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边境在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空前提升,由此将如何认识进而优化边境治理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中国的边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地理空间范围,而是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基层政权建制,县域是界定和划分边境的基本空间单位,140个边境县和58个边境团场共同构成了狭义上的边境区域.在这样的空间场景中,县域的公共性问...  相似文献   

2.
巴金一生的创作都在追求“反封建”,呈现浓郁的家国情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安那其主义同时也是他坚持一生的信仰。在家国情怀与安那其信仰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巴金的信仰结构之中,安那其主义主要体现为一种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尊重,这是他“反封建”的重要缘由,而这样的人道主义关怀又与他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并不矛盾,所以我们最终发现,互有矛盾的观念在巴金这里却内在地结合在一起,包括安那其主义在内的现代思潮在中国知识分子中都获得了新的认知和诠释,它们共同体现了晚清—五四的新文化理想,巴金将安那其主义的激情和牺牲当作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革命信仰,从而完成了对这一外来思想的中国式再构,而信仰的执着也成为了巴金一生坚守“反封建”目标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家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教化、秩序维护、风气塑造、社会治理、文明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辩证继承和发展了中华家国文化蕴含的立德修身、睦亲齐家、爱国如家、家国一体、协和万邦、兼济天下之道,要求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激活家风家训的社会治理功能,筑牢家国一体的共同体意识,升华“天下一家”的大同情怀。这是对中华家国文化精髓的创造性阐释和运用,对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画好同心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推动全球发展正义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华侨华人等出洋者习惯性地称呼祖国故乡为“唐山”。“唐山”概念源起于唐朝,形成于清朝前期,晚清以后逐渐在侨界流传开来,既指具体侨乡,又指整个中国。从历史语境来看,作为人数最多与影响最大的近代华侨华人群体,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基本能够代表整体侨界。他们选择“唐山”代称祖国故乡,主要在于“唐”象征大唐盛世的辉煌历史和“唐虞之世”的理想状态,“山”则是闽粤等地沿海出洋者对陆地的方言称呼。南洋华侨对“唐山”的认知也未停留于本文概念层面,而是嵌入自身家国情怀之中,尤其是对侨乡的眷恋关怀和对祖国的热爱认同,成为他们构建侨界与“唐山”关系的主要情感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孝治国和家国同构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种文化模式体现在血缘关系成为家国同构的历史起点,血缘关系自然地成为政治的前提,家族的血缘凝聚力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础,继而构成官僚结构的政治框架。孝道诉求成为宗法制权力体系的逻辑基点,孝的本质特征阐释以及孝的历史渊源,孝蕴涵的社会政治诉求,孝伦理价值是与忠的政治价值贯通的。  相似文献   

6.
闫春新 《东岳论丛》2004,25(2):144-147
迫于西晋末年的国破则家难存的现实教训 ,两晋之际士大夫意识到国家的重要性 ,在渡江前后逐渐认同了司马睿为国家的象征 ,由西晋后期关注自身生存和家族利益 ,于东晋初期转向对晋室的拥戴。家国一体、忠君报国等儒家传统家国观念得以复苏 ,因此 ,关于魏晋士大夫不顾社稷的安危而惟求身家自保的传统观点 ,似不适于东晋时期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以孝治国和家国同构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这种文化模式体现在血缘关系成为家国同构的历史起点,血缘关系自然地成为政治的前提,家族的血缘凝聚力成为政治制度的基础,继而构成官僚结构的政治框架。孝道诉求成为宗法制权力体系的逻辑基点,孝的本质特征阐释以及孝的历史渊源,孝蕴涵的社会政治诉求,孝伦理价值是与忠的政治价值贯通的。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7):41-46
"家国一体"思想是中国古代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使中国社会弥漫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个体人生价值的核心;助个人成才,助国家治理,是家庭的价值核心;民为邦本,君人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成为治国理政最基本的指导思想。重构"家国"理念,对实现"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重要意义。要传承"在家尽孝"与"为国尽忠"的文化精髓,重构以感恩情怀和勇于担当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传承"国家认同"与"家庭自律"文化精髓,重构公共空间意识与内部自律意识;传承"以民为本"与"天下为公"的文化精髓,重构民生为先和国家为重的现代准则。  相似文献   

