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双语词典乃对译词典,即在译语中寻找理想的全同概念来替代源语词目;源语词目实质上被转化为该词目在译语中的对应词.译语对应词因此具有双重身份:一是充当原有词目的译义;二是被转化为实质被解释词目.这种双重身份要求例证既须以某种方式来界定或补充实质词目的词义,还须承载源语词目在语法、搭配、语用等方面的信息.在例证中,源语词目与其它词汇单位之间往往呈现出某种横组合关系,它体现了二者之间在词条、语法、语义等方面的选择或制约关系;词汇之意义主要寓于横组合关系之中.在释义中充分利用横组合关系,可确立为双语词典的释义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语境中,双语词典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查找一个词在目的语中的对应说法和语法知识,它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体现。学习者通过使用双语词典,不仅能了解语言知识,如发音、词性等,而且可以意识到词汇在使用上和认知上的差异,从而促进文化理解。因此,双语词典的释义方式和重点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探讨对等翻译理论、语义学理论及双语词典学核心问题对双语词典释义实践的影响,来说明双语词典释义的文化心理认知,以此提高双语词典的释义质量。  相似文献   

3.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探讨了英语词汇的一些属性 :功能词与实义词 ;词典单词和语境单词 ;词汇的语音意义和词汇的语法意义 ;词汇的语义关系和词汇的文化涵义 ,旨在寻求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最新俄语同义词解释词典》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主要词典成果。该词典选词构组以"一义相同"为标准,共同义释义以语义元语言为工具进行解释,区别义释义遵循全景描写原则,以整个语言系统为背景说明"同中之异"。释义准确全面,例证丰富,是新型词典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武汉方言词典》中发掘总结出其释义方法上的四个特色 :一、联系文化 ,揭示词语深层的文化意蕴 ;二、联系历史 ,注重方言口语在古代文献中的印证 ;三、区分层次 ,兼顾新老词汇 ;四、多角考察 ,全方位揭示词语内涵。《武汉方言词典》释义方法上的这些特色对于进一步提高方言词典释义的科学性、发挥方言词典更大的应用价值具有启示意义 ,在方言词典编纂上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汉英词典编纂中文化词条的译义问题——基于平行语料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平行语料库的帮助,可以改变传统双语词典编纂中单纯地使用解释性对应词来处理文化词条的译义问题。汉语文化词条的英语译义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译义是与源语所指义相近的词;译义是对文化词条的释义;译义是能够例示文化词条的具体话语;译义是具体语境中的某个词或词串。同时,可以通过增设"译项"的概念来解决一个源语文化词条对应多个不能互释的目标语译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英语泛读课词汇教学的难题,运用Nagy等人二语词汇附带习得观点,研究英语泛读教学中开展猜词悟义、附带习得词汇的教学法,并通过对语境的讨论,提出了猜词悟义的六种类型:1.运用反义词语线索猜词;2.运用同义词语线索猜词;3.运用定义、释义线索猜词;4.运用上下文细节线索猜词;5.运用生活经验知识线索猜词;6.运用举例释义线索猜词。  相似文献   

8.
英汉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理论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根据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英汉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新模式。在论证熟练程度对双语心理词典表征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双语心理词典的表征模式不能从双语者的二语整体水平出发来分类,而应以双语者对一个二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来确定。据此,提出了英汉双语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新观点:双语心理词典是由一个个熟练程度不一的单词组成的,低熟练度单词的表征方式为一语词项连接模型,中熟练度单词的为一语语义中介模型,高熟练度单词的为二语语义直达模型。任何一个英汉双语者的心理词典都同时具有上述三种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知与汉英文化专有词目等值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双语词典中文化专有词目的等值释义,应当从文化认知出发,分析词目民族文化信息特征,全面揭示文化专有词所隐含的文化信息,采用适当的词语结构和词义表达方式;并因词而异地采取借用和仿造手段,解决目的语中因文化缺项所造成的词语缺项问题,从而促进词语的创新和文化的交流,提高双语词典的释义质量。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时表达者常用一些动作、姿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皱眉、微笑、翘大拇指等)来传递信息,这些指称或描述身体动作、姿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的词或短语,有一些可以表达比较固定的语义,这类词语可简称为"动作表义词语"或"动作词语".具体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中的此类词语的收录情况和释义处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那些结构凝固性强的、有固定义项的动作表义词语,词典应该系统收录,尽量避免多收或遗漏.对动作表义词语的释义,应该有统一的体例,释义项目尽量齐全一致,避免随意性;释义应完备周密,尽可能准确反映语言事实;释义用词应严谨一致;近义的动作词语的释义处理尽量照应周到.这项研究对词典收词和释义、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学习型词典的编纂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术语的翻译现状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语在科技发展、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术语有科技术语和社会科学术语之分。科技术语具有严密性、简明性、新颖性以及名词化等特点,语义单一,定义相对精确而固定,翻译时相对歧义较少。社会科学术语则具有深厚的语言和文化内涵,以及时代性与学科局限性等特点,翻译时容易产生歧义。社会科学术语的翻译可采用意译或直译加注的方法,以利于目的语读者真正理解其术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同时还可根据术语构词法进行翻译创新。  相似文献   

