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光武 《理论界》2009,(6):190-193
近年来,新地区主义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理论基础越来越受到研究界的重视.新地区主义在东亚的形成和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密切相关,伴随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日渐清晰.目前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化程度低,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由于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各国合作愿望更加迫切,特别是东北亚的中日韩三国,加大了合作的力度,必将会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揭晓 《兰州学刊》2007,5(9):56-59
当前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现实主义的权力和利益为基础的竞争性地区主义,这也是东亚地区主义制度化发展的重要障碍.以平等协商、互利合作为价值观的东亚新地区主义为东亚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东亚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也要求东亚各国打破传统现实主义权力制衡的牢笼,共同构建符合各方利益的"东亚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的加深,东亚各国掀起了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东盟的建立、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兴起.以地区主义为依托参与东亚合作已是东亚各国的共识,但目前东亚合作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新地区主义的兴起,对推进东亚地区全方位,多角度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新地区主义产生的背景,通过分析目前东亚合作中存在的局限,试图探讨新地区主义在推进东亚合作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之间存在着战略性张力,如何将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全球主义统一到东亚一体化的进程中就成为重大战略议题,既要强调国家主义在东亚一体化中的基础地位和全球主义为东亚一体化提供的巨大契机,也要突出地区主义在东亚一体化中的主导功能.深入分析国家主义、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应树立以富民强国为目标的国家主义战略,以参与、分享为目标的全球主义战略以及以主导国际制度为目标的地区主义战略.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亚经济区域化是东亚地区主义典型代表,我们要重视东亚经济区域化在东亚一体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做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切实推进三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建设性的合作精神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6.
宗伟 《理论界》2012,(7):182-183
自上世纪末的东南亚危机以降,东亚金融地区主义逐步成为国际政治与经济界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东亚金融合作的支撑与掣肘诸因素,认为东亚金融地区主义当前所取得的进展,反映了区域内短期流动性缺失以及地区生产、贸易网络的驱动,而理论的论证也提供了实践上的助推;同时,东亚金融地区主义令人沮丧的一面也表明,区内贸易与金融管理上的背离、以及区内外主要行为体的主导权之争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解决。东亚金融地区主义的前景注定要在曲折中迈进。  相似文献   

7.
宗伟 《理论界》2012,(8):36-38
自上世纪末的东南亚危机以降,东亚金融地区主义逐步成为国际政治与经济界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东亚金融合作的支撑与掣肘诸因素,认为东亚金融地区主义当前所取得的进展,反映了区域内短期流动性缺失以及地区生产、贸易网络的驱动,而理论的论证也提供了实践上的助推;同时,东亚金融地区主义令人沮丧的一面也表明,区内贸易与金融管理上的背离、以及区内外主要行为体的主导权之争在短期内无法获得解决。东亚金融地区主义的前景注定要在曲折中迈进。  相似文献   

8.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本文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深刻变化,地区主义日益高涨,国际关系出现了体系结构意义上的转变,地区正成为国际关系中有着自主利益要求、独立的国际力量。世界上的问题已经大量地表现为地区性的问题,日益具有地区属性。由于民族主义的狭隘性、多边主义的复杂性及全球主义导致的不平等性,新地区主义正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理想和必然的选择。本文试图在分析新地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开放性、安全地区化、目标的多层次性等方面来探讨发展中国家的新的发展道路。新地区主义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新地区主义给了地中海南岸国家一个缓冲的空间,使自己的民族产业在进入全球竞争之前在地区内先进行稳健的调整,然后再逐步地、平稳地融入世界经济。文章最后表明新地区主义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理想选择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东亚地区化步伐也在快速推进,由此萌生的“东亚共同体”的建设构想已经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东亚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但是,作为国际政治最为复杂的地区,东亚在地区化进程方面还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难和障碍,“东亚共同体”的前景更是难以预料。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大国,秉承什么样的地区主义,构建什么样的“东亚共同体”,不仅是中国的战略选择,也将对东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地区间主义是当代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本文介绍了地区间主义的概念和理论研究状况,并对其表现形式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21世纪初的地区间主义是新型国际关系在全球层面的体现,其显著特点是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我国应积极推动地区间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后冷战时代,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与区域合作同步并举的态势。一方面,它引发了地区主义理论的更新。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东亚区域合作的蹒跚起步。欧洲一体化的成功实践给东亚带来了良好的启示,但鉴于本地区的特点,对欧盟经验的借鉴必须有所审视,在新地区主义的观照下,实现有利于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区域主义的新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区域主义实践是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的一个突出现象,新区域主义研究也成为中外学术界的热门话题.新区域主义之"新"在于它是在新形势下对新问题的新对应和新反思.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领土领海争端、地区安全和历史遗留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东亚传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东亚传统安全问题的再现是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产物,东亚地区各国之间的互不信任影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东亚地区安全的“三大困境”阻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美国霸权力量的存在牵制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区域认同的弱化延缓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我们必须抱着循序渐进的务实态度,促进各方协商对话,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传统安全问题.大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东亚地区主义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东亚地区各国还要学会处理好与地区外国家,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可以说,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关键在中国.  相似文献   

