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不在社会化过程本身,而在于前人类状态既已存在的不平等被放大——前人类状态下不存在共同的价值和意义体系。前人类状态实为虚构,因为人离开了社会规范的强制就不成其为人,就活不下去。人是社会主体,无法生存于社会关系之外。要想准确描绘人类的不平等,就得以这种人类观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把人类社会分为两类:以一套尊卑观念维护不平等的他主社会;形成了关于权利与条件平等的抽象思想的自主社会。自主就是承认需要随时修订作为社会契约一部分的有关条件平等的规范,以纠正福利社会中仍旧存在的不平等。由此看来,不平等调动了社会的创造力,因为个人需要不断创造新制度以减少不平等及其所造成的不公正,避免否定人类本色即创造力的乌托邦式平等。  相似文献   

2.
隋洪波 《理论界》2013,(1):100-102
卢梭的"自由人"概念是一个包含了自然人自由、社会人自由和公民自由三位一体的道德哲学创意,针对自然状态下的平等被社会状态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所代替的现实,卢梭在《爱弥儿》中试图通过重塑人之欲求的历史次序来实现人性本身的完善化,以"正义之爱"超越"自私之爱",将理性"自由人"或者说"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主体作为道德自由的真正根基。  相似文献   

3.
平等体现人的类、群体本质,差异体现人的个体本质。中国封建传统差异-平等互补结构的实质是以人格等级制为基础的经济平等思想;与此相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一个人格平等-经济差异的社会结构。在西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仅是阶级的局限,也是历史的必然。机会均等是人格平等的进一步发展,其理论基础便是自由主义。平等是差异的基础,它导致了能力与财富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4.
一、平等概念平等是人们相互间与利益获得有关的相同性,这种相同性或者是所获得的利益之本身相同,或者是所获得的利益之来源相同:非此即彼。举例说,人的天资与性别,并不直接就是利益,但可以带来利益,从而是利益的来源。因此,两人在天资与性别方面相同,便属于所获利益来源相同。反之,人的工资与职务本身直接就是利益。因此,两人若是工资与职务相同,便属于所获利益本身相同。人们之间的相同性只有关涉以上二者──或者是利益或者是利益来源──才能叫做平等。平等是人们相互间与利益获得有关的相同性;而不平等则是人们相互间与利…  相似文献   

5.
异化问题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而形成一股研究浪潮。而最早提出异化问题的是卢梭,他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描绘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过程:人类开始是处在平等的自然状态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出现了分化,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并随之扩展到了社会生活领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经济和政治异化现象,并把人类带入苦难的深渊。这种异化现象发展到顶点后,就必然导致异化的消解,人类向其自然状态的复归,而这种自然状态乃是一种更高程度上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自然状态下,除了因年龄、健康和体力等差异所造成的生理不平等外,人们之间没有任何财产上和政治上的不平等。然而,当人类跨入文明社会以来,贫富差距随之而来,劳动也成了谋生的手段,成为被迫。在当今市场经济下,加强对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研究,对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国富 《理论界》2014,(2):100-102
马克思哲学认为不平等的社会分工构成无产阶级异化状态的社会根源,导致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在社会领域表现为不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总和。为此,马克思从社会分工视域探讨现实地变革资本主义不平等的社会交往关系,建构符合人的自由发展需要的合理分工形式,为人的社会本质的全面发展创造现实的社会条件,对当代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也谈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是人们均衡、协调地处理人与人及人与社会 (广义包括人与自然 )关系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其核心要义是均衡和合理 ,并以此保持社会应有的稳定、规范和秩序状态。实现公平要求人们在处理政治、法律和道德等关系时要讲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在处理人们经济物质利益关系时要做到起点、过程 (规则 )和结果的均衡和合理。公平并不意味着平等或平均 ,合理的不平等或不平均也是公平的。当前社会应当保证正确公平理念的畅通无阻 ,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9.
韩德强 《文史哲》2008,(3):162-166
以尊严享有主体的普遍程度和平等状况为标准,可将人的尊严分为秩序性尊严与普遍性尊严两种形态。其中,秩序性尊严是指人基于特定的社会秩序或规则以及特定的人身属性或伦理禁忌而具有的一种不可冒犯、不可侵越的社会地位、群体权威或生活状态,主要包括社会等级关系、精神品性差异、社会生存秩序等内容。不平等社会关系具有的等级秩序性和主体类别性构成了秩序性尊严的主要特性。实现不平等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蒲俊华 《天府新论》2007,(Z1):141-142
保护人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只有政府确认并保护人权,才能有效地研究和实施反就业歧视政策。平等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对平等的追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平等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彼此平等,社会就能够维持一种良好和谐的发展状态。反就业歧视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促进人民的公平就业。  相似文献   

