岗位士官的“联训共育”培训模式范式以及科学应用该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富强之本”,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应的师资,师资的培养主要靠师范院校这个“工作母机”。在整个高师系统中,师专教育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地区建设的需要,师专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它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改变专科、本科比例不合理的状况,着重加快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专科教育,尤其是师专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师专的发展其实仍处于一种不稳定、欠完善状态,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  相似文献   

17.
教育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所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因此,师范专科学校必须大力加强师专生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这既是中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建立教育科学理论的需要,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要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培养:学校高程重视:发挥教育课程的效能;发挥和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要加强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两基三能一归宗”,是我们对师专教学改革的构想。何谓“两基三能一归宗”?“两基”是指计算机和外语两门基础课;“三能”是指教师职业技术能力、职业教育技术能力、艺术技术能力;“一归宗”是指面向21世纪培养合格的初中教师。‘两基三能’星基础,“一归宗”是培养目标。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言。外语既是师专学生的工具课,也是基础课。据课题组对龙江市的教育调查表明:各县区最缺乏的是英语教师。全市中学任教的英语教师为1502人,但有相当数量的人未接受专业训练,业务素质偏低,难以胜任教学工作。李岚清副总理指出:“普及外语和…  相似文献   

19.
课程问题在学校教学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规格。长期以来,师专的课程模式相对稳定不变,这与过去为培养普通教育师资是基本适应的。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师范院校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师专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比重逐渐扩大,以及中等教育结构和课程改革加大力度,对中等教育师资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对师专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师专现行的课程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难以做到培养社会需要和合符中学实际的人才,因此对其进行改革也就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除了原有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外,一部分普通中学也办起了职业高中,某些行业、企业、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相继举办的中专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电视中专、职工中专等原来的成人中专校也纷纷利用闲置的师资、教育设施面向初中毕业生办起各种专业的职高班、技工班等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改变了过去上普高,升大学是唯一出路这种“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各类中、初级技术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