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士大夫身处名利场之中,面对官场的复杂,迫切需要寻求预知未来和把握命运的方法。宋季士大夫的占梦活动十分普遍,他们对于梦的迷信和探索活动,在宋代社会留下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
唐诗研究的学术史 ,也就是“唐诗学”的学术史 ,可上溯到唐诗繁荣的本朝 ,下至于当今。对唐宋元明清至现当代唐诗学学术史作全面梳理 ,将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盘点“家底” ,能够使人明了“唐诗学”已经走过的过程 ,发掘其宝贵的财富 ;更可以深化原有问题的研究和启示开辟未来研究的领域 ;在研究方法上推陈出新 ,融古贯今 ,更为科学。但是 ,以前还没有谁来完成这一全面而细致地清理唐诗学学术史的工作。宁波大学傅明善博士《宋代唐诗学》的出版 ,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他首先从一个朝代入手。正如傅璇琮先生在该书序中所言 :“到目前为止 ,…  相似文献   

4.
科举制度与宋代士大夫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与宋代士大夫阶层郭学信宋代士大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其社会地位、精神风貌都表现出与宋前士大夫阶层许多不同的特质,这固然与宋代的社会环境有关,但亦与科举制度密切相联。正是伴随着宋代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细密周全,一个在政治地位整体面貌与观念方...  相似文献   

5.
陈寅恪先生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77页)。天水一朝向来被冠以积弱的名号,但在文化史和文学史上却  相似文献   

6.
《宋代阆州陈氏研究》是蔡东洲的新作 ,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宋代阆州陈氏家族兴盛衰败历史及其根源的学术专著。《宋代阆州陈氏研究》于 1 999年 8月由天地出版社出版。全书 2 1万字 ,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宋代阆州陈氏家族自北宋初年省华随孟昶归宋到南宋湖南宣抚使陈兖去世的一个多世纪的兴盛衰落的历史及其原因。共计十章 :陈氏家族研究概论、陈氏徙所考述、陈氏四令公碑传补证、陈氏四房子孙事迹考论、陈氏艺文征略、陈氏遗迹考述、《陈氏族谱》的真伪和价值、陈母教子的戏剧与历史、论陈氏家族的兴衰和特征、陈氏家族大事年表。《宋代阆州陈氏…  相似文献   

7.
社会文化心态是一种将分散的社会普通成员的心理要素 ,经过某种整合 ,汇集而成并以整体面目存在和流行于广大普通成员之中的集体性文化精神状态 ,具有一定的大众性 ;作为文化心理环境意义的社会文化心态 ,其精神内核表征为群体性的社会态度 ,因此 ,具有极强的倾向性特征 ;就意识内容而言 ,社会文化心态主要是对人们日常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 ,故表现出明显的届时性 ;由于社会文化心态是属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而成的状态结构 ,因而还具有非线性品格  相似文献   

8.
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文人士大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却处处凝聚着一股归田、退隐、出世的思想,凸显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隐逸思潮。宋代士大夫隐逸思潮的盛行,不仅与宋代冗官、闲官政治紧密相联,也与宋政权对文人士大夫的牵制以及朋党之争息息相关;宋代意识形态领域中儒、佛、道三教融合的社会思潮,则使他们能够在当世之志遭受挫折之际,退而出入佛道,用佛道出世远世和遁隐的精神解脱自己;宋代文人士大夫自省、内敛的心态和审美趣味,使他们在审美意象上更加注重内心情感的体验和对平淡闲适生活的追求,并由此将退隐作为体验自由、寻求心灵解脱和淡泊澄静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西夏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存在近200年,曾先后与宋、辽、金等政权相抗衡,国力强盛,文化发达,理应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自己的地位。然而在历代所撰的“正史”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元朝撰修宋、辽、金三史时,没有修西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宋代特定的历史因素,在士大夫之间普遍存在着隐逸倾向.其表现有士大夫多以"某某居士"为其名号;许多士大夫观佛寺,游道观,看佛道之书,与僧侣道友交往密切;不少士大夫文学作品透露着浓厚的隐逸思想;士大夫生活中的一切--风景、官署、斋室等都与吏隐之名联系起来;不少的士大夫有着或长或短的隐退经历.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这一文化是由汉族和各兄弟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过去,我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得很不够,尤其对鲜为人知的西夏文化更少问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史金波同志,从事西夏文史的研究二十余年,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在继与白滨、黄振华同志合撰《<文海>研究》一书之后,又撰成力作《西夏文化》,填补丁民族文化史研究的一项空白,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是融多种文化于一身的古典名著。士林文化和市井文化是其主要的文化品格,其中又以市井文化作为文化品格的本质,士林文化和市井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济州晁氏家庭是一个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的官宦世家、文学世家。当时这个大家族世代为官,人才辈出。或以博学宏识蜚声士林;或以文学行谊卓绝当时;或以为政有道、泽被百姓而名满天下。北宋真宗、仁宗时期的晁迥、晁宗壳心父子二人同知制诰,地位显赫,被当时朝野传为美谈。其后,晁仲衍、晁端彦、晁端友、晁端禀、晁端仁以及大曰成词人晁端礼等虽然在仕途上不像他们的先辈晁迥、晁宗壳心那样显赫,但在当时也都以政绩或文名为世人所称道。在“之”辈晁氏中,则更是人才繁盛,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江西派诗人晁冲之,爱国诗人晁说之,以及晁讠永之…  相似文献   

14.
15.
宋代以降,士大夫地位有明显改变。他们博学多才,疑古创新,身怀济世理想,积极参政议政,匡世救弊,挽救危亡,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风貌,对传统民族精神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渤海大学文学院张强博士撰写的专著《媒介文化研究》,于2017年由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多年对该领域思考和研究的成果.媒介是当代文化的重要变量,所以把握住媒介技术与文化实践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宋太祖提出荒年募兵的政策,以消除流民可能的动乱隐患。此一设想被富弼较好地落实,并与其它措施一起成为很多士大夫推崇的赈灾典范。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却因其带来冗兵冗费和劳动力减少而加以反对,但他们未能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推行以工代赈的救荒政策,而且采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灵活方式,由此发展了生产,同时也起到了避免动乱的政治效果。苏轼兄弟在几种救荒方式间依违不定,程颢曾参与以工代赈行动,朱熹则多次呼吁以这种可持续的方式赈灾。宋太祖钦定和宋神宗正式诏令的赈济方式,均产生很大争议,说明士大夫对"祖宗家法"与国家法令的态度并非严遵谨守,而是力争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8.
近期,薛瑞泽、许智银两位先生的专著<河洛文化研究>,同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国内研究河洛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本人有幸先睹为快.  相似文献   

19.
宋代"以儒立国"、"与士大夫治天下"的治国方略,使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与整个社会的利益从根本上取得了一致,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入仕参政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角色意识。然而由于宋代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冗官闲官增多,加之有宋一代反复起落的党争,所以在宋代,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士大夫并不多,他们中的大多数在为政的同时,又对学术文化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许多人是亦政亦文亦学术,人生实践与社会角色呈现出多维的态势。宋代之所以能成为"郁郁乎文哉"的文化繁盛时代,与宋代士大夫这种多维的社会角色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