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歌》文本语象丰富的视、听、味、嗅觉元素,触发了读者的感官联想,使诗歌呈现出极强的画面感,激发了历代画家的创作热情。《九歌》图像按其所绘内容可分为有景界、无景界、摘取情节和"二湘"图像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图像与文本的契合度各不相同,但都忠实地反映了画家对《九歌》的接受与感悟,是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形式。画家在创作《九歌》图像时,既参照了历代楚辞评注,也于图像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评注与图像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九歌》的传播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于《旧唐书白居易传》《新唐书白居易传》有诸多相承之处,但是二书又有各自的侧重点。《新唐书白居易传》更多的是强调传主的吏才,《旧唐书白居易传》则重在表现传主的作品创作情况、文艺观以及对生活、仕宦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读《绿》     
学习写散文,朱自清先生的《绿》是值得一读再读的.虽然时代已有了变迁,作者和读者对文艺作品的要求和与时代相关联的心理状况也都有了变化,各种文体的时代风格也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但从读《绿》中,仍可给我们不少启发.对写散文来说,《绿》仍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思索体味的地方. 散文切忌冗长繁琐,应力求简炼精萃.《绿》全文只约一千二百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结构严整.散文最怕平铺直叙、索然无味.《绿》全文分为四段,层层叠叠,丛峦积翠,开展迥合,行文纤丽.它从起笔就十分凝炼而醒目,使人心神一震,把人引入一  相似文献   

4.
《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的杰作。该书自1908年出版以来深深地打动了世界各地无数读者,为蒙哥马利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本文从宗教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绿山墙的安妮》中所体现出来的基督教思想,即爱的精神,原罪与救赎,奉献精神。同时,《绿山墙的安妮》也有力地反驳了传统基督教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屈原的悲剧形象,曾经两度出现在郭沫若的笔下。一九二○年写了独幕戏剧诗《湘累》,一九四二年又写了五幕话剧《屈原》。郭老一生,作剧二十(我把剧诗也算在里边),而获得这种一写再写之幸的历史人物,除了聂(?)姊弟(剧诗《棠棣之花》、话剧《聂(?)》、话剧《棠棣之花》),也只有诗人屈原了。《湘累》是五四时期诗名远播的《女神》中的一篇剧诗,《屈原》是他在抗战时期六大史剧的压卷之作,创作时间相距二十余年。那么多年以后旧题新作,自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这里想就两篇作品从悲剧的诗到诗的悲剧,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好文章的构成,有很多的因素。通过《湘行散记》及其前文本书信之间的比较,以及对其散文思想与艺术内蕴的构成的分析,我们发现,书信不仅提供了《湘行散记》的主要内容,而且对于散文文本的艺术表现力起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书信的第一读者以及作者的精神生活,旧日体验又为作者的艺术感觉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这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洞悉文学创造中的一些奥妙。  相似文献   

7.
《四婵娟》是清初伟大戏剧家洪升的戏曲小品,实为四个一折剧的合集。《四婵娟》仅有抄本传世,郑振铎《清人杂剧二集》据以影印,流传始广。今刘辉先生校笺《洪升集》卷六收入此剧,加以校点,无疑对读者是一大方便。但原抄本时有错讹,校点本又增加了一些麻烦,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同、它是一部神魔小说,《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又相同,它是经过民间口头流传和民间演唱才逐渐编写成书的。《西浒记》的艺术造诣之深、影响之大、是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量齐观的、它是我国文学史上又一座高峰、神工鬼斧,誉满全球。根据可靠的材料,《西浒记》故事的来源、演变、和形成、分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王充闾同志在《柳荫絮语》、《人才诗话》之后,又出版了散文集《清风白水》。从这三本书所构成的创作历程上看,乃是一个不断开创,不断飞跃的过程。不论从读者的审美接受角度,或从批评研究的角度看,都有充分依据认定,他的散文集《清风白水》的出版,表明他的散文创作不论从篇章到总体,都已经实现了文体审美的化境创造,正因为这样,他的散文创作,特别是《清风白水》的出版,才引起全国文艺界与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才得到那么多好评。读过《清风白水》,评论其化境创造,我感到在几个方面非常突出的,而这些又正是散文创造取得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湘行书简》可谓《湘行散记》的创作“底本”,二者在内容上具有衍生关系,却分别有着“即时记事”和“延时创作”的不同写作特征.《散记》中呈现了临对不定性命运“固执”担当、求取生存的边地水手形象,却与最初“书简”的陈说颇具差异,体现出能动的建构性.《湘行书简》记存了沈从文还乡途中对湘西生命由怜悯到敬、爱的情感更变过程,《散记》中的边地水手则是这一过程中逐渐孕生的生命观影响下的文本“构象”.“构象”过程体现出沈从文希望以原乡生命力补济现代文明的文明本位与现实关切.他的生命观可以被视作一个以“命运”、“意志”为边际二维的复调、动态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11.
《窦娥冤》是我国十三世纪的大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由M·巴赞译为法文,又由宫原民平译为日文,后来又译为多种外国文字,明清戏剧家把它改编为《金锁记》、《六月雪》等上演不衰,在中外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剧中人物窦天章的官职“肃政廉访使”,是元代实有的官名,据《元史》的《百官志》和《世祖本记》,从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二月,才开始使用这个名  相似文献   

