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哈贝马斯批评传统民主,致力于寻求第三种民主模式--话语政治民主.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理论旗手,他延续了对当前的社会进行批判的传统,创建以个人的交往行动作为根基.把人看作是交互主体,并以此为基础的话语政治观.话语政治观以比过去的政治理论更尊重个人话语权而有别于其他的政治理论.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对社会渐进的修正的可能性,否定了大规模的暴力革命,以及对个人的意见的重视,并把这些个人意见汇集为普遍的公众意见,从而建构合理的话语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明视域中新社会阶层话语权问题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加速,必然带来社会话语权的分化与重置.新社会阶层谋求话语权的诉求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其进行理性引导,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良性发展的必要支撑.当前,新阶层话语权诉求呈现出主体能力较强、权利意识强烈以及话语诉求多元、话语方向可塑等一系列特点.同时,其话语权实现也面临组织保障缺乏,制度保障不完善,政治文化环境不利以及面临强势话语挤压等一系列障碍.从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理性引导新阶层话语权的合理实现,主要可以从完善相关制度,扶持公民社会发育,培育现代性公民文化和构建公共能量场,实现各阶层话语权均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建构出现场域扩张、格局分散和主体多元的新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建构的困境,具体表现为思想政治话语权效缺位、传播管理困难加大以及价值理念易受冲击.因此扩充话语强度、增强话语导向、贴合话语对象是当前提升思想政治话语吸引力,增强育人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就意味着在国际社会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已卓有成就的今天,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创造良好国际话语环境的重要前提。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既是具有中国特色又是遵循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的新型现代化话语。因此,我们要全面认清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把握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历史机遇,迎接前进道路上的挑战。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共识,充分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智慧与方案,是我们必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要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必须从坚持中国立场、增强内在实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和增强国际认同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有效路径和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表征世界、实现交际最根本的工具.语言的使用形成话语,话语意义以说话人的意图为核心.话语具有行为性,话语行为具有目标性.人类运用其最根本的工具实现其意图、目标,由此产生话语的原动力.话语的表述效果称为"语力"(discower).语力与三项要素相关:语言能力、知识及表达途径.构成语力的这三项要素是相辅相成的:语言能力与知识的获取能力形成正相关的关系,而二者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话语平台的准入度.语力的强弱决定了个人话语权的多寡.一般说来,语力强则话语权大,反之亦然.由于语力中的语言能力和知识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因此语力的强弱因人而异.这也必然导致了人们在具体社会中享有的话语权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力·真理--社会正义与"话语的伦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章国锋 《社会科学》2006,(2):186-192
"话语"的冲突是引发人与人,乃至种族、民族和国家间的敌意和仇恨的根本原因,社会的不公正也根本地表现于话语的强权和话语权的不平等.话语的统治必须以权力为后盾,而权力则必须通过话语来贯彻自身.哈贝马斯提出了"话语伦理学"的构想,认为要实现普遍的公正,消除当今世界严重存在的不平等,必须首先反对话语的霸权,在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中贯彻"交往理性",将话语规范的恪守提升到社会伦理原则的高度,通过理性的交往和对话,达成广泛一致的"话语共识",以解决矛盾,防止冲突.然而,哈贝马斯的这一构想却包含着明显的悖论.  相似文献   

7.
政治共识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普遍的承认,但其核心建构原则,即公共理性和有效性不断遭受着各种话语形式的冲击.其中,霸权独自和无责漫谈是两种最具破坏力和颠覆性的话语形式,成为阻碍政治共识达成的两重藩篱.由于共识话语是构建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对霸权独自和无责漫谈所产生的阻滞和破坏行为的缘由、方式和后果进行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执政党长期执政和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先后经历了竞争与夺取、确立与巩固、调适与创新、自信与发展等阶段.在特定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历史任务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沿着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复兴话语的脉络展开,呈现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演进的鲜明特征.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经验,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史主线、根本保障、动力之源、基本策略和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意识形态话语权关乎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关乎执政党长期执政和人民福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为逻辑起点,先后经历了竞争与夺取、确立与巩固、调适与创新、自信与发展等阶段.在特定的时代主题和党的历史任务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沿着革命话语、建设话语、改革话语和新时代复兴话语的脉络展开,呈现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演进的鲜明特征.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经验,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史主线、根本保障、动力之源、基本策略和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在网络与现实社会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在教育参与者基于技术支持而进行的教育引导、思想把控和交往互动过程中生成和发展的多样话语权力和权利的总和.事实上,网络与现实社会联动施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不仅继承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和旨要,而且基于互联网的特殊性而生成了新的特征和规律,在原有价值上实现了拓展与突破,具有极强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当前学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内涵、结构、价值、现状及提升等方面,而系统、全面地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有助于未来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国内政治共识研究是与改革开放后社会整体变迁的时代背景紧密连结的,并受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政治共识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功能和实现路径等领域.在未来的政治共识研究中,应注重彰显中国本土话语特色;厘清政治共识各主体的权限、义务及职责;突出理念共识、道德共识等价值理性的研究视角.从政治共识之基础、如何达成、作用三个环节出发,可以探索建构一个系统研究框架,以整合现有成果,实现政治共识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非营利组织作为政治活动中一股活跃的力量正在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影响政府决策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推动着公民进入政治生活系统的进程。基于公共利益为导向的政治参与,型塑了公民社会的培育与发展。后现代情景中公共行政提供了这样一种公共能量场,在此场域中,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间形成一种结构性关系并使其话语权得以实现,而这是以非营利组织话语表达符合话语正当性原则为条件的,即符合政治参与的规则。  相似文献   

13.
