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我的伦敦游记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泰特美术馆中的泰特英国馆(Tate British),而这次是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泰特现代美术馆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2000年对外开放的,它原来是一座气势宏大的发电厂,由瑞士建筑家Jacqes Herzog和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为现在的展馆,它那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就是电厂遗留下来的。虽然它与泰特英国馆同属泰特美术馆,却风格迥然。顾  相似文献   

2.
伦敦奥运倒计时70天,伦敦街头依然不见当年北京奥运时大街小巷全民皆‘奥’的欢腾场面,但伦敦在推进奥运上也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在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2012年4月4日-9月9日)举办的跨度四分之一个世纪的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首次大型回顾展正是伦敦文化奥运打出的一张王牌。  相似文献   

3.
远在古希腊文明时代,人们就提出过"市场和美学之间是盟友还是敌对关系"的命题,这是目前很多艺术家包括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场所管理者们重点讨论的问题.那么,如何能找到一条既能保证艺术创作,又能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道路,寻求一个良好的与市场结盟的方式来体现艺术的经济价值?我们从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创意之路或许能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吴珍 《国际公关》2010,(3):43-43
早在2002年,伦敦南部的贝丁顿地区就建成了英国最大的"零碳"生态区。日前,伦敦市把贝丁顿社区的节能理念和成果带到了上海世博会,在浦西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建造起一座"伦敦零碳馆",带领游客体验零碳生活带来的新感观。  相似文献   

5.
永茂堂是水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艺术展馆之一。自2006年创建以来,由孙田先生负责公司的组建与运营工作,水茂堂美术馆一直致力于积极参与并推广中国艺术,呈现与弘扬艺术的人文精神,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活动,促进文化交流。永茂堂美术馆坐落于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2000余平米,馆内收藏艺术作品1500余幅,馆内设有展厅、会议厅、艺术家工作室等空间。以"高标准,新思维"为思想理念,注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关注本上文化,为艺术家与藏家交流、座谈、鉴赏提供优质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前段时间,我和妻子去英国旅游。初到伦敦,我就被街头随处可见的红色电话亭吸引了。见我对这些电话亭很好奇,每年都会来伦敦出差、对这些电话亭有所了解的妻子,不失时机地向我讲述了它们的由来。早在1920年,英国就有了第一个公共电话亭。不过当时的外观不像现在这样,而是比较土气的圆柱形,外面是银色,里面是蓝绿色。  相似文献   

7.
金镝 《新天地》2012,(6):45
作为一个藏龄三十多年的老年收藏爱好者,我这些年来一直秉承一个收藏理念:收藏要藏出"趣"来。三十多年前,我刚刚涉猎收藏领域时,实事求是地说,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搞收藏的。因为那时我听说很多人通过搞收藏而获利不菲,有些人甚至"平地一声雷,转眼富家翁",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活三年"!于是,我涉足收藏时,心里激动着却又一路小心翼翼,唯恐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每每遇到一件藏品,  相似文献   

8.
韩廷一 《社区》2002,(14):62-63
我在伦敦半年,看过无数个墓园,深深地觉得“死在英国”,尤其“葬在伦敦”,应该是死人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在英国,不但住宅区规划得很整齐、完善,即使墓园,也不一定非要跑到荒山僻野。就在市区内或水边或丘缘,往往一墙之隔,墙外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墙内则绿草如茵,花木扶疏,不仅有如公园,有时还真是世外桃源。老实说,我固然爱逛公园(那是活人活动的地方),我更爱逛墓园(那是与古人交谈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在伦敦炒房     
新月 《华人时刊》2008,(10):80-81
蔚是我的伴娘,我结婚后她就远赴英国读书工作,转眼快十个年头,因为搬家换电话的关系,失去联络好几年,我时常想起这位好姐妹,不知她在英国过得好不好,总算老天有眼,竟让我们在人潮拥挤的公交站再度相遇。这才知道她其实回国好几趟,父亲和弟弟相继过世,坚强勇敢的她仍旧回到英国工作,爱情婚姻全部放一边,拼命赚钱,而且还顶了一问中医诊所,变成老板娘。因为留在英国创业,去年还在伦敦买下房子。"你有没有搞错,去年英国受美国次级房贷利空拖累,房价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充分利用了全国美术馆收藏的大量美术精品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向广大美术观众展示了我国美术创作和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周礼 《社区》2011,(22)
在伦敦生活期间,我接触到了许多英国老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伦敦的街头,要是迎面走来一群老年人,你会发现,他们穿着时尚,打扮入流,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不紧不慢,神色中透露出一股骄傲和自信。英国老人就是这样,即便垂垂老矣,他们也要追求一种高品质的生活,做一个时尚的摩登老人。英国老人注重穿着打扮。在伦敦,  相似文献   

