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彩艺术(或称现代重彩艺术,它在台湾被称为胶彩画,在日本被冠以日本画,在朝鲜则被称为朝鲜画),主要指使用东方传统壁画(丝绸之路佛教洞窟的岩彩壁画)的技法和岩彩材料,来制作包括架上绘画、壁画和装置等视觉艺术形态,并使用审美和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其古典表现的魅力,开拓其适应当代审美领域仍具有活力的部分,同时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绘画中可以融入的精华部分而发展形成的当代东方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岩彩画是20世纪在综合了中国传统绘画、日本画和西方绘画部分技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画种。它以矿物颜料为主要绘画材料,继承传统工笔重彩的绘画思想,吸收西方绘画色彩的科学原理,利用岩彩材质表现特长,借鉴西方绘画包括日本画在抽象、构成与装饰等方面的绘画技巧,以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交织而展现视觉美感,极人的强化了绘画的本质特征,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力。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渊源中,色彩原本就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使用矿物颜料进行绘画,在历史上曾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无论是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舞蹈彩陶纹盆…  相似文献   

3.
正岩彩画是将岩彩颗粒与动物胶媒介混合,以层面叠加在画布等依托物上生成画面,形成具有强烈的视觉和触觉效果的斑斓、晶莹之美。我国有运用矿物质颜色作画的千年历史,如敦煌壁画、唐卡等,岩彩成长兴盛于魏晋时期。宋元之后,岩彩日渐式微,以致在中国绘画史上出现了断层。2013年12月,武夷山市委宣传部集合武夷山区域美术创作力量,依托武夷学院艺术学院设立武夷岩彩画创作研究所,由中国岩彩画传输和移植的领军人物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  相似文献   

4.
岩彩画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美术的一部分。历史上由遣唐使传输至日本,日本画家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从材料研发到表现语言都有新的发展。新时期以来,中国留日画家在秉承前辈改良中国画的愿景中将这一绘画重新带回中国。经过不断的推广与创新,最终完成了岩彩画在本土的现代复兴,从而使岩彩画成为中国美术中一次成功的推陈出新。在各高校内开展的岩彩画教学,更是依托本土石窟艺术资源,建构起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持续深入的岩彩画理论探讨中,对这一绘画的来源生成及历史追溯有了清醒认识,岩彩画更成为凸显民族文化基因及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表征。对岩彩画发展历程的追溯和文化基因的解析,都是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去理解岩彩画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衍生、演变和传播,岩彩画也由此成为当代文化交流、互鉴、共生、创新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5.
岩彩绘画曾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所谓"重道轻器"观念之影响,在宋元时期文人画兴起后被逐渐边缘化,至明清两朝岩彩绘画则更加衰微。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经有识之士艰难推广得到了美术界的极大关注。岩彩绘画主要材料是具有晶体颗粒的天然矿物色和新岩矿物色,其丰富多彩的色阶变化让人炫目。不同色相的颗粒层层叠加后会产生异常丰富的视觉效果,成功的岩彩作品会自然产生一种悠远、静谧的色彩气质。民间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其肇始于古代镇宅辟邪的门神画,至清光绪年间正式被称为年画,曾是中国城乡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岩彩绘画的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现代岩彩绘画艺术与传统民间年画的气场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聂晶 《21世纪》2009,(1):28-30
“岩彩”——个响亮而美丽的名字。它既明示了其材质特征,又阐明了它可承载的当代绘画特征。在我国的绘画史中,运用矿物色的绘画作品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半坡原始古朴的彩陶,马王堆赋彩浓郁的帛画、漆画,色彩斑斓的敦煌石窟壁画,唐人绚烂富丽的工笔重彩,构成一幅辉煌的中国绘画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SHMJ: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接触到"岩彩"绘画? 梁健:一直以来我都在画"水墨",记得在天津美院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临摹"敦煌壁画"的课程,2008年我就和几个同学来到敦煌考察了半个月时间,当在现场观看"敦煌壁画"的一刹那我就被彻底打动了。以前接触"敦煌壁画"是在画册、媒体、文艺作品中,当真正融入到现场去感受它特别震撼。  相似文献   

