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因而资本生产,从实质上说是一种价值生产。公有资本也是如此。公有资本的生产与流通,遵循资本生产与流通的一般规律,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柳钦 《东方论坛》2007,(3):84-91,121
社会资本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和分析工具。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社会资本的概念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自己的学科角度对其加以定义和利用。尽管对于社会资本,不同学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的意义和指向是相同的,都把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种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存在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资源,它为结构内的行动者提供便利的资源,包括规范、信任和网络等形式。  相似文献   

3.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章(即整个第二篇)中着力阐述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理解它,是我们理解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以及剩余价值来源的关键所在。但在这个问题上,目前学术界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表面上看来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把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理解为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要求的矛盾,一种是把它理解为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许涤新同志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和目前高校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都把剩余价值定义为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①其实。这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是出自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见该书一九五四年版,第115页)。为了恢复马克思的观点,有必要对《资本论》中剩余价值范畴进行探讨。一、《资本论》关于剩余价值的含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剩余价值含义的提法至少有十种:(一)“我把这个增殖或超过原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等于生产商品时创造的价值产品超过其中所包含的  相似文献   

5.
资产阶级经济学在“三位一体”形式之上讨论利息,这种做法不合理。资本作为商品,与作为资本自身,在说明资本价值增殖时的结论明显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将资本放在商品的概念框架下。“资本—利息”的表述充满矛盾,在资本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增殖中纠缠不清。必须回到资本的概念框架,重新界定资本,重新表征利息。马克思认为劳动是资本的核心,利息是剩余价值的分配。为此,他从三个方面对资产阶级利息观作出批判。第一,否定自然利息率,指出资产阶级经济学既要利息又要降低利息的虚伪性;第二,纠正对利润和利息关系的认知,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虚构利息和利润关系的荒唐逻辑。第三,消解利息对利润质的分割,指出讨论利息不能撇开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可以把文化定义为一种交流,而文化方法就是一种特别注意各国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方法。这样就把文化方法同该领域最常用的形成概念的方法,即实力方法和经济方法区别开来了。实力和经济概念虽同文化概念一样难以表述,但在外交事务研究中,可以把实力(power)定义为一个国家的自卫能  相似文献   