9.
白利友 《社会科学战线》2020,306(12):195-204
边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边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加强陆地边境安全治理,是加强边疆治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在需要。边境安全是一个立体的多维概念,需作多维审视。中国陆地边境安全面临的新态势,使得边境安全的多维治理问题再次凸显。单靠传统的治理思维和单向度的治理,已不足以维护巩固多维一体的边境安全,需要从国家治理、责任能力、强边固防、组织建设、边民动员五个维度加强治理。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挖掘整合好国家战略性资源、涉边政策资源、文化和精神资源、历史资源、基层治理的创新资源和现代技术资源五个方面的治理资源。  相似文献   

10.
赵得贤是中国朝鲜族舞蹈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所创作的舞蹈作品具有深深的“家国情怀”,在民族存亡时刻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为一体,用舞蹈艺术唤醒中华同胞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意识。赵得贤的革命战争题材舞蹈创作观念是他在战争年代与侵略者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唤起人民保卫家国的精神表达,亦是他在和平年代传递民族情感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家国认同是一个复合概念,主要包括对家族身份的肯定以及对国家权力权威、国家制度的精神性归属和实践性选择。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清代居于川西北的穆坪土司是嘉绒藏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较长的时期内,穆坪土司上顺中央,下安百姓,在与中央王朝、内外势力等各层次主体间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开放性社会结构,在增进与中央王朝的感情的同时,试图构建家族皇家身份认同,以表达自己东渐的政治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16,(5):174-179
中国传统教育的魅力在于它能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塑造一种优秀文化的行动范式、一种精神与信仰、一种不需要外部强制力即能指导伦常日用的本能。以个人的身心修养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为核心,以家庭、社会、国家为外环,将中国人独有的文明串联起来,构成一个价值序列上的同心圆结构,这就是所谓的传统家国一体伦理。家国一体的伦理的教育意涵表现在,它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所在,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建构模型,更是古代人聪明智慧与精神成果的流水生产线,集中体现为推动传统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精神成果。  相似文献   

13.
韩向臣  李龙 《东南学术》2021,(5):97-107
家国关系是人类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而东西方之间却在此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逻辑模式.恩格斯立足于人类学研究成果,在分析了西方尤其是欧洲国家起源的经典案例之后,以国家与社会的二分为基础,形成了其家国异构理论.而一些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时,则出现了家国关系的另一种视角,即家国同构理论.但是,面对广阔而复杂的历史画卷,仅仅将其概括为家国同构难免有失偏颇.这一贯穿中国几千年之久的逻辑底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话语,并最终随着近代中国国家的转型而解构.今日之中国,法律取代宗法伦理成为调整家国关系的核心要素,家庭的私领域特征不断凸显,而传统的家国理念也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这一道德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15.
家国同构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形态;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都是建立家国同构这个基础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家国同构的基础与文化背景也在不断遭受时代的涤荡,因此家国同构这个概念或者实践都遭到时代的冲击。社会的变幻与时代的发展对当前国家政治与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传统的家国同构文化和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治理需要,要求国家治理找到新的方式,要求国家为社会找到新的文化寄托纽带。  相似文献   

16.
中国腐败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既有现实的因素 ,也有传统性的根源。本文从古代中国政治统治制度的根本性特征———家国同构着眼 ,考察建构在其上的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严密的官僚管理体系、单一的德治主义的政治治理模式和人治的统治传统 ,分析它们与产生传统政治腐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家国叙事"是中国电影的民族叙事传统,承袭中国文化中"家国一体化"的理念,在不同时代中呈现出迥异的风貌。中国电影诞生初期,形成民族寓言下的"家国同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国叙事"发展为政治图景下"国显家隐"的范式。在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浪潮中,家国题材电影形成历史反思与诗意的人性化"家显国隐"书写模式。在新世纪互联网语境以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下,家国题材电影生发出新形式,并不断更新其美学风格与具象叙事手段,激发出当代电影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在永州的家国情怀与爱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全 《船山学刊》2003,(2):135-138
柳宗元被贬谪到永州十年。由于接近群众,故能深入了解民间疾苦,揭露批判猛于虎的朝廷苛政,同时更坚定他的爱民思想。  相似文献   

19.
宗法制度孕育了伦理型文化,政治专制制度孕育了政治型文化。宗法制度和政治专制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宗法专制制度,宗法专制制度孕育了"内圣外王"的伦理政治型文化。专制制度有利于确立中央集权政体,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宗法制度具有很好的调节机制,有较大的弹性和再生功能。但宗法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致使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阻碍了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的发育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然而三线精神并未因为时间的打磨而有所淡化,三线精神的家国情怀反而变得更加深刻。本文对家国情怀视阈下的三线精神进行了探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三线精神研究更深入地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