12.
多义虚词是语义演变的结果,因此在细分虚词的义项后,还需建立义项间的语义关联,以帮助描写和理解虚词的意义.文章提出建立虚词义项间语义关联的共时语义演变模型,并提出判断义项间语义关联的三条原则和语义演变的八种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语义场理论及其词义聚合、组合关系的分析,目的在于揭示:一是语义场理论对语言词汇系统内部词汇语义的阐述及心理学家对人类词汇记忆的研究表明,词汇语义上的联系形成了记忆中的联想网络,有助于记忆词汇;另外,词汇是组成篇章的基本要素,词汇的语义联系可以促成语篇衔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空间隐喻方向性的角度,运用语义特征的方法将汉语及物动词体系分为“单向动词”、“无向动词”与“兼向动词”三大类,并运用变换分析方法对这三类动词进行了区分实践,并特别对“拿”等动词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认为,“拿”不属于“取得类”动词的典型。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它不仅是一种语言中的修辞现象 ,也是人类对周围事物进行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 ,它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的重要手段。正是因为隐喻在语言中的大量存在 ,来自不同语言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流时必然会存在理解障碍。由于文化和地域不同 ,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所采用的喻体也不同。要真正理解隐喻的内在含义 ,光靠词语的语义特征分析不够 ,还必须从语用的角度理解。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确定隐喻的含义及其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语义韵是近年来新兴的语言学研究方向,为词汇语义学、词典学等打开了新视野。它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对某些词汇的语义韵特征进行描述性的介绍,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和描述词语行为的空间,对准确把握英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具有指导意义。语义韵应用的研究,方便了英语使用者从本质上把同义词和近义词区分开来,为正确理解话语语义、语用信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词典编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使词典编撰工作更细致、更完善。语义韵应用的研究有助于语言使用者避免语用错误,输出语义和谐的英语,提高语用能力,对语言教学和语言使用者的应用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出发,以信息焦点为主线,采用核心例句She died a miserable death及Shedied miserably分别作为"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的典型代表,能探讨这两种构式整体语义的差别。"同源宾语"构式和"谓语 状语"构式语义等同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两种构式虽有相同的词汇义,但其构式义却不同,因此它们的整体语义存在很大差别,绝非等同。  相似文献   

18.
有标选择复句的语义关系特征为:一方面,前呼句跟后应句之间的同一性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共性特征,表现在句法上就是结构的相关性乃至相似性、对称性。另一方面,同一系统中的各个元素,不仅存在同一性,而且存在着差异性。表现在语义上就是有标选择复句的前呼句跟后应句至少有一个语义点不同,否则很难构成选择关系。此外,有标选择复句还存在三类复合型语义关系,即“选择+假设”“选择+假转”和“选择+假转+推断”。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索《广辞苑》第五版中的复合动词「-出す」,对其构词形式、整体语义与前后项动词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复合动词「-出す」的前后项动词构词为并列关系时语义无偏重项,当其前后项动词构词为熟合式时产生与前后项语义无关的新语义。当前后项构词为主谓、补充关系时语义有时偏重前项动词主要表示动作的开始发生,有时偏向后项动词主要强调结果或状态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语境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导致了英汉语义的差异。翻译的目的就是提供原语与译语之间的语义对等。要做到语义对等,不同文体的翻译的要求各不相同。语义对等这一翻译理论可以突破翻译领域中的一些看似不可译的"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