7.
资本如何内在地导致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回应这一难题首先要求揭示出资本本身与自然的深层关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工人身体机能的再生产的特定自然性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自然前提;劳动力作为身体机能本身的特定自然性质,构成了剩余价值量的差别的自然前提。正是以劳动力商品特殊的自然性质为前提,剩余价值才可能产生,资本才得以实现价值的增殖。资本对外在自然的改造和占有,是以对与外在自然同构的工人身体的占有和剥削而内在实现的。资本对自然的支配,对人的奴役,使工人成为其价值增殖的纯粹工具,正是通过将工人劳动力异化为一种作为生命机能的特殊的物质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高士忠 《中南论坛》2009,4(4):56-58
文章认为,同一部门资本的价值构成比较与不同部门资本价值构成比较是有区别的:第一,同一部门资本价值构成高低反映了资本技术构成变化,而不同部门资本价值构成高低不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第二,不同部门资本价值构成与剩余价值成反方向变化,同一部门资本的价值构成却与剩余价值按同方向变化。比较结果说明,只有同一部门的价值构成比较才能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8,28(1):117-124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获取利润所隐含的剥削问题,提出剩余价值说,假设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要解决"李嘉图矛盾"。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的根在价值,价值包含剥削因素;剥削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而剩余价值在企业内部表现为资本独占式分配,在部门之间表现为利润竞争式分配。马克思要从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数量关系、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的数量关系当中,以微观上揭示价值形成,从宏观上导出生产价格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额,即隐藏在市场价格波动的背后的那个东西同剩余价值总额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价格波动的中心点的是劳动价值。用平均利润率得到的生产价格和用c/v比值得到的生产价格,能否为同一个?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于1960年提出的。1 1964年出版的加里·S·贝克尔的《人力资本》一书成为后来有关方面研究成果的代表作。这里,人力资本概念中“资本”一词的含义与马克思的资本定义不同,它是“能够带来更多财富的财富”。在这种意义上(本文中资本一词皆在此种意义上使用),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可以采取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体现在物质形武方面的资本为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资本为人力资本。也就是说,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健康构成了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属于人力资本的投资者,投资者可以是个人、公司或国家。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定义一些基本概念出发,运用实证分析证明:总价格与总价值只是同一待分配劳动成果两种不同的计量方法的结果,一种是由货币单位计量的现实市场价值,一种是用劳动单位计量得出的劳动价值,两个总量通过计量单位转化后是相等的。同样,通过对总利润(货币单位)与剩余价值(劳动单位)的计量单位的转换,也得出总利润等于总剩余价值的结论,并且上述两个等式是在一个模型里同时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资本经营的概念与意义一、资本经营的涵义资本经营是指企业利用产权价值形式通过资本流动与重组,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加速资本聚集与集中,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资本经营活动。上述定义涵盖下列具体涵义:资本经营活动即是对资本运动的管理活动。对资本经营涵义的表述应涵盖...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论》中,考察剩余价值的产生也就是考察剩余价值概念的形成,是从分析资本总公式G—W—G'的矛盾开始的。矛盾是很清楚的。单纯流通就其物质内容来看,是不同种使用价值的交换,是物质变换过程;就其经济形式规定来看,是价值的形式变化,即价值由商品形式变为货币形式和由货币形式变为商品形式的过程。商品价值在商品进入流通以前已经存在,流通既不创造价值,也不会引起价值的增殖,只能是等价物的交换。所以,这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究竟还存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这是有关社会主义生产本质和基本经济规律讨论中一个重要而又意见纷纭的问题。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作为它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价值剩余”范畴。这看起来好像只是把“剩余”和“价值”两个词的位置次序颠倒一下,纯粹是概念游戏。其实这两个范畴恰恰反映了两种本质不同的生产关系。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5.
哲学人本主义话语中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只可能是一般货币形式的交换价值异化批判维度。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剩余价值在交换价值基础上,越出一般交换价值的外延界限,被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塑造为具体的、历史的交换价值的产物。作为哲学概念的剩余价值有着独特的理论品格和内涵,其决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它根本是一个哲学特性的范畴。马克思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逻辑,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内在属性,得以完成他的资本批判。一般交换价值经济学概念经过哲学人本主义层面,运演到历史唯物主义架构中作为哲学范畴的剩余价值概念,真正代表了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向度。  相似文献   

16.
哲学人本主义话语中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只可能是一般货币形式的交换价值异化批判维度。历史唯物主义语境的剩余价值在交换价值基础上,越出一般交换价值的外延界限,被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塑造为具体的、历史的交换价值的产物。作为哲学概念的剩余价值有着独特的理论品格和内涵,其决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它根本是一个哲学特性的范畴。马克思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逻辑,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内在属性,得以完成他的资本批判。一般交换价值经济学概念经过哲学人本主义层面,运演到历史唯物主义架构中作为哲学范畴的剩余价值概念,真正代表了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的逻辑向度。  相似文献   

17.
深化劳动价值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其创造的价值应该得到社会承认;其二是要求正确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两个理所当然的现实经济问题,由于过去存在种种理论扭曲,而形成障碍.要克服就必须做到下面四个确认其一,创造价值只能是创造剩余价值;其二,剩余价值具体表现为实际价值;其三,劳动创造价值主要借助于"刀"和"器"即物化劳动;其四,只有确认物化劳动能创造价值,才能使按资本、按技术分配有充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如同劳动、价值等概念一样,马克思的资本概念也有两重性:它的社会属性是剩余价值不断增殖和资本化的社会条件。剩余价值在总量上等于经济剩余。经济剩余在不断地积累和扩张中呈现出报酬递增、供求刺激和路径依赖等非均衡特征,在马克思的总量分析和辩证法下得到了统一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在定名上,从资本的本质及资本的运动来看,资本范畴都无法用"资金"或"资产"取代。在定义上,传统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六种主要定义都是不恰当的,应定义为"资本就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生产经营要素。"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资本概念的本质是商品,在商品中包含着学者们所说的资本二重性的具体内容。能够增殖的资本只是马克思三种资本中的一种类型,学术界的失误在于把这种类型的资本普遍化为资本的唯一形式。马克思资本概念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奴隶制残余,当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现象;二是对资本和资本家强烈的憎恶感情,妨碍了他对资本认识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