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维度的创新和突破,又对文化工作布局作了新部署、新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立场,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气质,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路径,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原则,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思想方法,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境界格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和发展的理论体系,必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写就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篇。“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和工作导向,是贯穿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价值核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维度具有四重内涵,即全局观引领下坚持人民至上的文化价值、谱系化视野中紧紧依靠人民的文化原则、整体性探索下不断造福人民的文化发展目标、体系性构建中牢牢植根人民的群众路线。在文化实践领域,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文化实践。人民文化实践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在增进各族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16-122
"人民性"问题是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核心问题。深入研究"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思想和学理基础,有助于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神。新时代语境下,"人民性"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学理资源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是"人民性"文艺思想生成、话语表现的逻辑起点;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民本"思想、"人学"文论,为当下"人民性"文艺理论的思想建构、文化传承提供了话语资源和精神血脉;中国现当代"文艺社会学"思想、"人本主义"文论,为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民性"本质认识、内涵掌握创造了条件和语境;西方文论中"现实主义"的理论阐发,可为"人民性"文艺创作与批评的问题反思、艺术表达提供思想资源及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理论,人民性是它的底色和独特优势。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中国国情的人民性以及习近平实践经历的人民性。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评判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的内涵所在。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民立场要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廉洁和清醒;要推进良法善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要加强队伍建设,牢记为民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价值意蕴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增强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了文化建设内涵,创新科学理论体系;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时代产物;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发展;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实现文化自立自强的行动指南。实践指向层面,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南,坚持为人民服务价值旨归;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向,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内涵;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用全球视野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加入世贸组织:思想文化领域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关系到文化繁荣发展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原则是坚持文化产品一般产业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发展多样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大众传媒与党的喉舌、有形载体与无形内涵、娱乐功能和知识功能与价值导向的统一 ;任务是搞好文化设施等硬件建设和文化管理体制等软件建设 ,实现思维方式向开放进取型、文化价值取向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文化管理体制向公平竞争与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文化市场管理方式向“法治”、思想文化队伍建设向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导工作向“服务”功能、思想文化产品创作向适应市场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可概括为人民性、先进性、科学性、廉洁性。川陕苏区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坚持了党性,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其践行党性的经验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维护群众利益,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倡导先进的理念,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坚持移风易俗,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加强廉政建设,具有制度的廉洁性。坚持党性,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观点;坚持与时俱进,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指导的先进性观点;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的科学性观点;坚持对腐败零容忍,坚决惩治腐败的廉洁性观点。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坚持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出和实行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包括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依靠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党的领导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些战略思想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和关键问题,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基础和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7,(4):11-2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进一步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进行文化建设系列问题。关于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建设,他强调,中华文化发展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条件和支撑,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的必然要求。关于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于怎样进行文化建设,他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具体包括七个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以我为主、择善而从的原则,正确学习借鉴别国别民族的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实际正确、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10.
先进文化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和内在灵魂。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加快基层党组织文化建设的任务变得更为迫切和必要。要坚持党的建设基本原则,强化价值导向,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文化话语权;进一步加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制度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强化党员主体意识,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价值观是党关于自身政治属性、阶级立场和服务对象等在价值观念上的集中阐释,具有特定的内在构成。具体来说,在价值内涵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监督和人民共享;在理论特征上,党的“人民至上”价值观日益彰显出人民性与党性相统一、建构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在实践要求上,党长期坚持着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服务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执政策略及自我革命的执政精神。  相似文献   

12.
区别于以往统治阶级文艺的少数精英立场,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是人民性。然而,如何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人民性文艺?列宁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致力于使人民摆脱“文化贫困”,培育人民性文艺的社会精神土壤;明确了人民性文艺的内在要求,坚持文艺创新来源于人民、文艺发展依靠人民、文艺成果服务于人民;强调文艺的“党性原则”,反对文化领域的虚无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坚持人民性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列宁的探索为我们在新时代巩固文化主体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启示:一是促进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为国家和民族立魂;三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3.
新闻学中的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问题,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一个根本原则问题,是我们新闻工作的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也是我党办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个问题不仅是新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现仅就党性和人民性的概念,建国后讨论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回顾,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等问题,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的根本思路是"行动至上"。行动至上是执政者治理能力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命题。习近平同志通过"行动至上"思想,科学地强调了改革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凸显了实践的哲学意义,坚持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是意识形态宗旨和本质的集中体现,人民性是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价值旨趣。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引领人民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为了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旨归;依靠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内生动力;引领人民,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目标。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人民,巩固人民思想基础,凝聚人民价值共识,实现人民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集大成,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法治与党、法治与人民、法治与治理、法治与活力、法治与改革、法治与德治等六个方面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提出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揭穿“党大还是法大”这个伪命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发展理念,突出法治的人民性;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突出法治的全面性;以法治效能为导向,坚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协调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强调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是坚持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指导人民实现自身解放和指引人民改造外部世界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纵观党的理论探索史,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在理论上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特征,无不在实践中彰显出为人民造福的价值关怀。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继续使党的理论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至上之要旨在于其理论本源、历史渊源、制度根源和力量泉源。  相似文献   

18.
万光侠 《东岳论丛》2022,(11):26-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人民性是新时代一个重要命题,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意蕴。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与人民的本质关联,聚焦人民精神需要、人民主体性、人民文化权益、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人民实践方法论原则等方面,深入探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人民性的价值原点、价值动力、价值目标、价值评判与价值实现,以真正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价值引领、激励规范、凝聚共识、协同整合的功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工作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在于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展演中对文化的价值与地位、使命与任务、战略与举措等层面作出论述与部署,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层面,提出“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能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文化支持和保障、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丰厚的文化资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文化引领和支撑。在文化使命与任务层面,提出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之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要,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之责。在文化战略与举措层面,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坚持人民立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文化自信,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基础与精神力量;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统筹推进“七个着力”工作,系统把握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9,(7):189-19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原则和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源的传承和发展;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之民本思想的扬弃和超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时代内涵;厚植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社会基础。深刻理解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不仅是全面把握和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而且对加快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