12.
《七录》著录图书六千多种,又有解题,阮孝绪不可能在普通四年这短短一年之内编撰完成。它所著录的《刘缓集》,最早编于大同二年,足以证明其直到阮孝绪去世前才最终成书,约在大同二年夏秋之间。  相似文献   

13.
原型范畴理论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的热门话题。将原型范畴理论与海明威的作品相结合研究发现,虽然《印第安营地》创作于海明威的文学生涯早期,反映了年轻时期的海明威对生与死、善与恶等原型范畴的感悟,正是这些感悟才帮助海明威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将生与死、善与恶等原型不断拓深,创作出了诸如《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的雪》等经典之作,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时期阅读《印第安营地》都会获得不同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14.
“贮满春那一种诗意”的《绿》──试析朱自清《绿》的诗意特征邓宏艺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风格纯正朴实,笔法漂亮缤密,在其时文坛上独树一帜,广有影响.郁达夫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是一部千古奇书。 鲁迅先生指出:“《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红楼梦》就象是一方魔镜,不同的人照见不同的东西,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正是《红楼梦》的奇处。  相似文献   

16.
《红梦楼》的意象表现形式很多。而它的绿与红的绝妙设色则让读者感知到黛玉与宝玉的鲜明的形象特征和它们之间那牵魂动魄的爱情悲剧。  绿是草叶之色 ,流水是色 ,是发散自然清香的颜色。《红楼梦》里最配享受这个颜色的是林黛玉。一块树林黛色的玉。她又是一株仙草 ,她还是一位女诗人 ,具有晶莹剔透的思想 ,像绿草一样自然与感性 ,从不含糊其词 ,掩盖自己的直率。二十四回里对咬舌子湘云的打趣 ,三十四回对哭红双眼的宝钗的嘲笑 ,直接传达出她不同心境的心声。色彩中的绿色是最不能和其它色系调和的 (除了白和黄 ) ,一旦和别种颜色混合 ,…  相似文献   

17.
《读书》创刊时,王晓渔才刚刚出生不久。对于《读书》来说,他应该算是第二代年轻读者。在上大学之前,出生于安徽城镇的王晓渔从来没有听说过《读书》。而1995年上大学后,却总是听到历史、哲学、文学等不同学科的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这本杂志。于是他跑到书店购买了第一本《读书》,开始了与《读书》的缘分,那是1995年第十期的《读书》。"我当时从到尾都看了,当时才刚上大学,看不太懂,断断续续看了好多天,一知半解。"后来重新再回看那期杂志,王晓渔才发现,其中有好几篇文章影响很大,比如李零的《汉奸发生学》、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  相似文献   

18.
陈子龙《湘真阁存稿》和《倡和诗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湘真阁存稿》作于甲申国变之后,是一部唱和之作,收在与其他五位云间友朋的唱和总集———《倡和诗馀》中。本文拟将陈子龙《湘真阁存稿》与其他词人的唱和词作对比分析,从词的意象、闺情词、咏物词三方面入手,研究其表现的共同倾向和相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聊斋志异》美感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聊斋志异》中,无疑有许多陈腐、庸俗的内容。例如:对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虔诚宣传,对风流艳遇、一夫多妻、富贵荣华的迷恋向往,对儒家纲常礼教的尊崇膜拜,等等。但也几乎无须证明,《聊斋志异》又有着超越时、空限制的美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愉悦。特别是“优美”这一美的范畴,在这部  相似文献   

20.
透过官场,写出了湖湘地域风情中的某些文化意味,是《沧浪之水》最重要的文本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湘人。他们各安其份,内心骚动不宁,渴望"改变",但依然是"乡下人",并未"城市化"。(二)湘事。湘人的理性、务实、高智商,主要表现在创造了独特的官文化,具有杰出的政治与文化才能。(三)湘情。湘人今日的公情与私情,以官场规则、权钱利益为转移,从而促进了传统官文化的"现代化"———他们因此"痛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