8.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殿内现存壁画是清代康熙年间的遗作。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从壁画与殿内塑像的联系、与山西辽金壁画的比较、画中建筑的时代特征、画面与底层绘画形象的重叠以及画中所表现的华严密教思想等,论证了现存的清代壁画图像,可能是对金初原创壁画的描摹,或说是一种并不高明的翻制。  相似文献   

9.
西方油画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材料技法的演变史。由于结合剂的改变,绘画经历了从蜡画、镶嵌画、干壁画、湿壁画、坦培拉绘画到油画的历史变迁。绘画材料的发展丰富了技法表现,而艺术观念则直接导致了技法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山西新绛稷益庙壁画以其独特的题材形式在众多的山西寺观壁画之中占有一席之地.画中表现的古代农事与农具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活动的重要图证史料.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科技含量促使它成为古代农业科技史之饕餮盛宴.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壁画艺术种类数量多,内容丰富自由,工艺技法不断更新。传统壁画在地杖制作方面,通过制备混合物的方式提高墙壁牢固度和耐潮度;在艺术技法方面,通过贴金技法、扫金技法,漆地加金技法以及勾线平填技法的使用,使壁画作品独具魅力;在表现方式上,笔触用法、染色技巧和颜色搭配的组合运用,提升了壁画的立体感、柔美感与体验感。壁画技法水平的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壁画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阜新地区出土了众多辽墓壁画,其中具代表性的有四家子辽墓壁画、平顶山辽墓壁画、平安地辽墓壁画、关山辽萧和墓壁画以及黄家沟辽墓壁画等。这些壁画的内容题材、图像样式和艺术特色突出展现了契丹的民族特色和风俗性,其绘画的风格技法、构图布局充分展现了辽代绘画成熟高超的艺术水平,形象生动地折射出独具特色与魅力的契丹历史文化内涵,涉及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飞禽走兽壁画尽管因岁月的破坏无一幸存,且历代画史对此亦少有记录,但从唐诗留存的少量相关咏画诗作中,仍可窥见其大体艺术风貌:其一是唐诗所咏的飞禽走兽壁画均各自单独成图,其画地可考者涉及山东金乡、河南洛阳、河南方城、四川通泉、四川成都诸地,这说明了唐代的飞禽走兽画已成独立画科,且以鸟兽为题材的壁画流布广泛;其二是现存唐诗所咏的飞禽壁画主要有白鹤、苍鹰和猎鹘等,走兽壁画主要有骏马和雄狮等,且画面简洁,罕见花草林木衬托,这既反映了唐代画家崇尚阳刚之美的审美追求和祈求吉祥如意的人生愿望,也透露了鸟兽画初创阶段述志重于观赏的真实情况;其三是唐诗所咏的飞禽走兽壁画,无论是出自名家或无名画师之手,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由此可知写实性绘画系唐代画家们普遍追求的艺术准则。  相似文献   

14.
焱焱炎炎 扬光飞文──秦汉绘画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绘画在秦汉时代已发展为美术最重要的门类之一。它在所反映的内容上,历史现实、神话传说、人间冥界、天象地理、山水植物、动物祥瑞无所不包;在表现技法上,发展了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墨为主要材料、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各种手法及相关的各种造型观念;在画家构成上,以黄门画工、民间画工为主体,并已有文人投入画事。多种可利用的载体被利用于绘画,帛画、壁画、漆画、陶器画等,成为秦汉最有时代特色的画种。在秦汉绘画中,存在着文献绘画和出土绘画两种形态,存在着先帛后壁的发展线索和南帛北壁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5.
本期笔谈四篇文章均来自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研讨会,四位学者的文章均立足于东方美学研究中的一些专题性问题。闵周植认为,陶瓷艺术在东亚文化中有特殊的意义。对于知识阶层而言,陶瓷与书法、绘画一样能培养审美情趣。不同国家的陶瓷艺术可以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及审美感知特点。中国陶瓷追求人工的完美,韩国陶瓷倾向于不规则和天然美,日本陶瓷则倾向于偶然和嬉戏性。张小鸶认为,主要使用岩彩材质的岩彩画艺术在东亚各国及其他地区虽命名不同,但是都具有东方文化的共性。在古代丝绸之路佛教东渐的传播过程中,岩彩画历经东方各国和地区,不同程度地融汇了当地的文化和审美意识,凸现出各自异文化的不同特征,形成了东方岩彩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各有千秋的表现形态。在当代多文化形态的环境下,如何吸收外来精华,挖掘与拓展其在当代仍具有活力的部分传统因素,应该是这一跨越国界与文化圈艺术表现的重点所在。臧新明认为,“写生”一词所包含、表达的概念和信息,在近代东西方文明、文化的碰撞、吸收、磨擦和借鉴过程中,不断地交融、演化、变迁,并趋于一致。当今单纯的写生语意同传统的“气韵生动”以及“古画画意不画形”等重生、重气、重意、不重形的注重主观意识行为的写生之语意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陈静在“关于东方美学研究方向的一点思考中”中对第四届东方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述评。  相似文献   

