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式部笔下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水莲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紫式部笔下的女性形象牛水莲《源氏物语》充分展示了日本古代贵族妇女的悲剧命运。它通过源氏公子三代人的恋爱婚姻和猎艳渔色,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妇女形象,构成平安时代贵族妇女绚丽多姿的人物画廓。这一大批千姿百态、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不论是身份高贵的贵族上层妇... 相似文献
2.
杨丙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3)
读郭老浩瀚的文艺作品,宛如漫步百花园中.说它是百花园,不仅指文艺之花,还因为郭老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我国习惯上是把女子比作花的,《镜花缘》是集大成者—这是我们读郭老作品时不能不注意到的一个特点.正如《女神之再生》序诗中引哥德的话:“永恒之女性,领导我们走.”女性在郭老的人物画中是 相似文献
3.
福克纳笔下女性形象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许多批评家基于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认为他对妇女怀有极大的偏见。事实上福克纳通过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毁灭与堕落,揭露并谴责了南方传统中妇道观对南方妇女人性的压抑与摧残,表达了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志勤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0-53
李佩甫笔下的女性是伴随男性而存在的群体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悲情形象;第二类女子具有叛逆园子;第三类为普通农村女子,能干却颇有瑕疵;第四类是经济上依附于男性生存的女子。作者笔下的女性作为与男性相对应的群体在其总体创作的位置和功能是靠否认自身凸现男性而得以确认的,潜藏在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作家本人的男权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5.
王俊忠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356-357,360
本文从沈从文人生观、价值观出发,展现沈从文心中的理想世界。沈从文在“都市文明”面前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情结,都市文明压抑得他透不过气来,而湘西文化所赋予沈从文的优越感使他对都市文明不屑一顾,他那种“乡下人”的气质,令他不止一次地“否定”现代文明。家乡观念的认同感,又使他对湘西老家尤其热爱。文章对沈从文笔下三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感性上,认识沈从文是如何表达对人类的爱和宽容。 相似文献
6.
7.
黄勇军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66-69
沈从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五类,即原始质朴型、蒙昧悲凉型、独立自主型、纯美圣洁型、虚伪病态型。不同类型的女性存在性情、人格差异,寄托着沈从文对不同生命形式的认知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陈尧尧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Z2)
作为中国20世纪最为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丁玲从未停止过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女性形象,如莎菲、丽嘉、贞贞、陆萍等。从丁玲不同的创作时期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们走过了一条从痛苦挣扎到寻找新的出路,再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9.
张连义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18-123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少数民族女性以鲜明的地域风格和不凡的出身成为“江湖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她们的爱情追求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意识,也呈现出意识深处的男权意识。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影响、改变着江湖的势力格局,也因寄予了大众的浪漫情怀而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出金庸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审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10.
陈钦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78-82
英国现代主义女作家伍尔夫是20世纪初西方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在她的意识流小说试验中塑造了多位女性艺术家形象,这些女性艺术家形象普遍反映出女性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面临着父权文化的压制和艺术接受障碍的问题,伍尔夫在其小说文论中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并试图为女性艺术家们的创作寻找出路。她笔下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在其小说人物形象中具有典型性,尤其是在不同时期的小说中展现了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形象,以丰富的层次呈现真实情感的女性世界,是连接其小说实践与小说理论的纽带之一,从其入手必然可以为伍尔夫小说与文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毛德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赵树理笔下成功的妇女形象被讽刺、嘲笑、批判的居多,肯定赞扬的则少。几十年来对赵树理创作中的这一现象,许多评论工作者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兴笔问罪。对于赵树理笔下的妇女形象进行认真研究,作出符合实际的评价,在今天,这个工作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12.
张宗涛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9(4):83-89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刻划出了一批形象逼肖、意蕴深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无论在人生境况中属叛逆者 ,还是属抗争者 ,抑或属屈从者 ,鲁迅都将其作为“人类以往全部历史的产物” ,艺术地再现了其内在性格特质、人生追求、生活目标的迥异 ,与外在个体命运的同一指归这一特殊人文现象 ,从而赋予这些女性形象以深层审美意蕴 ,折射出鲁迅先生对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意识和对特定文化语境造就的中国女性历史命运的深深忧患。 相似文献
13.
莫玉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4)
鲁迅先生在他写的小说、杂文、散文中塑造了农民、地主、知识分子、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等多种艺术形象,有些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但在研究鲁迅的作品中,也使我们非常感兴趣地看到在他写的《无常》、《女吊》等回忆文章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些男女鬼魂形象。鲁迅塑造的这些鬼魂形象,无论在思想上或者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不仅使我们在思想上受到启发与教育,而且在艺术上也是个享受,当然,对于创作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可是,在研究鲁迅的文章中却很少有人涉及,只是在二十多年前刘有宽、许钦文两位同志在介绍“绍兴大班”于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去北京 相似文献
14.
孙立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1):29-31
在“祖父”、“父亲”、“我们”三代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中,方方小说以其敏锐的文学眼光和细腻的情感体验方式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命运指向做了历史性的建构。方方内心的道德拯救理想及其文化精英立场,使其在对知识分子的弱点、劣根性进行剖析的同时,书写了对知识分子的尊严、终极理想的守护和期待。 相似文献
15.
王捷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3)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许多身处逆境,不甘沉沦,奋力抗争和顽强追求的女性形象。《简·爱》、《谢利》、《教师》、《维莱特》等作品中女主人公形象的相继出现,震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赢得了普遍热烈的赞扬。这已为许多评论文章所论及,在此无需赘述。但我认为,有这样两个问题可以深入探讨一下: 一、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简·爱”式的女性形象,她们共同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夏洛蒂笔下的女性形象较为典型的有简 相似文献
16.
吴健玲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冰心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别是“美”与“丑”的典型。冰心以审美为参照系,展示女性健康的人性,塑造了“爱”与“美”的群像;张爱玲以“审丑”为切入点,剖析女性畸变的心态。她笔下的女性终身束缚着“奴性意识”的枷锁,丢了人格甚至丧失了人性。作家的社会经历和文化背景,营造了自己独特的生活审视特征。基于各自生活阅历的差异,冰心笔下的人物纯洁、典丽;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凄苍,丑陋。但是,不论“贤淑”还是“丑陋”,都是时代生活的某一个方面的“真实”,都是为了人们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在作品中刻画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们勇敢无畏,自食其力,敢于承担生活的重担,她们的出现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天使"形象。在塑造女性人物的过程中,盖斯凯尔夫人又受到男权社会规约的影响,因而并未完全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尽管史料并未证明盖斯凯尔夫人是女权主义者,但她的作品确实体现了日益觉醒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张玉娟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20(3):88-90
在卡夫卡研究中,女性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受到忽视或者扭曲.从存在论角度观照,女性形象的地位处于主人公与他追求的目标之间的中介地位.主人公在追寻本真的存在时,一般须经历孤独感、焦虑感、恐惧感和负罪感几个层面的情感层次.女性形象是主人公焦虑感的情感投射.经由女性的指印,主人公在对虚无的认知方面,在对存在的体悟方面,都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佩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14-15
福斯特作品中的女性在文化冲突中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傲慢偏狭的老一辈女性群体代表的是传统的中产阶级道德势力,经过心灵的转变而成长的女性代表新旧力量的冲突以及女性的最终觉醒,而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性群体象征着知识分子新女性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20.
浅谈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览沈从文的小说 ,可以看到他笔下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 ,既有纯清稚嫩的少女 ,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甚至沉沦到社会底层的少妇、妓女 ,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闪烁着别样的光辉。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风貌、心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