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 ,在认识的本质方面 ,人们重点研究的是如何把认识置于实践之上 ,而对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对思维内在的运行机制研究不够 ,没能系统地探索认识的主体根源。这里 ,立足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之上 ,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深入细致地揭示能动反映过程和内在机制 ,以便对能动的反映论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创新主体认识结构是创新主体整体素质中的基础部分。创新能力是21世纪创新主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主体在竞争中取胜的优势所在。创新主体认识结构在创新主体中的建构状况是创新主体即学习者逐步建构而成的动态过程。主体认识结构是创新与创造之源,是建构与生成创造力的第一“培养基”。21世纪创新主体的高素质主要体现在主体认识结构上,建立充满创造活力的主体认识结构对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认识起点问题在中西方哲学史中有过细致的研究。一般认为 ,对认识起点问题的解决有感觉论、心灵本体论、天赋论、怀疑论以及神秘主义几种方案 ,这些方案均有片面性。认识图式理论作为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模式 ,以综合和概括的形式回答了认识起点问题 ,克服了已有方案的片面性 ,为深化认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权立枝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2):97-99
大学生认识图式本质上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是大学生们学习和实践的产物,并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认识图式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并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以及未来人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理论形态各异,但就对认识的本质特性理解而言,主要有两种:或者把认识看成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机械的映照,或者把认识说成是发生在精神内部的自我认识过程,其共同弊端是忽视或排斥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结果,不是否认认识的能动性,主体性,就是把认识的能动性看成是与实践无关的单一的精神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划时代变革,就是把认识置于实践的基础上,既高扬认识的能动性,从而与旧 相似文献
6.
“自我”主体意识突出是郁达夫小说的显著特征 ,也是其获得永远的认识价值的重要因素 ,认识到这一点 ,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郁达夫的贡献及其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人类精神生产的特殊形式,人类心灵世界的高级智慧。写作学科的基本话语体系是立足于写作的基本特性而确立的。写作学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一门关于人类精神生产的主体建构原理的学科。人本主义写作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写作主体的发生成长规律及其历时性建构原理。 相似文献
8.
主体认识结构是微观认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主体认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社会信息化引起的主体认识结构变革的机制呈现出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认识从实践中来。可是,即使通过同一实践或在工作生活中面对同一现象或问题时,人们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解释、结论和意见。其原因主要在于人们的宗教信仰、种族偏见、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经验阅历、信息获取、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神经发育等等不同,进而使主体之间产生了认识上的差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要勇于在实践中掌握真理;二要尽可能多地获取客体信息;三要紧跟形势不断地解放思想;四要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五要不断地丰富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0.
11.
从认识论角度考察主体与文化传统,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关效应。探明这种相关效应的机理,对于提升认识的主体性、增强文化传统的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 认识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关系系统。一般来说,在这个关系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规定着整个认识活动过程发展方向的是认识的主体,也就是认识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和执行者,即进行认识活动的社会的人。人作为主体之所以能够认识,是因为人不仅有脑和感觉器官 (认识主体的硬件系统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天赋的生理器官之上形成了一定的精神结构 (认识主体的软件系统 )。只是由于… 相似文献
12.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是认知理论发展的基点。Fauconnier将概念整合看作一个基本的认知运作过程,并将其研究对象简化为四种映射,其中的图式映射发生在一般图式(schema)、框架(frame)或模式(model)中,是用于建构特定语境中的某一情景的映射。它可以组织概念知识,并将其作为一个平台,使听读者通过源域和目的域的互动理解目标域,调动自己的相关体验,达到建构话语意义的目的。它具有普遍性和系统性,选择性和灵活性等特性,广泛存在于语言的认知运作过程。了解图式映射在言语感知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听读者在词汇和语篇层面依据语言图示(Languageschema)和内容图示(Contentschema)建构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考察中国行政主体理论的历史发展的基础上 ,分析了中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在如下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行政主体理论与行政诉讼的发展 ;二是行政主体理论中的行政主体资格的分析 ;三是行政主体理论与行政组织法 ,发现中国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制约着中国行政诉讼和行政法学的进一步发展 ,亟需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力解决的是主体建构在社会科学诸多范式与取向中的合法性问题。主体建构是一种视角、一个解释工具,也是一种方法论取向,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论倾向。主体建构以现象学关于主体意向性与意义建构的论断为认识论基础,以理解社会学为理论源泉,试图理解关于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主体的视角下的不同的意义。主体建构的目的是对这些不同的意义进行差异性理解、过程性理解与情境性理解,并以此解构垄断意义与固化意义,寻求社会现象的多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作为主体的"人"区分为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两个层次,并分别考察了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个人主体的"人"正是经过了意识形态的建构才成为了主体,而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本身就是由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建构并不断被重建的。 相似文献
16.
公共部门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在对这一部门进行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尤其是评估主体的建设,对于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效评估的主体建构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主要是从多个角度对职工进行评估和考量,但是在评估的过程中,如何对评估主体进行组合,做到既经济又科学,这是构建绩效评估模式的关键,也是保证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效率和质量的... 相似文献
17.
汪萍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图式阅读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读者的知识与读物中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在已知信息与新信息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图式理论对于改进我国外语阅读教学具有两个方面的现实意义:加大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有效地激活已有图式;而加强课文结构提纲的设计训练,有助于组织新的图式。 相似文献
18.
福柯通过伦理系谱学翻开"关心自己"的历史,研究古希腊罗马以来的哲学思想,围绕着那一时期各种修身实践及生存的艺术,揭露"认识自己"逐渐遮蔽和吞噬"关心自己"的历史,描述了一个主体生成建构的历史。在福柯的论述中,主体的进程既是各种自我修身实践与道德、权力以各种方式发生关系的进程,也是"关心自己"的道德向"认识自己"的道德与身体体验隐秘聚合的进程,这一道德维度与"主体复归"的问题密切相关,福柯对主体问题的思考也因此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主体在实践中获得并证明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唯物主义正是在强调认识的能动性这一基础上超越了旧唯物主义。而认识的能动性是受认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的。本文仅从主体方面探讨了影响认识能动性的主观因素,分析了主体的目的动机、情感意志、利益价值和知识经验对认识能动性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