“话语权”表达的是在语言外壳背后,承载着的某个特定社会,具有特定经济政治地位的人们(社会集团)的实际权力(利、益)要求,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政治权力(利、益),有确定的阶级内涵。“话语权”是由话语体系体现出来的。在当今世界普遍关注话语权的背景下,坚持用中国理论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不断增强中国理论的话语权,把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这是党和国家向学术界、理论界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经济实力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被世界瞩目,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是在国际话语权上中国却没有取得与经济实力、大国形象相匹配的地位。中国需要国际社会客观、正确地了解自己,也需要更好地了解世界,这就凸显了话语权的重要性。而争取话语主动、避免"话语陷阱",当务之急是加强话语自信,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与智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日常生活媒介化,并衍生两大舆论场共存及网络空间话语纷繁芜杂局面,进而消解、侵蚀主流媒体网络空间社会共识话语的主导地位.主流媒体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把握社会共识及其话语的要义,对网络空间非主流社会共识话语形态及其实质进行梳理分析,再从社会共识及其话语规律、主流媒体传统经验、日常生活媒介化新特征等方面着手,保障主流媒体网络空间社会共识话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以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为核心范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引领着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凝聚、整合和认同作用.立足新时代,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设,全面、准确、客观、立体地阐释、表达和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含的思想价值,是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这就需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构建政治话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动政治话语体系创新;需要不断深入学理研究和理论阐释,积极推动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普及与推广,积极推动大众话语体系创新;需要努力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积极推动国际话语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传播过程中,一定的政治系统中意识形态往往经过媒介形成政治话语体系,在这种转换过程中,意识形态借助于政治话语一定意义上建构和重构了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当下中国政治传播中的政治话语,出现一种主流媒体政治话语高度同质化与网络媒介政治话语多样性并存的复杂情势。对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把多样化的政治话语表达或意识形态的争论看作是社会分裂的象征和表现;二是区分公共舆论和政治话语的同质化;三是不能片面地追求政治话语的单一性,由此造成虚假的社会和谐和统一;四是民族国家的认同不能完全诉诸民族情感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政治动员,也需要通过不同政治话语的表达或争论达成理性共识。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伦理话语权源于文学对社会伦理教化功能的理论自觉与实践,并随社会的变迁而流变.近代以降,社会动荡下的文学更是充当了倡导社会伦理和人文精神启蒙的重要角色.20世纪的中国文学履行着文化启蒙、政治代言、革命鼓号等功能,经历了“文学革命”、“革命文学”时代变奏而获得了显赫一时的社会伦理话语主导权,但也一度因政治强权和伦理专制而异化、疏离了文学本身.新时期,“新启蒙文学”为时代代言,但旋即在社会大众文化和消费伦理的冲决下走向“死亡”、“失语”.社会转型时期,文学伦理话语权的倡导和回归已然成为当下文学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政治话语范式由于多元利益的分化而渐趋失范时,司法话语成为一种替代安排.这意味着中国的司法改革更接近于一种在既有权力结构之下制度话语的转换.司法必须以其符号体系完成对于政治话语的翻译与重述,并将政治权力通过政治-司法的向度转化为司法权能的增长.在实际治理中,抽象的司法语言为获得进入具体情境的便利,构筑与司法所指事件的同质语境,也常常采取反向度翻译的方式.在双向度的互译中.司法运作机制的渐变反作用于政治权能之源,并促动政治权力结构在司法话语之下进行重构,而作为这种调整的结果,则是国家治理术的转型与司法话语权的转向.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利益实现途径,正在为大众所认同.然而,农民作为这一场域下的"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历史以及现实的原因,话语权却处于相对缺失状态,这不仅与民主发展的实质相抵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政治的权威合法性和稳定.而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信息传播网络的"短路",农民的"话语"无法通过有效的传播路径到达政治决策层,从而也就无法影响政策制定,满足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