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英国曾经是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头号资本主义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过去人们在谈论国际事物的时候,总是习惯说“英美如何如何”——把英国排在了美国的前面。如今,“大英帝国”已经衰落,可仍然是发达世界的重要成员,人们在谈论西方的时候不过是把口头语改成了“美英如何如何……”——英国仅次于暴发户大老美。我在英国从南到北地兜了一圈儿之后,心里生出的最大疑惑就是:英国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因为,他们的田野里很少有庄稼,满眼是一片接一片的草场。既无太高的山,也没有太平的地,略呈起伏,绿野开阔,色泽油油。只在中南部间或…  相似文献   

2.
英国已故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未来的帝国是头脑的帝国。”  相似文献   

3.
17世纪以降,世界地图急剧变化。我们看到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和灭亡;苏联崛起和覆没;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逐步瓦解直至灭亡;英国从一个偏处一隅的岛国膨胀为称霸世界的不列颠大帝国,又在20世纪缩回本土沦为二流强国。与此同时,美国用100多年的时光从刚独立的前殖民地变为主宰世界的惟一超级大国;德国、  相似文献   

4.
1984年1月14日,一个噩耗传遍了全世界,悲痛的哀乐在“麦当劳帝国”的臣民们的心头上萦回——他们的“国王”因心脏病复发、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了。“全帝国”一万多个分店,不受国界的影响,立刻下半旗为其致哀。在“帝国”总部,人们举行了  相似文献   

5.
<正>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摊了一地,每一块殖民地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是自治,有的是半自治,有的是托管。殖民地的情况千差万别,那这个国家还有战斗力吗?当时欧洲其他国家就是这么嘲笑英国人的:破破烂烂,浑身是补丁,我只要打你一下,你就分崩离析了。结果"一战""二战"后,谁分崩离析了呢?看起来破破烂烂、不成系统的英国硬硬朗朗地挺到了现在。  相似文献   

6.
拿风景名胜区的宝地,就是拿天价钞票的本事。拿地于是拿得风起云涌,甚至刀光剑影。农民有地,所以被“征地”;城市居民无地,所以被“拆迁”,把你的房子拆了,地不就出来了吗,以至于“中国”的英文谐音都被变成“拆了”了  相似文献   

7.
一位名叫戈登的人,最近在全英国“最沉闷男人”的大赛上夺得冠军,其强项是“越令人无聊的事他就知道得越多,面对一张别人用完就扔掉的废包装纸,戈登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连采访他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才没有在他面前睡着”。  相似文献   

8.
18和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当时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政治变革以及帝国势力的膨胀,塑造了当时的世界。20世纪则是美国的世纪,合众国改变了世界,它打赢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开发了所有主要的新技术产品:电话、汽车、电视机、飞机以及互联网等。我们都认为——美国也确信不疑——我们如今仍然生活在美国处于霸权地位的时代,然而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可能是下一个新兴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的食用油一度严重匮乏,就连炸土豆片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食品了.有位政府高官,乘飞机到当时英国的非洲殖民地坦噶尼喀视察.他走马观花地看了几天之后,自以为是地断言,在这里种花生是解决食用油短缺的最佳方法.英国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迫不及待地投资6000万美元,决心在那片非洲的灌木丛中开垦出1300万公顷的土地,种植花生,以解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10.
英国《自然》杂志今天首次披露的小型肉食恐龙化石[中国猎龙],被认为是鸟类最近的[祖先]之一小身材、大脑颅,前肢能像鸟翼一样侧向伸展——一种新的小型肉食恐龙化石2月14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首次露面。由于它的发现地在我国辽西地区,中、美、加三国科学家把它命名为“中国猎龙”。更重要的是,在恐龙向鸟类进化的漫长历史中,中国猎龙扮演了重要一环。它身上所具有的许多“过渡”色彩,提示了“龙变鸟”过程中的一些有趣进化现象。中国猎龙也因此被认为是鸟  相似文献   

11.
<正>保持事物的简单化是对付复杂与繁琐的最有效方式。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这就是12世纪前期英国著名的天 主教教士威廉的“思维经济原则”。威廉主张唯名论,只承认确 定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概念都是无用的累 赘,应当被无情地“剃除”。由于威谦是英国卡姆人,人们就把 这个原则形象地称为“奥卡姆剃刀”。经过数百年的提炼,“奥 卡姆剃刀”已经拥有了更为广泛、更为丰富和深刻的意义,同样  相似文献   

