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儒学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一直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儒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其思想学说,但基本精神都是一致的,即重建与规范一种社会政治等级秩序,重构儒家一以贯之的一种"修、齐、治、平"的政治价值理念,重塑一种以"天"道"理"为最高本体的、形而上学化了的政治伦理的宇宙观与哲学观;并通过人类世世相继的文化精神的超验性传承,将这种政治秩序、价值理念、政治伦理与哲学观念代代持续下去.他们试图重构以纲常伦理为超验形而上本体("天"道"理"),同时又以这种天赋合法的超验道德理性来指导人伦日用、进行封建社会有效控制与整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弗朗斯瓦.魁奈的重农思想与中国封建国家“重农”思想与政策在理论出发点、思想内容、目的导向以及实行效果上都有很大区别。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思想与政策束缚并限制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种专制国家的政治统治术,是以牺牲经济发展速度来维护政治国家的稳定。而魁奈的“重农”思想,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说: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水浒传》正是一部以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革命为题材的英雄史诗。它真实地、艺术地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农民革命队伍的形成、发展壮大和失败的全部历史过程:深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把"与时俱进"郑重写进了政治报告.从此,"与时俱进"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思想或观念,"与时俱进"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其发轫于商、周时期的"因时而变"、"与时消息"思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与世俱进",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得到升华."与时俱进"以其紧随时代,求新、求变的特质,贯穿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施耐庵为什么写《水浒》,它的创作思想是什么?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不少研究《水浒》的人认为,施耐庵写《水浒》是为了歌颂农民起义,总结农民革命的经验,甚至称这部书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施耐庵写《水浒》是站在地主阶级招安派的立场上,把小说当奏折,为皇帝和整个地主阶级如何绞杀农民起义出谋画策的。我们知道,农民起义是封建社会阶级斗争激化的必然结果。“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多次地举行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国历史上,象秦、汉、隋、唐、元、明等著名的封建王朝,都是被农民起义的革命风暴所摧毁。因此,  相似文献   

6.
"富贵"这一批评范畴在词学中被关注的程度明显高于诗文批评,这和"富贵"范畴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本身的内涵及词学批评的特性有关词的起源(民间、燕乐、秦楼楚馆)决定了词"绮艳"的本色,其繁盛时(宋)的社会风潮、文人时尚又决定了词继续流连与"温柔富贵乡"中.因此"富贵"这一范畴在词学批评中的具体涵义就在于奠基于词人深厚的学养和博富的才情基础,词创作要既脱却穷酸寒俭之俗态,又不仅仅以镂金饰玉的财富的铺陈刻画为能事,而是超越刻意的"富"的外在形态的描摹,追求天然的 "贵"的内在气象和神韵,营造出一种雍容典雅、风流闲淡、含蓄蕴藉、旖旎优美的气韵,如此"格高气逸,韵远思深",方为真知"富贵"之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7.
关于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口号,史学界素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天下苦秦久矣!”(见《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刘泽华、王连生二先生论文《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说是“伐无道,诛暴秦。”(见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讲义上册);一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见侯外庐先生论文集《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各说不一,都有道理。我认为怎样分析、确定一次农民起义的政治口号,不是一个可以轻视的小问题。考察一次革  相似文献   

8.
在湖南自治运动中,青年毛泽东仿照美国"门罗主义"提出"湖南省湖南人之湖南"的"湖南门罗主义"口号,它的基本主张是"我们用心干我们自己应干的事"、"我们绝对不干涉别人的事"以及"绝对不许别人干涉我们的事",这一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中外地方自治思潮、严峻的国情、省情、民情及湖湘文化浸染下的湖南人刚劲强悍性格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促成的综合体,这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军阀割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湖南门罗主义"是一种近代中国的人民民主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9.
18世纪朝鲜北学思想堪称朝鲜走向近代社会的前奏.它主要是在部分朝鲜入华燕行使臣深切感受到清初中国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繁盛、文化事业发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更准确地说是在使臣为解决其传统华夷观与现实所产生的矛盾中,在其"攘清夷"观逐渐被打破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它率先提出打破"华夷之辨"的口号,但根本上还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认同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民为邦本”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里最有价值的部分。“民为邦本”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有着切实的内容。古代的民本论者提出过关于制民恒产、使民与政以及化民以德的主张。在继《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一文之后,笔者对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横向上作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总结80多年来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党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新的改革开放实践而提出的新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点及灵魂在于实践.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认识和评价不是看我们的宣言和口号,而是看我们的实际行动;一些错误观点的攻破不是靠口头批判而是靠现实生活的力量.只有我们真正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有效地遏制住了腐败现象的蔓延,那种主张搞多党制、三权分立的观点才会没有市场;只有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幸福,广大人民群众才会真心拥护共产党、拥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否在我们党的建设中真正付诸实践,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其"德治"思想的历史渊源主要来自于懦家传统"德治"思想的熏陶、历史经济的影响和随朝亡国之教训.其"德治"思想的治国实践主要体现在"正身修德"、"国以人为本"以及澄清吏治、开明的民族政策等几方面.唐太宗在"德治"的同时,也主张法治,他将德治思想与法治思想互相融合,成为基主要的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三三制"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举措.它的提出,既是对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一种政治呼应,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它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民主政治在认识与实践上的一个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罗贯中与农民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贯中为实现有志图王的政治理想 ,曾亲自参加农民起义 ,图王不成而致力于传神稗史。罗贯中所创作的一系列稗史小说 ,皆以农民起义为基本题材 ,又以农民起义的模式与思想 ,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蜀集团进行了生动描写与深入思考 ,使其与《水浒传》一样 ,都对后世农民起义产生积极影响 ,也进一步证实了他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罗贯中是文学史上写农民起义最多的一位小说家 ,其以农民起义为基本题材的创作思想 ,值得学界积极关注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早期启蒙者的教育思想陈朝晖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代,随着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变动,思想界也出现了一股启蒙思潮,这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教育作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激烈抨击宋明理学教育思想之弊端,提出了以“经世致用”为目标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在...  相似文献   

16.
浪漫主义"中国化"过程,先后经历了新功利主义、文学无用论和艺术至上主义三个认识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由中国现代浪漫派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这口号既标志着新文学的自觉,也标志着新文学本体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孔孟之道是历来反动派用以压迫、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从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来,凡属保守的、没落的阶级都是尊孔派,凡属革新的、进步的力量都尊法反儒。《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不仅从政治、经济方面,而且从思想领域里深刻地批判了中国的封建宗法制度,反映了反孔与尊孔的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和必然灭亡。 (一) 《红楼梦》反映的清朝康、雍、乾三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转变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趋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统治阶级内部更加腐败,资本主义萌芽进一步增长,加深了封建社会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清王朝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正如列宁指出: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历来地主阶级对付农民起义,总是交替运用军事围剿和政治招降这反革命两手策略。那些效忠予封建王朝的官僚、政客乃至依附于地主阶级的判建文人,历来对付农民起义也就不外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张血腥镇压的围剿派;一种是赞成招抚诱降的招安派。宋元以后,一些封建文人为了发抒政见,往往通过奏议、诗文、话本、小说等各种  相似文献   

19.
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战斗口号,它标志着我国农民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是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本文就这次起义的原因、地点、坚持斗争的时间和影响等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实现了从儒学向理学的转变,这一转变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原因,也符合思想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朱熹等理学家在其中所营造的"主题氛围"及其产生的"共识效应",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