11.
卢梭从“自然状态”出发,论述了自然人的自由与平等状态,而人的自我完善的特性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状态,形成了不平等的社会,建立了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卢梭强烈批判专制制度和不平等的现状,提出解决不平等问题的政治方案,他主张通过“公意”,达成“社会契约”,制定法律,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人们可以像以前一样平等和自由。解读卢梭政治哲学的几个关键词,从而建立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阐明卢梭的政治哲学体系。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难免存在着问题和困境,但是他的观点很有创建且论证中肯,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政治哲学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一、政治权利分配原则 :一方面 ,每个人不论具体政治贡献如何 ,都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政治自由 ,亦即完全平等地共同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从而完全平等地共同决定国家政治命运 ;另一方面 ,每个人又因其具体政治贡献 (政治才能 +道德品质 )的不平等而应该担任相应不平等的政治职务 ,从而使每个人所担任的政治职务的不平等与自己的政治贡献的不平等的比例完全平等。二、经济权利分配原则 :一方面 ,每个人不论劳动多少、贡献如何 ,都应该按人类基本物质需要完全平等地分配基本经济权利 ;另一方面 ,则应按每个人所贡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分配给他含有同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非基本经济权利 ,以便使每个人所享有的非基本经济权利的不平等与自己所贡献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平等的比例 ,完全平等 (即按劳分配 )。三、机会权利分配原则 :社会所提供的发展才德、做出贡献、竞争职务和地位以及权力和财富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 ,是全社会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是全社会每个人的人权 ,应该人人完全平等。反之 ,家庭、天赋、运气等非社会所提供的机会 ,则是幸运者的个人权利 ,无论如何不平等 ,他人都无权干涉 ;但幸运者利用较多机会所创获的较多权利 ,却因较多地利用了共同资源“社会合作”而应补偿给机会较少者以相应权  相似文献   

13.
论权利的不平等--马克思主义平等正义观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新  高园 《江汉论坛》2004,3(9):8-11
权利不平等原理是马克思平等正义观的基本原则,只有实行人的权利不平等,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因为人是自然不平等的,所以以"能力本位"为尺度的"权利平等"不是真正的社会平等.要寻求真正的平等,就应当认识到平等权利本身是不平等权利的事实,在这个能力本位的社会中给弱者以特权.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初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认为民主不是外在赋予的政治形式,而是历史形成的、人们追求平等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民情是促进民主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在自我完善中推进民主建设,相应的,民主又促进、影响并改变着人们自身的发展。在平等中。人们径自独立,可能陷入无政府状态,可能陷入被奴役的状态,也可能逐渐摆脱外物束缚,实现最终的个体解放,因此以追求平等为核心的民主,必须依靠必要的自由对它进行有效限制。  相似文献   

15.
在不少人的思维认知中,甚至是一些学者的认知中,平等与正义近乎于是两个同义词,至少是近义词,平等即是正义的,不平等即是非正义的。其实对平等与正义关系的这种诠释,从人类社会历史的维度上看,是不正确的,这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在所有的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等级制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古代不平等比平等更重要。只是到了西方近代,平等才成为了社会正义的一项普遍性要求,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求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主体是自由的,而且要求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没有自由与平等,就不可能有商品经济,平等作为正义的要求是商品经济的必然要求。平等与正义都是历史性概念,平等与正义之间的关系也是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少数人权利的平等保护,有关各方争议不大。但是,对于少数人权利的特殊保护,无论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还有一些不同看法。特殊保护既是对于传统民主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也是真正实现平等与不歧视的客观需要。对于少数人提供特殊保护并不违反平等和不歧视原则。在切实确保少数人获得真正的平等待遇方面,特殊保护与不歧视原则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契约思想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黑格尔认为契约是平等主体之间建立在相互意见一致的合意基础之上的协议,契约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由和平等,契约使人从等级特权的人身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契约使个人的才能得以施展,使人的个性得以倡扬,从而使社会充满了活力,因而契约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不过,契约平等具有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两个维度。由于契约能力等原因,契约形式平等背后可能隐藏着契约的不平等,这是我们必须要加以注重的与预防的。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满足于契约的形式平等,我们应关注契约的实质平等与社会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8.
1托克维尔认为,平等使人独立并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人在与自己相等的人往来当中和作为个人的生活习惯而永远享有这样完全的独立,使人对一切权威投以不满的目光,并很快激起关于政治自由的思想和对于自由的爱好。①在平等的状态之下,一方面,会使生活在平等时代的人们产生思维的惰  相似文献   

19.
受“文学是人学”观念的影响,新时期作家普遍将古代 女性当作人来写,导致了对古代女性不平等生存境遇的洞察和对笔下女性人物平等要求、超 凡魅力的描绘。女性作家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性别而更容易对古代女性产生身份认同,一方面 也受到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更关注女性的解放与男女的平等。但女性文本对古代女性姐妹 情谊的描绘,大半还是出于接触了女性主义理论的现代作家对古代女性生活的浪漫想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无知的面纱”和“原初状态”的设计,罗尔斯最终推出了正义的两条根本原则。通过对无知之幕、原初状态这两个正义原则的分析,可以发现,罗尔斯对社会契约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政治哲学从自由问题到平等问题的转向,是政治哲学在自由的基础上解决平等问题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