12.
薛巍 《领导文萃》2008,(5):138-141
日前英国评选该国10位最机智最幽默的人,当选的全是男性。“对男人来说。悲哀的是他们最珍爱的两样东西——女人和幽默——势同水火。”男性更幽默,是因为男人更具有生命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孙力舟 《领导文萃》2013,(20):40-43
国策:与霸主英国保持好关系 美国建国之初,国父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美国不应陷入欧洲大国的权力之争。对此,美国政治精英存在高度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与当时霸主英国的关系.他们曾发生过激烈争论。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当时美国与英国相比仍然弱小.是“一个伟大帝国的胚胎”,但英国是崛起中的美国的天然伙伴。  相似文献   

14.
盂大革 《领导文萃》2007,(12):163-165
伦敦人也有学“雷锋”的时候——艰苦朴素得一塌糊涂。你很少能像在美国,随地拣到点电器或是家具。英国人自己的物件且使呢。伦敦的希斯罗国际机场,一点不夸张地说,起降的飞机在空中都排了长队,让英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的是,在机场内等着办手续的人的队伍更长。就这样,英国人还在争论机场是不是该扩建?  相似文献   

15.
“圈地运动”与中国社会心理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买卖过程可以被视为交易互利的行为。但是“圈地”不是买卖交易 ,而是“强占” ;“圈地”行为主要不是经济行为 ,而是武力行为。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除了武力之外 ,还有文化因素 :清教精神为“圈地运动”注入了“最优配置土地”的动力。值得指出的是 ,在英国这些被圈的地不是已耕地 ,而是非农耕的公地。这些公地被圈占之后用来养羊 ,周边农民就断绝了柴薪、野菜、放牧及其他非农耕的自然资源 ,不少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 ,进城打工。因此 ,有了“羊吃人”的说法。[1]在英国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土地所有权登记 ,直到1925年的…  相似文献   

16.
不管是刑事拘留也好还是正式逮捕也罢,也不论是遭天谴报应还是因作科自毙,总之,去年“郎顾之争”的强势人物——脸憨厚且满口“诚信”的顾雏军终于“从天上掉下来,掉到地上最不干净”且自己最不愿意去的地方。顾氏的彻底“失落”意味着什么?管理层在我国股市信心殆尽之时重拳出击此案,给出的“信号”寓意何在?笔者认为,屡遭非议的证监会此次义无反顾地顺民意、护市场之举,为其日后功能定位与民望重塑投下了关键的一注!顾之“落叶”为监管“秋风”所扫,既是法制建设走上正规之标志,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之必然。换言之,如若顾雏军的“失落”多少能换回对社会“五失”的救赎,何乐不为?具体来说,以下“五失”现象也许在此案后会被救赎。  相似文献   

17.
孟宪利 《决策》2009,(1):61-61
“说”在机关,永远不会是信口开河。总的原则是,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是你最应该说也必须说的。凡是习惯议论长短的人,最终会被领导在潜意识里认为“能力有限”——这是一条真理。  相似文献   

18.
军人政治传统与土耳其现代社会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凯末尔军事强人对土耳其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1.救赎与辉煌———凯末尔军事强人在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随着蒙德罗斯停战协定(Mudrosarmistice)的签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败,处于分崩离析和任人宰割的局面。凯末尔曾经指出:“如果该条约全面履行,土耳其人将无立锥之地。”条约签订后,列强迅速分割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并鼓动帝国境内各少数民族的分离主义活动。在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顽强的土耳其人自发地拿起武器,抵抗外国占领,并组织了各种“护权协会”,保卫土耳其人最基本的民族权益和国家独立,而其最杰出的…  相似文献   

19.
一、财政均衡制度产生之前,在分权型国家已存在政府间税收划分或转移支付 撇开人类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皇权专制时代,最早的分权型政府可以追索到1707年的英国,即在英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之后的第6年,苏格兰加入了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此后,1800年爱尔兰加入联合王国。虽然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加入均基于与英格兰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但从政治的角度,苏格兰和爱尔兰仍保持较高度的地方自治。因此,考察地方自治的历史,英国是最早的例子之一,其地方自治理念通过其殖民扩张,也植入到其英属殖民地,并先后产生了以分权为特征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英属殖民地类型的联邦制国家。此外,英国虽然具有地方自治的政治传统,但却是传统上收入高度集中的国家,自治的地区政府无专门的税收,而是从中央政府获得财政补助。因此,英国的政府间财政补助或转移支付可以追索到1707年苏格兰加入联合王国时英国中央政府与苏格兰政府的财政安排。如果以是否存在现代意义的分权体制作为开始,英国应是世界上最早产生财政转移支付的国家。当时英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经济更多地出于政治和统一的考虑。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6,(7):146-146
世界著名撑竿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莱得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也没有明确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心平气和的莱得一直不停地写,竟然完成了2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后来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2000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未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