15.
区域间主义是关于区域之间关系的研究,随着国际社会中各区域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区域发展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区域间主义具有板块层次性、行为体多角色性以及国家在区域投放权力相对有限性等特征,这些认识为我们分析地区秩序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冷战后东亚地区秩序的构建就深受亚太地区的影响,表现为东亚地区内部一体化进程在曲折中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继续维持并巩固其在东亚的存在,并将东亚地区秩序建构逐步纳入其对亚太地区的整合中,使得东亚地区秩序在冷战后沿着安全、经济与合法性观念三重维度不断发展变化。鉴此,东亚地区应在兼顾亚太地区和东亚地区秩序发展的同时,激发东亚内部的发展活力,增进东亚国家的区域认同和对地区发展的责任意识,推动东亚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地区主义对东亚双边同盟体系的挑战及美国的应对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东亚地区主义快速兴起,并通过培育地区合作安全观念、改善地区安全环境、重构地区权力结构等方式,塑造着一种新的地区秩序,对现行美国主导的双边同盟体系及以此为基础构筑的东亚权力体系带来现实威胁和严峻挑战。为回应东亚地区主义的挑战,美国采取强化与东亚部分国家的双边关系、拓展其主导的亚太地区多边机制、制约和改造非美国主导或参与的东亚地区机制等战略措施,控制或引导东亚地区主义朝着美国指引的方向发展,以维持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东亚生产主义社会政策模式的产生和衰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福利体制这一研究领域,人们对于"东亚福利"问题的探讨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尽管如此,研究者对于东亚国家是否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社会政策模式,以及如何解释这些国家福利体制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等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文从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东亚福利体制的一个共同点,即以生产主义为导向的社会政策发展战略出发,来考察东亚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形成东亚政策模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提出生产型社会政策模式与东亚威权主义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为分析东亚福利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也解释了八十年代以来在这一地区出现的民主化运动对于东亚社会政策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研究对于这一区域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延展,地区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研究的新课题。地区聚合与地区分离是相伴而生的两种新的全球经济现象。借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地区主义的新发展、地区聚合理论与地区分离理论等进行尝试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冷战结束后,伴随着世界秩序的转型,东亚秩序也处于缓慢的重塑之中。冷战后美国在东亚的核心利益是继续巩固并扩大在本地区的存在,为此它延续了冷战时期的联盟战略体系。由于国内经济建设、为缓解自身的崛起对区域内国家带来的压力以及改革开放后对外战略观念的变化,中国的东亚战略主要包括: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全球主义战略、与区域内主要大国特别是美国保持合作关系的大国战略以及积极参与东亚地区一体化建设的地区主义战略,着眼点集中体现在承认而不是排斥美国在本地区的现实存在,通过开放性区域主义模式塑造东亚未来秩序,推动实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东亚金融危机后,日本的东亚认同感明显加强,日本的区域主义正由推动一般的经济合作向推动东亚一体化的方向转变。虽然,在东亚一体化的内容、实现路径上,日本与中国及东亚其它各国还存在许多重要分歧;但对东亚的未来,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毕竟第一次与东亚各国有了基本相同的选择。这使日本与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形成了重要的共同利益。当然,日本占据东亚主导地位的要求也同时在上升。上述情况将使中日之间产生新的合作与竞争。如何使这种合作与竞争纳入良性轨道,是当今中国在考虑中日关系与东亚多边合作时,必须正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