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入手,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影响,着重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减少和规避"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欧盟非市场经济地位制度对我国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倾销应诉领域中。根据欧盟反倾销法的规定,有关非市场经济国家主要适用“类比国制度”、“一国一税制度”和“分别裁决制度”。针对这些制度提出了我国企业应采取的应诉策略,即:积极申请市场经济地位或分别裁决待遇;加强企业自身管理制度的完善;减少政府干预;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出口的产品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反倾销威胁。本文从我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官司的实践出发,分析了我国企业打赢反倾销官司的成功经验和输掉反倾销官司的教训,并提出了应对国外反倾销官司相应的对策遭受反倾销指控后我国企业要积极应诉、注重律师的选择、认真准备应诉材料、力争市场经济地位、据理力争、努力寻求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2003—2013年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件中135家中国厂商为样本,基于非对称二元变量关联系数和基于卡方检验的类别变量关联系数,测算了市场经济地位标准1法律判定中考量要素间的关联,根据结果分析了涉案产品上游产业国有或集体集中度、产业税收优惠、应诉厂商重要成员政治背景和股权转移对微观维度市场经济地位判定的影响。实证表明,微观维度下欧盟对华市场经济地位判定实践存在自由裁量权带来的任意性问题,微观维度的市场经济地位判定结果并非如欧盟反倾销法规所阐述的完全属于应诉厂商异质性的结果,外资和私营应诉厂商与国有和集体应诉厂商相比并非一定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遭受反倾销诉讼有增无减,呈上升势头.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发达国家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体"国家,随意使用"替代国制度",频频发起对中国的反倾销,使中国企业蒙受重大损失.西方国家针对"非市场经济体"的出口商品计价实行的所谓替代国计价法,往往在替代国的选择上随意或恶意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场经济国家,甚至用发达国家来做所谓的"替代国",将中国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真实低成本人为认定为虚拟的高成本,从而将反倾销设定到出口企业无法承担的程度,使中国企业失去正常的国际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国际贸易纠纷的最新发展看,反倾销是各国采用最多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工具。笔者通过分析我国企业遭受反倾销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主要成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一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通过各种谈判,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待遇;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国际营销观,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三是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将反倾销工作重点由事后应诉转向事前预防;四是完善我国反倾销法规,健全商会和行业协会组织,主动应对国外反倾销。  相似文献   

7.
中国为了加入WTO作出了极大的让步,但加入的身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而是作为经济转型国家,规定了十五年的过渡期。而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成为了国际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由于在确定正常价格的问题上,市场经济国家是以其国内的市场价格作为正常价格,而非市场经济国家则要采取其他的方法来确定正常价格.同时国际反倾销立法对“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的阐述也有诸多不合理之处,种种因素都对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反倾销调查极为不利,因此,针对这种国际现状,我国应该采取多种手段与措施来应对这种不利的处境,以确保我国出1:2企业在应对反倾锖调查时不受到歧视,能够有理有据的进行应诉.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案件调查情形较为严重的国家.不仅遭受的案件数排在世界首位,而且遭受反倾销案件最终裁定的比率也位居世界第一.这种现状给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带来困境与危害,最终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但是,究其原因,并非我国客观上实施了大规模倾销行为,而是由于在裁定过程中我国所遭遇的"倾销"之确定标准有失公允与客观,例如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被一些国家所否认.针对如此困境,宜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实施应对策略:一方面通过国际方面的谈判与协调中力争获得相对公平的裁定标准;另一方面通过政策的导向及国内相关机构的配合与服务促进作为应诉主体的企业切实强化其应诉技能.  相似文献   

9.
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年~2009年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指控的状况,从案情总量、发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别及其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产品类别等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我国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增速不均衡,企业反倾销应诉意识淡薄等所导致的应诉不力,特别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外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等是我国出口产品频遭反倾销指控的主要诱因。对此,应多元化的调整出口贸易战略,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合理利用WTO规则,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遭遇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倾销措施的滥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对外贸易中的严重壁垒。入世近五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逐渐出现了新的特征,市场经济地位能否得到承认一直是决定中国企业应诉成功与否的命门。经过分析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和部分现有案例可以发现,通过立法手段强化政府宏观管理、提高进口商自身应对能力、完善贸易规则是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良策。  相似文献   

11.
当正宗的"中国制造"深受来自欧美的反倾销诉讼之苦时,而跨国公司的"中国制造"之流却拥有难得的一份安宁和清净.姑且不论其中是否有浅表的政治因素,深究其内因,"中国制造"的产品成本计量的非公认性和获准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程度方面的不确定性应是其主要病因.本文拟就本土"中国制造"与跨国公司的"中国制造"在成本计量等方面做一概略对比分析并提出"中国制造"如何更好地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认可,成功实现反倾销突围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入手,分析了“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的影响,着重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了减少和规避“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出口企业反倾销应诉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前,反倾销中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将一直困扰中国外贸出口企业,成为阻碍中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瓶颈。欧盟美国市场经济地位认定规则的共同点是都以市场经济为出发点,以价格是否由国家制定条款作为判断市场经济国家的基础标准。反倾销中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衍生出替代国制度,市场经济地位认定与替代国信息关系出现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企业面对反倾销不应诉或应诉不力问题的分析,得出行业协会应该在应对反倾销中担当重任,并分析了其理论依据和作用的有效发挥问题。  相似文献   

15.
略谈"共同体利益"在欧共体反倾销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共体反倾销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共同体利益"作为考虑反倾销措施的必要条件。在长期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中,"共同体利益"涵盖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其重要性也逐渐增强。由于诸多因素,"共同体利益"规定和应用上存在很大缺陷,分析其利与弊,对我国反倾销和应诉欧共体反倾销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的同时,中国也遭遇了更多的非关税壁垒。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而"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我国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调查的核心问题,所以必须理性地分析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省出口企业每年都遭遇多起国外的反倾销指控案件.不少企业应诉不积极,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的应诉资金困难,且一时难以筹集.要破解这个难题,一个现实的选择是设置反倾销应诉基金,以解决应诉主体因应诉资金匮乏而不去应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对欧美反倾销中对我国实施的"替代国"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美(欧盟与美国)反倾销实践中对我国实施的"替代国"政策是我国企业屡屡成为欧美反倾销措施牺牲品的根本原因之一.我国是在全球被诉倾销最多的国家.利用"替代国"政策实践中的不合理性是欧美诉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倾销的"杀手锏".扼制欧美滥用反倾销措施,对其"替代国"政策实践中的不公正和不合理之处据理力争,提出质疑和抗议,直至要求世贸组织最终废除"替代国"政策,以从根本上减轻其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危害,是中国企业摆脱反倾销困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遭遇美欧发达国家提出的反倾销诉讼,并经常被伴之以“非市场经济”调查。通过对“非市场经济”的分析,掌握美欧等国制定的“非市场经济”标准,探讨“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影响。在分析我国涉案企业应诉反倾销调查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应对策略,最后根据相关国际法律标准提出加强我国出口贸易企业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非市场经济地位”已成为我国应诉国外反倾销的核心问题。本文讨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些相关概念、“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的影响和中美入世协议、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相关规定,提出了我国争取市场经济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