16.
石涛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精通画、书、诗,并能够在作品中完美融合;他的<画语录>系统地将画家的宇宙观、绘画技法、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结合起来,开启了一个对后人影响深远的绘画美学体系.他的"一画"论,他对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处理都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思想渊源,值得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互动教学"冲击了传统教学中单向的知识传递关系,强调教师学生互动双向交流。敦煌壁画作为我国最富有艺术价值及文化底蕴的壁画群,是高校壁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当前敦煌壁画教学存在着重传授历史典故而轻对绘画技巧分析的格局。这一方面是由于敦煌壁画本身的绘画特点所致,另一方面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关系密切。文章先后阐述了"互动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高校敦煌壁画教学运用"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敦煌壁画的绘画价值及"互动教学"理论下的高校敦煌壁画教学策略四方面,旨在为敦煌壁画教学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龟兹裸体艺术的起源,认为其植根于自身的历史传统,是当时当地人们生活与意识的折射,也受到外来艺术的影响.其次,梳理出新疆龟兹克孜尔裸体壁画的内容及分布状况.再者,对龟兹裸体壁画的技法与特征进行考察,概括其具有宗教性、抒情性的民间艺术特色.最后,在中国绘画史背景下结合中国绘画本身发展传承的脉络,对龟兹裸体壁画的审美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发端于工笔重彩画。从中国绘画史看,工笔重彩画在汉唐时期达到鼎盛,宋元以后走入低谷,直至20世纪80年代,被旁落千年的工笔重彩画才再度振兴。现代重彩画是从传统的工笔重彩画发展而来,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个相对独立的画种,它融合了水墨画、青绿山水和壁画的技巧,吸收了油画和岩彩画的营养,在重视颜料、材料、技法和绘画语言开发研究的前提下,重视题材的选择和意境的开拓,如今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动的视觉效果在画坛独树一帜。“重彩”之“重”字在绘画上的材料,是指矿物质颜料(石色),从颜料的质感上讲,它是以矿石为原料,经研磨成粉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色彩画教学中,关于什么是水粉画或水粉画的概念,人们的认识解释是比较一致的。大家都认为,水粉画就是水调合含胶的粉质颜料绘制的色彩画。但是,关于近代水粉画到底源于何处,它是不是外来品,则有不同的著述。更有人似乎认为,水粉画较早起源于中国,说水粉画在我国源远流长,并举出著名的古代壁画为例,说它们都是用含胶的粉质颜料绘制的,或可称作某种意义上的水粉画。让人感到这是我们民族特有的画种,或起码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早就有水粉画了或类水粉画了。作者认为,这些观点是片面的,说法是比较勉强的,不能正确解释我国近代水粉画的起源和发展。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绘制壁画的有些颜料与近代水粉画颜料相似或相同。但决定一个画种的不仅仅是颜色的质料,而且要看作画技法和不同的应用画种。中国古代的壁画应视为中国画,尤以敦煌壁画和永乐宫壁画著称,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绘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工艺图案画,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把近代水粉画与中国古代壁画作一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是极为明显的。中国古代用粉质颜料绘制的壁画,始终未发展到近代水粉画上来,但却可以说是现代工艺重彩画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