12.
轰动京城的烙画展览 2006年11月中旬,在享誉全国的北京大钟寺爱家国际美术馆,一个别开生面的"我这十年--郭增辉现代烙画艺术展"开展了.走进美术馆,一幅幅表现太行山色和江南水乡的美丽画面轻盈地向我们迎面扑来.参展的60多幅作品分四个系列:太行山色、江南水乡、动物世界和人物肖像.  相似文献   

13.
亚平 《21世纪》2001,(11):6-7
位于欧洲大陆西北角的英国是个美丽的岛国。岛上绿草遍地,花木扶疏,交通发达,人心淳朴。首都伦敦更是以古老的建筑闻名于世:宏伟的议会大厦,奇特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气派的白金汉宫和高大的圣保罗教堂等,早已成为伦敦的象征,成为吸引无数游客到伦敦观光的亮点。而一幢幢、一排排的民宅小楼,典雅漂亮,也给伦敦增添了不少妩媚。我在英国工作时,常在傍晚时分去伦敦寓所附近的街区散步。流连在大街小巷,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观察四周的房子,那别致的小楼,那古老的住宅,纵横交错地掩映在花木丛中,总给人一种整洁、幽雅、干净的感觉。屋…  相似文献   

14.
英国伦敦法庭门口铭劾着"纵然天地毁灭,正义也要得以伸张".我想这是基于人类对"公正、和平、诚实"的信仰. 2006年8月7日上午9时整,震惊全国的报复民警血案,在河南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15.
对于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英国作家V.S.奈保尔而言,伦敦从来都是一个极其特别的存在.在他笔下.对伦敦城市外表的客观描写并不多见,因为他真正想要描绘不是人们身处其中的城市本身.而是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的城市.V.S.奈保尔笔下的伦敦与英国本土作家笔下的伦敦有着巨大差异.在<效颦者>一书中.奈保尔着力描写的是作为单个个人的人们在遭遇伦敦这样一个巨大的城市时的无力感.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了论述:一、外来者的疏离;二、陌生人的相遇;三、无根者的游荡.  相似文献   

16.
张重庆,生于1931年,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91年被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放入第九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津贴。其中作品《南海渔家》获1984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及北京市荣誉奖;作品《渔归》获1991年全国第一届油画展优秀作品奖;1994年作品《春潮》被评为全国第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另有多幅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日本及美国等国的美术馆收藏。  相似文献   

17.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英资公司工作,因工作关系,在一次宴会上认识了英国公民乔治,并最终和乔治结了婚。婚后不久,我和丈夫一起去了英国,居住在伦敦。结婚两年后,决定生个孩子。预备怀孕及怀孕之后的检查在预备受孕前4个月,我把打算生小孩的事告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卡尔。卡尔医生给我开了叶酸。他说,叶酸的功能主要是预防婴儿脊椎或神经方面的问题。他建议我坚  相似文献   

18.
据《科学》杂志报道,英国研究人员正计划设立世界最大的双胞胎信息登记库。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行为遗传学家Robert Plomin说:"我们发展双胞胎银行已经快一年了。"他和伦敦国王学院遗传流行病学家Timothy Spector正合作推进这一项目。Plomin表示,英国医疗保健系统资助的一项初步研究估计,至少有30万对双胞胎同意参与这一项目。这一数字将超过世界上所有双胞胎登记库全部记录的总和。确定双胞胎是同卵还是异卵,将  相似文献   

19.
睡眠区的尽头是巨大的落地窗,窗外闪烁着夜伦敦流光溢彩的点点灯火。【7个救助中心】圣诞节的时候,我一个人在英国旅行,住在伦敦一家廉价青年旅馆的六人间里。我到达时是平安夜,屋里已经住进了两个人。一个是黑人小哥Prince,我问他来自哪里,他立刻把肯尼亚护照、意大利护照和英国政府签发的工作许可证拿出来给我看,我被这种直接掏证件的自我介绍方式震撼了。另一个是善良的威尔士小伙子Jason,他是来伦敦为Crisis这个慈善组织做义工的。  相似文献   

20.
玉宽 《新天地》2012,(2):51
我用皮影装饰家居,集传统、时尚、知识、趣味等特点于一体的这种装饰方式,使我的现代家居生活既另类又新潮,赢得了新朋老友们的钦羡。我收藏皮影50年,是皮影的顶级"发烧友"。几十年来我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各地皮影流派的代表皮影制件百余件,其中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