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发社会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活力是由社会主体的活力,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直接构成要素和资源的活力,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和机制所具有的活力三个层面构成的,具体体现为思想活力、精神活力、创造活力、体制活力、个性活力等.为此,必须拓宽激发社会活力的途径,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和谐社会与全社会创造活力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一个全社会创造活力涌动的社会.创造活力的丰富与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协调、和谐的条件,是人类得以生生日新的基础,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人员的创造活力,坚持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1](P19)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治国目标。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社会出现了某些失序与失控,因此,我们当前的目标应是建设活力社会。加强社会控制是活力社会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整合是活力社会秩序重建的逻辑必然。只有注重社会整合和适度控制,才能保持社会活力,进而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指出对社会活力激发机制的有效探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现实课题与紧迫任务;认为应形成利益方面生成与规范的驱动机制、舆情方面激励与掌控的导向机制、制度方面完善与创新的保障机制,并把三者内在协调与统一起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阈下做出整合性考量。  相似文献   

5.
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激发社会活力.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它是内在于社会整体活动之中深层的、精神性力量,隐性地影响着特定社会整体活动的演进历程和方向.在明晰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现状及特点的前提下,尊重和保护西北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确立多元化倾向中的主导性要求,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凝聚力;注重文化创新机制建设,激发西北民族文化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6.
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体现在经济活力、政治活力、文化活力、社会活力等诸方面。经济活力表现为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弊端,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创业的环境和保障,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增加。政治活力表现为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引导和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文化活力表现为发挥先进文化对人的引导、教育功能,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活力表现为以合理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设定,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从政治哲学视域看,主要是社会活力与社会和谐问题。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与社会活力有关,即公民社会不成熟;二是与社会和谐有关,即存在着某些社会不公平、不和谐的现象。活力与和谐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块重要基石,构建和谐社会根本上就是要形成活力与和谐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活力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机体的生命状态和人类生气勃勃、健行不息的精神状态,也是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永不耗竭的动力之源.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根基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活力思想与活力话语体系.水与火作为中西哲学中两个核心的隐喻,代表了中西文化背景下活力观的不同特点,但两者又有着相通与融合之处.以水与火作为载体,对中西哲学史上的活力思想回溯、梳理与分析,找出其共识与差异,既是正确理解社会活力本质的有益视角与思路,又能为建构有活力的和谐社会提供宏大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旺盛的创业活力与公正、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环境互为因果。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激发和保持创业活力,对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目前创业环境较差的状况,政府应通过提供系统的创业公共产品以形成对处于高峰期的我国创业活动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社会整体流动状况和创造力水平是衡量社会活力状态的两个主要指标。通过这两个指标来分析我国社会活力的现状和影响社会活力水平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探求教育在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就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构建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道德风尚、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辛勤建设者和忠诚维护者。  相似文献   

12.
充满活力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社会整体流动状况和创造力水平是衡量社会活力状态的两个主要指标。通过这两个指标来分析我国社会活力的现状和影响社会活力水平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探求教育在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营造和激发创造活力、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与管理保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其精神支撑;要不断激发创造活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必须保障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突破传统的社会稳定理念的局限性。当代中国社会稳定必须以社会和谐为最高目标,以和谐指导和检验稳定,不断拓展社会稳定的理念和内涵,改进维护社会稳定的方式方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活力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机体的生命状态和人类生气勃勃、健行不息的精神状态,也是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永不耗竭的动力之源。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根基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活力思想与活力话语体系。水与火作为中西哲学中两个核心的隐喻,代表了中西文化背景下活力观的不同特点,但两者又有着相通与融合之处。以水与火作为载体,对中西哲学史上的活力思想回溯、梳理与分析,找出其共识与差异,既是正确理解社会活力本质的有益视角与思路,又能为建构有活力的和谐社会提供宏大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化活力是社会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具有内在性、深层性,并且最能体现社会活动主体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是衡量和反映社会文化活力的最主要参量.激发文化活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战略.文章试图就如何激发文化创造和发展活力从理论上进行初步探讨,从而给予当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理论支撑和论证.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致力于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必然要求加强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性,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法律保障.法律对于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激发社会活力,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的首要标志便是稳定和有序。但是,当前在我国还存在着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本文从多角度、多侧面探讨了如何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人的活力之科学探索与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活力在当代和谐社会建构中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意义.从发生学视角考察,活力的多样化、丰富化与复杂化首先是源于个体活力心理学发生的复杂性特征,因此对个体活力生成机制的探索对于社会活力系统的研究起着导向与奠基作用.本文试图立足于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社会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个体活力生成机制作分析与说明.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个体活力的生成进行哲学转化与提升,抽绎出对活力理论研究发展有意义的思想,进而探求到人的活力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