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劳动争议救济制度由于其本身制度设计的缺陷及法律规定的不健全,给劳动争议案件的及时有效处理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带来诸多困难。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重新确立劳动申诉时效与诉讼时效、仲裁与诉讼、工伤保险赔付与民事损害赔偿等相互关系;明确规定劳动诉讼时效;改革裁审合一的单轨制救济模式,实行裁审分离的双轨制;赋予劳动者更多救济途径,以有效保障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劳动仲裁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仲裁立法应当力图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求得平衡,新施行的<劳动仲裁法>在仲裁案件受理范围、案件仲裁时效和案件仲裁管辖权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在对劳动争议处理解决上仍然沿用了原来<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先裁后审"的程序,从而导致了劳动纠纷解决机制的低效率和法律的空洞化.本文通过构建企业和劳动者为参与者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影响两者博弈支付的因素,指出了"先裁后审"程序对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不足,而"或裁或审"的处理程序对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争议增多.劳动争议仲裁前置原则存在着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容易造成仲裁资源与司法资源的双重浪费、体现不出仲裁自愿原则等诸多弊端.因此,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需要重构,实行裁审分离制度,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4.
劳动争议申诉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的仲裁、审判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结合检察机关在审查劳动争议申诉案件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分析案件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立法,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方面的建议,做到既依法保护用人单位正当的自主权,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仲裁前置是我国目前处理劳动争议的一项重要原则,实践当中,其弊端日渐明显。文章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特点的分析,从理论上对劳动争议处理模式进行重新构建,以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建立高效完善的劳动争议集体案件应对处理机制,对公正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集体案件,从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内容具体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进一步复杂化,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先裁后审、仲裁时效、受案范围、仲裁公正性等问题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所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纠纷现正呈趋时.中国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渐渐不适应现实的要求.本文浅析了我国现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弊端,在劳动司法机构类型的选择上结合中国国婧提出了几点建议,区分了劳动法律关系与雇佣法律关系在劳动争议中的不同法律适用,并对我国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承担做了一些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社会重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劳动争议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类纠纷,为了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对目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或裁或审,明确仲裁申诉期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完善监督机制,部分案件举证责任倒置等一系列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0.
赵常民 《社区》2013,(33):33-33
随着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劳动者的法律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劳动者维权的案例也随之攀升,在劳动仲裁案件中,带薪年休假也成为劳动争议案件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1.
惩罚性赔偿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该制度一直是一项备受关注的制度,其不仅对英美法系国家产生了影响,甚至对大陆法系国家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该制度也是我国民事立法与民法学研究较为热点的话题,它具有惩罚和遏制违法行为等民事法律制度不常有的功能。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日益增多的今天,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层出不穷,劳动争议案件与一般的民事案件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仅单纯地适用补偿性赔偿制度不足以遏制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基准法从而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因此,可以在劳动基准法领域中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以达到减少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基准法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3,(19):52-52
随着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劳动争议案件也与日俱增,但是劳动者维权也要有理有据。劳动者要注意,下列案例中,劳动者的权利无法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3.
易丹 《人力资本》2009,(12):69-69
2008年5月1日起生效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专门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性法律,其实对于劳资关系的影响不亚于《劳动合同法》。《调解仲裁法》相对于旧的《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很大的一个调整,就是突破了之前“一裁二审”的模式,针对一裁终局的案件,立法区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设计不同的救济途径。即对于一裁终局的案件,劳动者可以向一审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14.
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02,(1):34-34
新的《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将全面规范劳动合同,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及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减少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施行以来,对推动劳动者就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劳务派遣法规与实际落差较大,法规是想保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实际却是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本文从相关法律条文争议;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利益驱使;相关部门监管等方面分析了落差形成原因,提出了加强新劳务派遣法规的宣传贯彻;抓紧制定与新劳务派遣法规配套的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三性"岗位;逐年制定整改目标;加大检查与处罚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消除落差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新劳务派遣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倡导公平公正的劳动制度与用工方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持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劳动关系契约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有效寻求劳资利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8.
劳动部部长李伯勇7月15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对《劳动法》的制定和实施作了高度的评价。 李伯勇在回答记者关于劳动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时说:制定《劳动法》的基本宗旨在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劳动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在选择职业、平等就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职业技能训练,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参加和组织工会等方面的权利,也相应规定了劳动者在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张珂 《淮海文汇》2007,(5):17-2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劳动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又加上一些用人单位恶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资纠纷不断增多,矛盾日益激化。而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在目前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笔者试图找出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目前的弊端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将劳动合同中违约金的适用范围限制在服务期与竞业禁止两方面,从而在弱劳力强资本的客观情况下,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在实践中,关于职业培训的违约金条款,显现出不可操作性和抽象性等问题。在劳动争议大量增多的趋势下,有必要对该违约金条款进行理论探讨,以期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实用性,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